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2016-05-14 16:40刘莉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审题小学生思维

刘莉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培养学习数学的能力,加强学法的指导尤其显得特别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提出的质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据这一特点,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多种教法,关键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找到最适合自己小学生的教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它在为基础教育带来生机与活力时,也为教师教学带来了挑战,小学生年纪小,思维能力尚不发达,处于提高数学素质的起步阶段,他们刚刚接触数学,究竞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喜欢数学,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呢?笔者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教法:

一、从小开始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自觉学习的动力,针对低年级孩子的实际情况,首先,我讲一些科学家小时候怎样立志成才;邻家大哥哥,大姐姐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结果成为农艺技师,养猪、养鸡专家,两弹一星之父等故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了心目中树立一些榜样,通过具体、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让他们知道该怎么做,才是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学习,为人民刨造幸福生活而学习。激发他们“我要学,我想学,我一定要学好”的信心。但是,动机教育是长期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小学生随着年龄增长,却没有形成良好学习动机,情趣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或意志薄弱的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辅导,直至改正为止。其次,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还必须靠教师良好的教学过程来影响。

二、激发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兴趣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便是脱离了实际。”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境,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 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学生把这些东西都放在一起。摆整齐,把好玩的放在一起,好看的放在一起,好吃的放在一起。学生把同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 ;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两分类细化。各小组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我们把汽车放起,把火车放起一起,我们把奥特曼放一起,把机器人放一起;我们把梨子放一起。然后,让小学生自己统计,计算出来有多少个,然后,再每一个同学拿回去,减掉每个以后,是多少?这样将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必趣和求知欲望,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变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样对所学知识就理解得深,记得牢,会运用,甚至可以终生不忘。

三、精心组织学生课堂练习

(1)围绕重点和难点组织练习,保证学生学好新知识。

(2)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先讲后练,讲练分开,而是把教师与学生的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学生练习时,教师作必要的指点和讲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3)充分发挥口算的作用。口算迅速灵活,简便易行,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较多的练习,起到笔算无法起到的作用。做到口算与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四、提高学生对数学提问的质量

(1)提问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提出的问题不在于有多少,而在于精。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学生通过问题的研究和思考让小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2)提问要富有启发性。避免追求表面热闹一问一答的提问。

(3)提的问题要难易恰当,问题提得过难,学生无法回答,过容易了学生用不着动脑筋就能回答。问题让学生即不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出来,动一动脑筋又能回答出来。

五、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习惯

(1)学生学习数学这一活动,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肯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

(2)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思考依据,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有序的进行思考的习惯。

(3)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的见解,主动探索新知识,多渠道、多角度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

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1)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审题是进行正确计算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小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速度与质量。

(2)做题时,首先学生应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题、理解题的判断能力,明确题目中究竟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然后再进行计算。

(3)审题要始终贯穿整个解题过程,既要看全题,又要看运算过程出现的新数字、新情况,做到方法得当,正确的审题能够保证正确、迅速的解题,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4)教会小学生“提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才能有所感悟、有所创新,这就要求老师善于创设开放性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环境,努力保护好小学生舒心、求知欲和想象力。

(5)教会学生学会积极“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有助于学生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相关的思想方法,获得自我表现的机会和发展的主动权,形成良好个性及健全的人格,小学生参与教学应着眼于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抽象、完善整个过程。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有很多种教法,关键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认真研究,认真总结,积极探索,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自主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开展有效教学,真正把小学数学教好,真正发挥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选择.《读写算》,2005年01期.

[2]宋淑琴.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学习.《新课程研究》,2015年05期.

[3]张 艳.浅谈小学数学兴趣培养.《科学大众(教师版)》,201 5年02期.

[4]张小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东方教育》,2016年05期.

猜你喜欢
审题小学生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三招”学会审题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