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汽车文化》的课堂教学

2016-05-14 16:11郭学彪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中职汽车效果

郭学彪

【摘 要】长期以来,中职学校学生学习较为被动,课堂教学往往千篇一律,主要以学生被动接受书本知识为主要特征,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汽车文化课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其概念繁杂,理论抽象,使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无味,缺乏学习兴趣。针对这种状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使之能更好为专业技术课服务,结合本人教学实践,总结出从重视新课的导入、授课的艺术性、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汽车文化教学方法学生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不良习惯较多,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对从事教学的一线老师如何驾驭课堂,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我校学生特点,本文结合自身实践,拟就中等职业学校老师如何上好汽车文化课归纳出几种方法。

1注重新课的导入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的导入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效果,新课导入的好就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勇于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方法有很多,下面是我总结的一些方法;①激发学习兴趣导入法。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系列集团效应或首因效应,第一印象能激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诱导学生探索专业课奥秘的欲望。例如,在讲述《汽车的发展史》时,可以这样开始:同学们都知道马车,靠马的体力来拉车。如果把马换成发动机了,是不是就变成汽车了?不是!汽车是四个轮子,那是因为什么?汽车究竟是怎么来的?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汽车的起源》。②复习和提问式导入法。温习讲过的知识导入新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总之,导入新课有很多的方法,主要目的是能够吸引学生,使学生把思想集中回来,以便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注重讲课的艺术性

一般来说,人们对问题总是敏感而渴求事物的真相或结果的,学生有了“疑”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就有了探索真理想知道真相的愿望和契机。比如在讲汽车发展时,首先提出三个问题:①什么是汽车?②汽车是如何起源的?③近代汽车如何诞生?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讲解。首先以从秦始皇陵掘出的铜马车图片,提出车的概念,让学生有个感官认识,接着点明汽车是不是从马车开始的,以此产生疑问,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然后加入一些汽车发展小动画。a人力车到蓄力车,b从蓄力车到动力车,c发动机的萌芽,d到现代汽车的雏形,层层深入;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把汽车起源讲清楚了,自然引入了汽车的诞生。这种“设疑”讲解法,有助于为下面的讲解埋下伏笔,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还需要适当应用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更直接地启发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同时还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3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出一种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课堂知识学得更活、更扎实、更深入。第一,精简理论性较强的问题,多讲客观实例。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不太好,他们习惯于初中时的学习模式——死记硬背,缺少主动参与到课题分析当中,结果造成学习被动,无积极性。教师在备课时,应当根据目前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讲述每一个问题,还要多准备一些实例,让学生易于听明白。第二,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课堂上所学过的知识。实践证明,通过实物、录像、多媒体、音视频的交叉结合等方式全面阐述教学内容,效果是十分好的。第三,发挥教材的吸引力,教学内容要做到循序渐进、难易适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取相同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分析教材内容,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做到难易适度。总之,提高《汽车文化》的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有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勇于开拓创新,定会寻找出一条既实际又有效的途径。

4严格课堂纪律

中职学校学生普遍自觉性较差,上课容易开小差,玩手机。一旦学生在课堂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就容易进入恶性循环,使课堂效果变差。针对我校学生,从一开始上课就给学生提出纪律要求并严格执行,及时关注学生上课状态,不给他可乘之机。我采取扣分,教育,交给班主任,三管其下,坚持下去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效果。

5塑造良师形象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具有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其中教师的人格力量是第一教育力量。教师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同学之间尊师守纪、团结协作。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生硬的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把命令式、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为商量式、平等交流式的语言。同学间要团结协作,勤奋学习,共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为形成良好课堂气氛创造前提条件,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唐顺华,黄关山.《汽车文化》.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2]魏景伦.《课堂教学艺术谈》.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猜你喜欢
中职汽车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汽车的“出卖”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