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英
【摘 要】随着教育环境以及国家教育机构对初中生英语教学要求的改变,许多初中英语教师已经从根本上转变了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开始突破创新并寻求新的高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在实际中,初中英语教育还是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就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
0 引言
所谓教学实效性,是指在采用更好的方法高效的得到最大的教学成果,它的具体体现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很好的掌握了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否真正领略了知识的精髓能够灵活的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以及知识库之中。初中英语教学往往面临着教学枯燥、课堂效率低、学生积极性差等一系列教学障碍。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趣味,导致学生不愿意听课或是厌倦、排斥听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却只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学习任务,并没有让学生学到具体的知识;学生在英文课堂上玩手机、看小说、睡觉等,而且并不愿意参与到与教师的课堂互动中,把教师的提问当做是一种“中奖”,不愿意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敷衍对待或是照搬照抄。总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总是阻碍着教学进度和教学成果。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只有正确看待教学时效性的问题,并将其切实的落实到解决方案中,因材施教的不断完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的完成时效性的提高任务,不断分析实效性的现实状况,才能将英文教学的效率提高。
1 规则纪律的养成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课堂虽然要求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但轻松愉悦并不是一味的懒散混沌,有些初中英语老师由于教学风格太过放松和放纵学生,不在乎学会是否遵守课堂纪律是否在认真听从教师的指令,只是一味的完成教学进度,这会导致教学任务只是走了一个流水过场,并不能很好的将知识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之中。课堂上我们提倡的是自由活跃的学习氛围,但这样的学习氛围同样需要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教学规则。一旦教师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投入到课堂之中,在扰乱课堂秩序或是在开小差,必须严厉制止,不能一味惯纵学生,一味的惯纵就是不负责任的放弃[1]。
2 幽默的教学风格
我们需要严谨的学习态度,规则的课堂纪律,但同样也需要幽默的教学风格。良好的教学风格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具有想要学习的心。所有一切事物的来源在于专心和热情以及坚持,坚持同属于毅力,需要教师持续的督促,而专心以及热情都来自于学生本身的兴趣浓度。要想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求教师必须能够调动学会学习的积极性,幽默的教学风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的投身到英语的学习中去,由被动的被学习到主动的要学习。只有话被动为主动,拥有了学习的热情,才能更加高效的完成学习任务。
3 避免重复的无意义的练习
在初中英文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词语句子,教师经常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练习任务,通过在语句语境中的应用来掌握词语的意思以及用法,但是练习的内容,一旦变成毫无意义的重复,就不能达到让学生学好知识的目的,没有收获,还浪费时间。所谓重复无意义的练习,包括哪些练习内容本身并不是十分恰当的,或是已经被学生充分掌握的知识,或是练习的语言语句并没有新意,已经进行过的十分枯燥的那些练习。教师需要注意这一点,掌握好教学的内容以及时间,这需要拟定好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切实的落实[2]。
4 学会因材施教、适时改变教学方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方面情况的不同,学生吸收掌握知识的状况也不尽相同,这时就要求教师,无论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还是那些成绩以及表现不佳的学生,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差别对待,要知道每个学生在教师的心中都应该是一样的,只有公平公正的看待和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感受到的、回馈出来的感情才能是积极的、正面的。当然了,同样根据学习状态的不同,对不太一样教学成果的学会需要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有的学习方法可能适用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但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却并不适用,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掌握最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实效性一词才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教学目的才能最好的体现,教学成果才能最高效率的得到。
5 结束语
通过笔者对于一系列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方法的分析和探讨,不难看出教师对于英文教学的重要性。因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扮演的是一个起着航向标作用的领导者角色,学生学习方式的确定、学习任务的确定、以及进度的确定,可以说是直接由教师来掌握的,那么要学好英语,得到最好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必须负很大一部分的责任。我们要求教师正确对待自己的角色扮演,要有一颗善于发现问题、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心。不能对学生存在差别待遇以及放弃态度。要根据情况的不同而灵活变动自己的教学方法,用最好的教学状态来进行自己的教学使命。相信在正确的方法以及正确的心态之下,实效性的提高能够不断展现出自己的轨迹,得到丰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郭水源.初中英语课堂观察的实践与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3(07).
[2]郭中梅.关于课堂观察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