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共蹁跹 育人细无声

2016-05-14 09:09潘彩云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音乐审美健康人格尊重学生

潘彩云

摘 要:要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音乐教师应该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夯实健康人格基础;构建和谐音乐课堂,营造健康人格氛围;选择音乐名家大师,树立健康人格榜样;重视音乐审美体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

关键词:健康人格;教师人格;尊重学生;音乐审美

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呼吁了二十几年,但仍有人认为“跑跑跳跳、写写画画或弹弹唱唱”就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其实,这是对素质教育的肤浅之见。它只注重了素质教育的一些外在形式,而忽略了其最本质的东西——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所谓健康人格,是指个人道德品质的提高及个人在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并具有博爱仁慈的胸怀,坚韧不拔的意志,高度自觉的行为准则,积极探索、负责进取、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品质与情操。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孙云晓老师说:教育的核心是一个“人”字,而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形成健康人格的过程。爱因斯坦说:“伟大科学家的成就往往还不如其人格魅力对世界的贡献大。”他还说:“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是一事无成。”可见,音乐教育对塑造人格有多重要,因为音乐艺术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体验,也是实现人类自身完善、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深刻地指出:“音乐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人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音乐教育——这不仅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音乐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塑造“人”的工程,“具有唤醒、联系和整合人格的力量”。电影《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音乐老师克莱芒·马修来到专收问题儿童的寄宿学校后,不满于校长对学生残暴高压的体罚手段,而决定开设音乐课教学生练习合唱曲,原本各自都有令人头疼问题的孩子们在音乐的引导下开始逐步步入正轨,具有向上的动力、健康的人格。

高中阶段是形成一个人人品、人格的最佳时期,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呢?

一、展示教师人格魅力,夯实健康人格基础

黑格尔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最美的偶像。”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自身的优秀人格,是学生健康人格养成的重要范式。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教师人格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热爱尊重学生。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音乐教师真正尊重、理解、帮助、赏识学生,为学生健康人格夯实基础。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性格迥异,无论他们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好也罢,差也罢,一定要一视同仁,心里容得下“问题学生”。在课堂上不说“不准”“不能”“跟着我做”,而要鼓励他们“请你讲,你可以的,你会的,你一定行”,坚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的教育观,善于发现有个性潜能的学生,引领他们“扬优显能”,有的学生会演奏、能歌唱、善舞蹈,就创造机会让他们一展风采;有的学生文笔出众,就让他们创编歌词;有的学生口才极佳,就让他们走上讲台进行讲解或介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潜力。这样让学生在鼓励中学会自信,在称赞中学会欣赏,在公平中学会正直,在友爱中学会信任,在批评中学会自爱,在自爱中学会关怀。

二、构建和谐音乐课堂,营造健康人格氛围

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塑造人格。音乐课堂上奏响的和谐旋律,为塑造学生健康人格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音乐教学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构建和谐音乐课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围绕音乐进行的教学互动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的确,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应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双方都积极投入的过程。而我们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却不能令人满意,仍然没能兑现“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这一承诺,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度不够。新课标要求我们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参与其中。我根据每个学生个人的水平差异,设置不同的活动,通过个体和全员参与相结合创设吸引学生参与的良好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意见,敢于展现自己。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加强对学生差异的分类指导,对共性的问题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于个性化的问题则注重抓两头,通过小组间的互助合作,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指导、示范,使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选择音乐名家大师,树立健康人格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重于言教。”这是对榜样价值的精辟揭示。法捷耶夫说:“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人格塑造的核心就是躬行身教、榜样示范。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或模仿学习,重视榜样的作用,指出人的行为可以通过榜样学习过程获得。选择音乐大师作为学生的人格榜样,将人格教育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受到鲜明形象的感染和教育。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树立榜样,如艺术家洗海星、聂耳、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成为学生的人格榜样。这些榜样会使他们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帮助他们克服成长道路上的困难,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开辟“艺术人生——和大师的对话”专题音乐欣赏,引领学生走近大师研讨人生,采用趣味性较强的版块式课堂教学模式:如,“听我讲故事”为主题的介绍自己感兴趣的音乐大师生平版块,“爱我所爱”为主题的听赏版块,“一起聊聊音乐”为主题的听后感版块等,和学生一起参悟音乐大师的情感、思想和对生活的感悟,引领学生开启思考人生的大门。如在“走进贝多芬”专题欣赏教学中,先组织各小组进行了三周的课前准备:大概了解贝多芬的故事,探讨他在不同生活背景下的经历和音乐创作风格、会弹钢琴的学生可以试着进行演奏等。在随后的课堂上,各小组分别进行成果展示:学生一边专注地倾听贝多芬幼年、青年、中年等不同时期的故事,一边投入地欣赏他各时期的作品。学生有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的,有熟练地介绍作品的,有激情地演奏乐曲的,大家在展示自我风采、分享学习成果的同时,体验着成功的幸福,共同走进大师的人生,课堂研究、学习气氛达到高潮,师生在互动交流中感受着快乐、分享着成功。“走进贝多芬”专题欣赏教学,让许多学生都有了收获:“《欢乐颂》早有耳闻,但现在才明白它的伟大之处!”“这节课让我明白了贝多芬的坚韧和他丰富的情感,是他进行音乐创作的源泉啊!”“原来《命运》是这样产生的,难怪它如此吸引人,音乐真正是不可思议的语言!”通过这样的专题欣赏,一位位音乐大师成了学生的榜样,感受大师的精神,领悟大师的人格魅力,受到人格的启迪。

四、重视音乐审美体验,促进健康人格形成

音乐是培养美感的艺术手段之一,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它是用感情的语言说话,并且用一种使人能够直接感觉到的艺术形式,反映人的思想感情。难怪孔子在欣赏美妙的音乐时竟然陶醉得“三月不知肉滋味”了。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教师通过音乐教学,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意识,使审美人格得到充分发展。

1.重视情感体验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者,文之经”“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为文如此,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的情感受到触动,真正“动之以情”,才能让作品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重视内容品味

在音乐教学内容里,有歌颂祖国的、热爱党的、热爱人民的,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事迹的,有是非曲直、美丑善恶的判断标准的,有做人准则的……如欣赏《京剧大师——梅兰芳》时,通过对梅兰芳的了解学习,便深深为梅兰芳“留须明志”的崇高精神所感动;还有在《懂你》《爱的奉献》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内容更闪耀出忠于祖国、尊老爱幼、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和崇高境界。优秀音乐作品的歌词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动人的散文、一部完美的文学作品。它能激励人、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一首好歌影响人的一生。例如《你是这样的人》,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使学生在朗诵中意识到:周总理的信仰、精神与能力,成就了他的伟大与平凡;周总理的坚韧、毅力与信心,成就了他的忍辱负重却又自强不息;他,是这样的人。时间可以流逝,大地可以荒老,只要人类还在生生不息地延续,周恩来精神——这笔具有特殊价值的财富,就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珍惜和继承。同学们在鉴赏音乐的同时,也被周总理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无疑是最好的人格教育。总之,健康的歌曲内容、优美的音乐旋律,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对于人的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生的人格塑造是一个长远的过程,甚至是一个浩瀚的工程。音乐教师要做心灵的耕耘者,撒播阳光的人。让我们以心为田,以爱为犁,去播种太阳吧,只要我们用心引导、教化、培养、塑造,就定能擦亮健康、优良的人格大厦。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音乐审美健康人格尊重学生
浅析独生子女健康人格问题及培养策略
有效评价, 滋润学生心灵的雨露阳光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
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