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平
摘 要:过去在初中音乐中的讲学方式较为简单,形式不够开放,不能有效地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如今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多元化、多样化的讲学形式正在融入中学的音乐课堂。从中学音乐讲学中实行开放性教学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同时提供几个意见和观点,期望能够对中学教学的模式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启发越来越多的人去探究、去发现。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开放教学
音乐依靠其特有的吸引力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及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它是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基础学科。过去的中学生音乐教育,过于注重老师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往往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能动性重视度不够,令中学音乐教学长期处于教学质量差、教学效率低的状态。面对这些情况,新课程基于初中音乐教学给出了一些合理的变革意见,提倡师生互助、学生联动,即开放式教学,以便切实推动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多管齐下,创设多元化开放性讲学环境
开放性讲学不单单是表示要变革简单、单一、封闭的讲学方式和讲学理念,同时也表示讲学的环境抑或是学生学习的环境也都是开放性的。过去的音乐讲学方式是老师为学生放送将要学习的曲目,接着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练习该曲目,一遍一遍地练习直到学会为止,练习的整个进程从头至尾都没有离开课堂这个固定的、单一的环境。这样乏味的讲学方式和环境会导致初中生产生厌烦、疲倦的心理,更有甚者形成叛逆心理,阻碍学生的音乐学习和自我发展。倘若教师可以在音乐讲学中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譬如,动员学生欣赏音乐演奏会;鼓动学生报名参与歌手比赛;多参加声乐欣赏课程;开展音乐活动,倡导学生根据相关的音乐内容进行探讨、评析和辩论,老师做到有效的、实时的评析或总结。同时,组织音乐队伍不定期举行音乐演奏,个人的音乐演奏会或团队的音乐演奏;或者经常开展小型的乐队表演,邀请乐曲家、演奏家、音乐家走进讲堂;把讲堂教学变成针对性的音乐活动等。这样能让学生的学习环境不再受限于课堂教室中,让学生处于轻松舒适的学习气氛之中,以此激发他们的创造活力,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学习中。
二、动员团队协作
初中学生各方面机能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团队意识和交际期望一点点增强,再加上对同龄人的依赖度和接纳度较高,因而中学音乐教师可以动员学生运用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即学生以中心内容为重点相互交流表述各自观点,通过最终的沟通环节达成共识。譬如,教师进行初中音乐教材曲目《让世界充满爱》的课程讲学时,可指导学生组成若干团队并以团队为单位,经由共同协作将曲目改编成音乐剧抑或舞台剧的方式再次演绎歌曲内容和情感。教师动员学生选用团队协作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协作及探索的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
三、适当增补课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音乐知识面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规划自己的讲学内容,正确地使用教科书,并做到适当的增补,以便适应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如,在讲授如何唱《歌唱祖国》这首爱国曲目时,同时可以欣赏《中国心》《五星红旗》等曲目;也可让学生整合他们喜欢的、能产生共鸣的爱国曲目,以便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放送影视金曲,让学生学习更多、更广的经典乐曲。
四、使音乐愈加密切联系实际生活
音乐从来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改正一些人的观念误区:认为只有课本音乐才是高尚的、清新高雅的;生活中的音乐却是低俗的、索然无味的。所以,教师在展开初中音乐教学时,不应局限于课本上的音乐内容或曲目,而应跟上潮流进行知识点的扩展,改革自己的讲学方式,鼓励学生涉猎更为广阔的生活乐曲,因为经典的题材来自于生活,而课本上的音乐终究是有限的。
教师要开展多元化开放式讲学,对我国的教育形式进行变革。我们明白当下的初中音乐课完全得不到该有的关注,课程计划也相当少,一星期甚至两星期才有一堂课,导致老师在讲学中也只是匆忙地教给学生某首曲目,并不对音乐的相关内容做解析或说明,这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倾向于“走马观花”。根据目前的情况,老师应注重“温故知新”讲学方式的运用,同时还要在讲学中主动加入专业知识与本领的训练,增强学生的音乐情感。
总的来说,根据当下的发展状况,将多元化开放性讲学方法运用于初中音乐讲学中已成为必然趋势。开放式讲学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促使其自主能动作用的发展,使学生自在地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
参考文献:
[1]孔祥玲.初中音乐开放性教学法的实施探析[J].音乐时空,2014(11).
[2]陈怡芬.新课改后初中音乐教学的困境及优化策略[J].才智,2014(11).
·编辑 杨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