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副词是由实词虚化而来的,它们意义空灵,义项复杂,且使用频率很高,对二语习得者来说要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副词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对近义副词的甄别和辨析。“又”和“再”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常见且使用频繁的近义副词,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本文试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又”和“再”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把握它们的具体用法,也有助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对它们的掌握和学习。
关键词:又 再 近义词
“又”和“再”是现代汉语中一对常见的近义副词,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语言教学中,往往习惯用“再”解释“又”,或用“又”解释“再”,而通过语料进行对比分析时,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词既有相同的意义和用法,但也有不同的意义和用法。虽然在某些语境中二者可以替换,但并不代表二者完全等同,据此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又”和“再”做了以下对比分析。
一.语义层面的对比分析
“又”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八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表示重复或继续”,如“今天又下雨”。在《现代汉语八百词》有五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表示一个动作(状态)重复发生,两个动作(状态)相继发生或反复交替”,如“洗了又洗”。
“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有五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有时又指多次”,如“再次,再衰三竭”。在《现代汉语八百词》里有五个义项,第一个义项是“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重复或继续,多指未实现的或经常性的动作”,如“别急,再坐一会儿”。
从词典的解释中看,这两个词都有表示动作(状态)的重复或继续的意思,但它们在语义上还是存在着差别。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二者并不是在所有情况下都能互换。如例1中的句子:
A.你怎么又来了?
B.我复习完英语再预习政治。
C.他又/再看了一遍。
虽然“又”和“再”在例1的三个句子中都表示动作的重复,但A、B句中的“又”和“再”不能互换,只有C句中“又”“再”可以替换。这说明“又”和“再”在表示语义上仍有不同,它们在语义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又”和“再”在表示动作重复的含义时,各自涉及的时域不同。“又”既可以涉及过去的时域,还可以涉及将来的时域,可以是“未实现、未然”,也可以是“实现了、已然”,其中“又”在表示未然动作的重复时,可以表示预测带有规律性的情况将重复出现;而“再”所描述的动作(状态)与将来有关,表示“未实现、未然”。如例2:
A.这支笔很好用,我想再买一支。(表将来,未然)
B.这个人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表发生了,已然)
C.你也是身不由己,保不准明天又会生出什么是非来。(表将来,未然)
D.明天是周日,又是去教堂的日子了。(表将来,未然,有规律性)
第二,“又”和“再”在表示动作重复的含义时,主客观不同。从陈述者角度看,“又”可以表示客观陈述,有时也可带有陈述者的某种主观情感,表达吃惊、厌恶、责备等态度;而“再”更倾向于客观陈述。如例3:
A.我没听清楚,你再说一遍。(表客观陈述)
B.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表客观陈述)
C.你刚吃完饭怎么又吃馒头了。(表责备)
二.语法层面的对比分析
1.“又”和“再”都可与能愿动词连用,但“又”的语义指向为能愿动词,一般用在能愿动词的前面;而“再”的语义指向为行为动词,修饰的并不是能愿动词而是行为动词,因此一般出现在能愿动词的后面。如例4:
A.徐光启说:“既然有这样的好书,您又愿意指教,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我也要把它翻译出来。”
B.我要是能再多待一会儿就好了。
2.“又”和“再”都能与否定词“不、没、没有”等连用,但“又”只能放在否定词的前面,而“再”既可放在否定词的前面,也可放在否定词的后面,不过“再不”比“不再”的语义更坚决。如例5:
A.啊,下雨啦,我又没带伞。
B.这书他看了一遍,就不再看第二遍了。
C.她发誓,从此以后,再不跳舞了。
3.“又”和“再”都能与数量词共现。“又”“再”都可以加数量词,可用“又/再+量词”的格式,此处“又”“再”的意思是“另外,又”(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又”与数量词搭配的常见格式还有“又+数词+量词”或“又”前后重复同一“一+量”,表示反复多次(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或用来表示数目的零头和为数。“再”与数量词搭配的常见格式有“再+数词+量词”或“再+形容词+一点儿/一些”或者“一+而+再,再+而+三”。如例6:
A.我们再次成功了。
B.他又一次迟到了。
C.学校的楼房盖了一幢又一幢。
D.三又二分之一;四年又五个月。
E.我国政府就此事再一次发表声明。
F.再漂亮一点儿。
4.“又”可以与结构助词“了”共现,如“他睁开眼看了看,可一会儿又睡着了”;而“再”很少与结构助词“了”“的”共现,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在否定句中,如“能不能消停会儿,别再烦我了”。
5.“再”的构词能力强于“又”。《现代汉语词典》中列出了26个以“再”开头的双音节或多音节词,有名词如“再世”、动词如“再版”、副词如“再度”、连词如“再者”等,还有如“再接再厉”“再衰三竭”等四字成语;而《现代汉语词典》中只收录了一个以“又”字开头的词“又及(动词)”,且这个词一般用在书面语中。所以,“再”的构词能力强于“又”。
三.语用层面的对比分析
语用层面主要从句类选择、轻重音选择和行为暗示三个方面对“又”“再”进行对比分析。
句类指的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划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包括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在句类选择方面,“又”和“再”有不同的选择。对于陈述句和感叹句,“又”和“再”都可以进入。在祈使句中,只有“再”能进入,如“再等等,不急”。而疑问句又分为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和正反问四种,我们主要从是非问和正反问来分析“又”“再”对疑问句的选择。首先看是非问句,“又”“再”都可进入是非问句,如“你又要出去吗?”“从那之后,他再没去过上海吗?”。再来看正反问句,正反问句又分为三种情况即V不V、V不、先把一句话说出,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又”和“再”都可进入加“是不是”的正反问句中,不过此时的“再”通常与能愿动词连用,如“他们又在外地旅行,是不是?”“他们想再去外地旅行,是不是?”。对于加“行不行”“好不好”的正反问句,“再”可以进入,而“又”不能进入,如“你再帮我一次,行不行/好不好?”。
在轻重音的选择上,与“又”“再”的语义指向有关。“又”的语义指向是能愿动词,重音应落在能愿动词上;而“再”的语义指向是行为动词,句子的重音要落在行为动词上。如“他原来想再回家一趟,现在看来也不行了。”“他原来又想回家一趟,现在看来也不行了。”。
在行为暗示方面,“又”一般表示不希望重复动作,如“你又来啊”“你又出去玩了”,而“再”一般表示欢迎、希望重复动作,如“你再来啊”“你再出去玩吧”。
四.结语
“又”和“再”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近义副词,都有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继续或重复”的含义,它们在意义和用法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外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将二者混淆。但是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又”“再”在语义、语法、语用上还是存在着差异。在学习的过程中,外国学生只有全面地掌握二者之间的异同,才能在使用中运用自如,使自己的语言表达更规范准确;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外汉语教师们也需要对它们进行区别教学,这样外国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它们,正确地运用它们。总之,“又”和“再”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应将它们区别开来,不能完全等同视之。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订本 [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3]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版第五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刘小红.留学生重复义副词“又、再、还、也”的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
[7]陆梅.对外汉语教学中“又”和“再”的对比分析[J].群文天地,2012(10).
[8]张瑾.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副词“又”“再”的偏误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3.
(作者介绍:郭梦娜,湖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