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藏涛
摘 要:语文有实用性和审美性两方面,在教学中两者同样重要。然而在长久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大多小学语文教师只注重了语文的实用性,只把它当作是一种交流的工具,而忽略了它的审美性,忽视了语文对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和渗透。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逐渐认识到,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必须对语文的人文性加以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3-007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3.04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良好教育基地,也是最便捷的途径。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因此,从小学阶段就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方面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审美教育呢?审美教育的任务是什么呢?进行审美教育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通过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一个儿童初入学校,他的思想仿佛就是一张白纸,是非对错可能都是模糊的,对人生价值等更是没有什么概念。这时候如果我们只重视让小学生从课文中找到不认识的字词,或者变换着方式让学生答题写作业,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也只会被吸引到这方面来,学生的精力也只能去应付这些内容。对课文当中充满着正义忠诚、善良美好的人间情感不闻不问,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更可怕的是,小学生如果从小就缺少这样的教育,那么他们中有一些人的人生价值很可能会歪曲。生活中我们常见到一些人学习成绩优良,甚至是最高金字塔的学子,然而却品质低劣。试想,如果我们能在他们入学之初,在他大脑这张白纸上深深地刻印上是非对错的标准,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那么这样的悲剧是不是会少很多呢?
其次,通过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说到底是一种语言学习、交流的工具。但语文的学习又不仅限于此,还要看到它优美的人文性。语文课本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经历了年代的洗礼而流传至今的经典。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深刻内容更值得我们去感悟领会。有的文章用美丽的文字让我们走进了大自然,使我们足不出户便阅尽天下的大好山水,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这时,我们不防先把生字和组词放到一边,给学生半节课的时间让大家一起去感受山山水水的美丽和人世间美好的情感,让大家的心灵有个放松和寄托的地方,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还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延伸生命的厚度和深度,让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高涨起来。
那么,通过哪些手法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呢?
第一,通过创建情境,培养学生美好的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品质德行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在是非观念逐渐形成的时期,所以课文中包含的美好情感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在脑中落下深深的印记。这也是我们在课堂上进行审美情趣教育的重要任务。
新课程改革倡导给学生创建良好的氛围,在氛围中让学感受情感,得以熏陶。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单凭借文字去体会情感有些困难,而当他进入某些情境时对情感的理解就会容易得多。比如我们经常会告诉学生做人要懂得分享,但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养尊处优,眼里从来没有他人,所以“分享”这个概念在他的脑子里就是空白,也很难体会到分享带来的欢乐。所以在学习《巨人的花园》这课时,我首先让学生理解文中“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这句话,让学生设想:假如自己就是巨人,想一想巨人感到无比幸福的原因。很多学生说是因为巨人有了朋友所以快乐幸福;有的说是因为花园里又是春天了,变得生机勃勃了,所以巨人高兴。我引导学生说原来是巨人一个人独占花园,花园里就会是冬天,现在巨人也让别人进来了,花园就是春天了。
第二,通过感悟文中的美好的事物,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
在小学课文中,有很多状物的文章或古诗,诗中的这些事物往往暗含了某些高贵的品质和节操,我们在教学时要适时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让其从中受到熏陶和影响。在教学中要避免太单一的说教,要在学生读透理解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接受和感受。比如我们在学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时,让学生想象腊梅在寒冷的冬天里绽然开放的情境,体会梅花坚强不畏严寒酷冷的精神。在学习《悯农》一诗时,要向学生多讲一讲我们亲身的经历、曾经的艰苦生活,让学生明白农民的艰辛,懂得我们吃穿都是他们辛勤劳作的结果,没有他们便没有我们的舒适幸福的生活,我们要珍惜劳动成果,不能浪费一针一线。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自己和学生欣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地把审美教育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不断地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程江平.关于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J].中国教育科研论坛,2010(10).
[2]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杜殿坤,教育科学出版社,1894.
[责任编辑 吴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