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实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培养目标,中职学校在强调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一支专业技能水平高、综合素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进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河南省工业设计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为基点,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着手,重构校企合作新模式,以“三双”培养模式来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从1998年国家教委首次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至今,社会上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不断深化,不同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双师型”教师的概念进行了阐述。最早的是由王义澄先生提出的“双师型”教师应为具备教师+工程师的能力的教师,熊文林等则认为“双师型”教师需具备由职称、资格、知识能力组成的三维结构。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教师需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丰富理论知识储备和企业一线实践操作经验,具备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并能随着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能力要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
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
在考察郑州市多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年龄结构“中间大,两头小”
调查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呈“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形,即拥有双师资格证的教师以30~45岁的中青年教师为主,30岁以下的教师由于职称及任职年限等因素无法获得双师认证,45岁以上的教师多拥有高级讲师职称,对双师认证的获取不太关心。如,在2015年度“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中,我校获取双师认证的教师中仅有一位年龄在45岁以上。
2.教师队伍规模小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小,主要表现在“双师型”教师占全校专业教师的比例较小。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学校“双师型”教师占学校专业教师的比例在20%~40%之间,完全没有达到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关于“十二五”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强调的,到2015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要达到50%的要求。
3.考核情况不容乐观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中职学校在科研方面和教师培养方面的考核管理制度缺失,多数学校组织专业性的考核较少,对“双师型”教师的专业考核主要集中在年度的教学考核及其参加的竞赛活动方面,缺少专门针对“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
4.实践培养渠道少
多数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践培养主要依靠教育部主持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和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学校自身的主动性培训较少,与企业合作进行的校内教师培训几乎没有。此外,“双师型”教师多为各个学校的教学骨干,教学任务较重,一般很难抽身参加长时间的企业实践来获得操作技能。
三、“三双”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我校的实践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校开展了“三双”模式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活动。“三双”模式即在学校合作企业参与的基础上,学校与企业双方合作对专业教师进行“双方共同培养、双方共同考核、双方共同开发”,双方合力共同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职业素养以及科研能力。
1.校企双方共同培养
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在实践中,校企合作,采用“一人双岗,双方互聘”模式共同培养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一人双岗”就是专业教师拥有双重身份,在学校他是一线教师,在企业他是一线操作人员;“双方互聘”就是学校聘请企业里操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如:高级技工或工程师)作兼职教师,而企业聘请学校内理论知识丰富的一线教师为企业讲师。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可以培养一线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并检验理论知识在企业的实践应用问题,做到查漏补缺;企业一线工人可以获得亟需的理论知识,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实践中,一线教师在注重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要及时总结操作要点,为以后的学校教学做准备;企业人员在学校讲授操作技能时,要注意语言总结和学习安排。
2.校企双方共同考核
鉴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科学的考核制度,我校吸取部分学校“双师型”教师考核方式的优点,采取校企双方共同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考核的模式。这种考核模式从考核主体、考核内容及考核形式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是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组组员由原来的单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转变为由企业派出的工程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及专业教学名师共同组成。考核主体的多元化,有效减少了“双师型”教师考核的片面性,保证了考核的公平性。二是考核内容丰富。在常规的教学考核和科研能力考核的基础上,我校加大了对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有效解决了随着社会发展“双师型”教师操作技能不能同步发展的问题。三是考核形式多样化。为了考核的准确性,针对不同的考核内容,我校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现场考核已成常态。如,对于教师科研能力的考核,通过让专业课教师做报告的方式进行;对操作技能的考核,采用现场考核的方式并录像。
3.校企双方共同开发
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就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进行培训课程和相关管理制度的开发。在培训课程的开发上,学校和企业根据专业特点和操作的复杂、难易程度,采用循序渐进的模式对课程进行整合,并根据专业教师的自身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如针对材料与预算专业的教学,教师在熟悉相关定额内容的基础上,工程量的计算要遵守从简单到复杂、从单项到全部的原则,逐步增加难度,不可一蹴而就。在管理制度的开发上,学校和企业共同负责制定一系列制度,既要有常规的劳动纪律,也要有专业方面的制度,如,针对室内设计方面的预算偏差,要制定出偏差范围,保障培训的质量。
“三双”模式实践在我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加,教学质量得到了保证和提高。中职学校只有把“双师型”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才能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竞争力。
(责编 黄紫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