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浙江省高职环艺专业学生职业工作能力培养状况和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基于环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全过程引入项目教学法、创新课程设置等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环艺专业;职业能力;培养创新;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8002903
一、高职环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现状调查分析应用文献资料与问卷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职环艺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毕业后工作一年以上的浙江省高职环艺专业学生,人数为300人,调查对象的工作单位是杭州市、宁波市、湖州市的60家装饰公司。调查的毕业生都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填写回收的方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一)性别、年龄、单位与家庭住址现状
性别分布情况是:女性占32.2%,男性是67.8%,男性比例远高于女性。年龄分布现状是:21—30岁占57.6%,31—40岁占29.3%,41—50岁占13.1%,50岁以上为0%。经分析认为,以上年龄分布现状是由于高职环艺专业在浙江省近二十年才快速发展起来。
调查对象工作单位所在地为:杭州市115人,宁波市106人,湖州市79人。工作单位与家庭住址的关系是:杭州市相关企业的115人,有69人家庭住址为杭州市;宁波市相关企业的106人,有74人家庭住址为宁波市;湖州市相关企业的79人,有67人家庭住址为湖州市。分布情况体现出城市越大,越能吸引毕业生,但大部分愿意选择在家庭所在的城市工作。
(二)高职环艺专业学生岗位和人才需求现状
调查的300名毕业生中,目前在公司管理型岗位就业的占24.5%,技术型岗位占24.4%,技能型岗位占36.8%,业务型岗位占14.3%。对今后1—2年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统计数据是,技术型人才18.3%,技能型人才47.5%,业务型人才20.7%,管理型人才13.5%。从走访调查中了解到,目前高职学校在其教学目标、教学计划、课程开设上基本与独立学院本科没有明显区别,在教学模式、手段方法上模仿一般本科院校,没有体现高职院校特色,缺乏对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掌握上不如一般本科院校毕业生,职业技能上又体现不出明显优势,职业工作能力与公司需求存在差距,就业竞争力不强。近年来,毕业生从事相关专业工作就业率有所下降。
(三)高职环艺专业岗位胜任与知识能力结构现状调查统计分析
依据目前我国高职环艺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具有非集约化和岗位细分化的特点,它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良好的环境设计理念和综合审美素质,能掌握较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扎实的工作技能,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1]并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精神。这是一个高职环艺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根据以上要求,笔者做了体现基本职业能力的岗位胜任情况和知识能力结构调查(情况见表1)。
分析表1的统计现状可以看出,目前浙江省高职环艺专业学生培养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在相关工作岗位上完全胜任、胜任、基本胜任的占49.7%,不太胜任和不胜任的占50.3%。从访谈中了解到,不胜任当前相关工作岗位的最大原因是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能力培养比较欠缺,特别是环艺专表1N=300(单选)
问题请你对学校所学知识是否胜任当前岗位进行评价职业能力胜任度完全胜任胜任基本胜任不太胜任不胜任人数16448912130百分比(%)5.3314.6629.6640.3310.00业学生创新能力差,拿到设计项目任务时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所需的岗位工作能力,出现了学校教学与行业需求脱节的现象。表2N=300(多选)
问题能力基本职业能力创新能力专业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责任心职业管理能力人数1871659279736336百分比(%)62.3355.0030.6626.3324.3321.0012.00表2是对浙江省高职环艺专业毕业生能力结构要求的调查统计。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是一个人可否进入某种职业的先决条件和胜任某种职业的主观条件。”[1]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有一定的能力保证。根据环艺专业毕业生的岗位需求,我们把高职环艺专业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分解成岗位实践操作知识、创新意识、专业知识、电脑操作、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建筑知识,对300名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表3N=300(多选)
问题你认为高职环艺专业学生最需要加强的知识或能力是?知识或能力实践操作创新意识专业知识电脑操作美术基础理论知识建筑知识知识广度知识深度人数215198148145106564520147百分比(%)71.6666.0049.3348.3335.3318.6615.0067.0015.66从表3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到,毕业生认为实践操作的知识和能力是目前就业岗位上最需要加强的,比例达到了71.66%。其次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比例也达到了66%,另外,专业知识、电脑操作也达近五成。从访谈中了解到,毕业生反映学校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也较严重。
二、浙江省高职环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市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2]根据以上要求和我们调查的情况比较分析,目前浙江省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关于对学校开设课程与社会需求现状的适应问题,有68.7%的受调查毕业生认为学校所开设课程与社会需求不符合或不太符合,只有31.3%的毕业生认为符合或基本符合。同时,有42.2%的学生提出要注重内容知识结构的交叉整合,拓展基础知识。有57.8%的人提出课程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职业工作能力。同时反映学校课程设置中必修课内容重复交叉较多,课程衔接不好,课程内容老化,教学方法僵化,缺乏教学手段和模式的创新。
(二)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环节薄弱,造成学生职业工作能力弱
高职环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工作能力。不仅能胜任一线的技术人员工作,而且还应成为生产一线的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工作能力的设计师,而不是“毕业就失业,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3]的闲置人才。然而,我们的调查情况是:目前浙江省高职环艺专业的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后最薄弱的是职业工作能力。由于教学理念和学校硬件条件的缺乏,学校没有足够的实践基地和专业工作室作为支撑,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无法得到职业情境熏陶,无法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职业技术和能力,尤其是隐形的创新能力。
(三)人才培养缺乏特色,毕业生的创新能力不足
必须针对高职环艺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岗位的社会需求办出本地区高职环艺专业的特色。这是地区性高职环艺专业赖以生存的关键所在。浙江省位于长三角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市场成熟,特别是民营经济在全国独树一帜。然而,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浙江省高职在突出特色上做得不够理想,存在毕业生在校所学知识与当地社会岗位需求不符以及不能很好地把在校所学知识转化为岗位职业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要求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和前所未有的成果。给人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4]创新思维是环艺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学生掌握设计的多种思维方式,才能在工作中增加悟性、启迪思路、开阔视野,很好地完成岗位工作任务。但从浙江省高职环艺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分析,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培养上差距较大,必须加以改进和提高。
三、高职环艺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创新
高职环艺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根据教育部[2000]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课内总学时以1 600—1 800学时为宜,专业实践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的40%。而近年来,高职环艺专业学生由于受目前国家高考制度的制约,所招的学生基本上有以下两类:一类是有一定美术基础但文化较差,一类是文化素质还可以,但没有美术绘画基础。在较短的学习时间和课时内要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化的适应市场需要,具备较强职业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必须对人才培养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高职环艺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的创新
高职环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是:紧紧围绕“厚基础、宽口径、专业化、应用型、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改变目前基本以室内设计为单一内容构建课程体系的现状,课程设置要体现环艺专业综合性、交叉性特点。具体办法是:改革目前实行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实践课三段式的传统教学组织模式。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修课强调知识技能的基础性、逻辑性、广泛性、完整性,选修课要注重较新、较广和体现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
在课程设置的改革中,实行“学校为主,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共同促进高职环艺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在课程开发中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企业岗位需要来调整开发新课程,具体路径如下:
(二)以项目化教学为切入点,实现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手段、方法创新
1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启示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职业教育的领先地位,为德国的工业化和经济腾飞起到了重要的人才支撑作用。该模式下,职业学校学生整个培养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职业学校交替进行,并以企业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学校的理论教育密切结合。学生约60%—70%的时间在企业,30%—40%时间在学校。毕业论文或设计选择企业具体项目内容的比例达60%—70%,在组织方式上采用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学校完成理论知识培养。这种培养方式给了我们以下启示:首先,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培训目标更符合企业需要,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直接投入到工作岗位的角色中。其次,由于企业广泛参与,使学生与就业岗位和相关工作单位亲密接触,相互了解,使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了解企业,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2项目化教学的基本模式
“项目教学法”是从“双元制”基础上提取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实施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素质,从而培养职业工作能力与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3项目化教学课程在高职环艺专业教学中的工作模式
高职环艺专业的项目化课程是指将课程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转化为若干有实用价值的工程项目,围绕完成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其一般的组织过程是:任务布置、学生分组、项目调研、知识准备、项目方案设计论证、项目实施、项目成果展示验收、项目报告总结、项目评价(考核)。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学生不但要综合运用各科专业知识、锻炼操作技能,而且还学习了自我管理、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信息处理等职业核心能力。实践课项目化教学,可以加强岗位核心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强化专业设计能力,拓展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市场分析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
4项目化教学的管理和评价
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手段、方法和环境,给教学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带来了困难和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首先,在教学管理上要改变原来以学校教师管理为主的体制。建立“双导师”负责制,即由学校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两重管理。学校教师主要负责项目化教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讲授和组织管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学习动手操作的主要指导者。
四、结束语
高职环艺专业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因此,高职环艺专业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毕业竞争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2014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年度报告[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8—10.
[2]杨冬江.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社会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2—28.
[3]吴思.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2014,(11):114.
[4]赵卫东.对环境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5—7.
(责任编辑:朱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