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分析国家领导人讲话

2016-05-14 07:55陈红艳
青春岁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

陈红艳

【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认知世界的工具。在政治演讲中,国家领导人为了使自己的政治观点能够被人民理解和接受大量使用概念隐喻。本文以习主席2016年新年贺词为例,加深人们对政治演讲中概念隐喻的理解。

【关键词】概念隐喻;政治演讲;新年贺词

一、引言

“隐喻自古以来就是政治家们所崇尚的语言工具,在政治领域中使用频率很高。”政治一般都离普通大众的生活比较遥远,国家领导人为了宣传政府在国内外事务上的立场和观点,缩短他们和普通大众之间的思想鸿沟,必须使用一些能被普通的公众所接受和理解的语言。隐喻因其独特的界定、说服和信息处理功能而被广泛地应用。以其强大的情感移就功能不仅可以帮助演说者达到激发听众情感的目的,而且还避免了政治家们那种单调乏味的说教,能形象、生动地打动大众的心。本文将分析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新年贺词中概念隐喻的使用,希望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政治演讲中的概念隐喻。

二、理论基础

隐喻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之后随着对隐喻不断深入的研究,西方学者认识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还是广泛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认知现象,由此在修辞格隐喻的认知分析基础上出现了概念隐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开创了隐喻研究的新时代,发现“隐喻是人类生存主要的和基本的方式。” 莱考夫认为,隐喻的实质是跨域映射:为了构建和识解抽象概念,通常是内部具有高度组织结构的具体概念域被映射至无内部组织结构或相对抽象的概念域上。隐喻映射是把比较清晰容易理解的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投射到相对模糊较难理解的目标域上,从而使目标域变得清晰。

三、新年讲话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国国家领导人新年贺词是中国历代领导人在新年来临之际发表的新年贺词。贺词主要以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主。本文根据概念隐喻概念,并采用Steen的“五步隐喻辨认法”辨认和分析习主席2016年新年贺词中的概念隐喻。

1、结构隐喻分析

结构隐喻是目标域通过指涉始源域的概念结构以被理解。结构隐喻不仅能够极其详细地阐述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也能运用人们熟悉的、结构清晰的一个概念去构建另一个概念的一些方面而隐藏它的其他方面。最常用的例子是:辩论是战争。如:他攻击我论据中的每一个弱点。辩论中我们所做的事部分地用战争来构建。

(1)道路隐喻

人们比较熟悉道路这个始源域。在道路上,可以前进、后退,会有指引、目的地、方向,会遇到困难。道路隐喻在习主席的讲话中频繁地用作社会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

①明确了未来5年我国发展的方向;

②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

③13亿人要携手前进;

通过把道路映射到社会发展和进步上,使民众更容易理解:道路上人们会遇到障碍,同样国家发展和进步也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这时中国人民应以党的纲领为方向、克服困难、互相扶持继续行进以谋求国家更快更和谐地发展。

(2)家庭隐喻

①向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

②这是各国人民共同的家园;

作为维系社会凝聚力的家庭,其价值在人民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特征被映射到国家和世界人民身上。值此佳节之际使用家庭这个概念使港、澳、台人民的归属感更强烈,促进祖国早日统一。把地球称为家园,习主席透漏出中国作为世界大家庭的一份子,应该也很乐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战争隐喻

①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

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③我们吹响了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号角;

战争中有战术、战略、敌我关系等,它常常与国家的经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以上是党和人民与腐败、贫穷作斗争,表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人民的幸福富足生活从未停止过努力。

(4)建筑隐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建设一座大厦,人民群众是大厦的建设者。习主席在新年之初就告诫人们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一年是建成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的一年,呼吁人们在新的一年里不要懈怠。

2、空间隐喻

空间隐喻是指用一系列基本的空间方位说明目标域。人们将方位概念投射到抽象概念上。它与基本的空间相关:上和下,里和外,前和后,深和浅,中心和外围等。“它们不是随意的,是基于我们的实际经历。例如,一些概念具有‘向上的特点,而其相反的概念则是‘向下”。他在我的控制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积极是向上,消极是向下。中心、前进、平衡等也是积极的,它们的反面外围、失衡、后退则是消极的。

(1)居于世界前列,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

(2)实现了跨越66年时空的握手;

(3)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升空;

(4)令人深感痛心;

(5)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6)从内心感受到温暖;

(7)“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以上所有的空间词汇都是积极的。在新春佳节之际,习主席把去年的发展成果展—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反腐斗争卓有成效、两岸关系更加密切、民生得到保障列出,使人民拥有充分的获得感,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心。

3、本体隐喻

本体隐喻指让人们通过物体、物质、和一般容器来了解抽象经验(思维等)的概念隐喻。当我们对目标域的本质知道的很少或不知道时才使用这种隐喻。具有代表性的是拟人隐喻、实体隐喻和容器隐喻。

(1)拟人隐喻

人类在认识世界时,常常把对自己身体的认识作为始源域,借以来认识事物。在习主席的讲话中,中国是一个人,参加国际事务,打造世界担当的义务。

①中国不能缺席;

②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

③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被赋予人的品质,有责任心、同情心和担当。世界和平和发展是他的人生目标。所以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对于人类的苦难,是富有同情心的,同时也是充满行动力的。对于质疑自己的人,则呼吁要和平而不是战争。

(2)实体隐喻

①会有收获;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③开局之年;

④政治上的绿水青山;

⑤着力补齐这块短板;

⑥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温暖;

⑦宣布裁军30万;

我们对物体的经验能给我们理解抽象事物提供很好的帮助。实体隐喻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就是把那些看不到的概念变得可理解。习主席用“收获”使人民切切实实地感觉到国家发展硕果累累。篮子则表明人民币成为第五大国际货币,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作用给予认可。棋盘开局突出2016年在全面小康发展中的重要性。青山绿水是政治的生态环境,表达要杜绝腐败等不良之风。短板指出农村贫困的存在。温暖使得原本抽象的感情量化了,简单易懂。裁减的本来是衣服,裁军生动地将中国和平发展的决心和精兵强军的理念表达出来。

四、结语

从上面可以看出概念隐喻在中国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大量运用。它不仅使国家领导人能够更绘声绘色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也让民众更清晰、准确地理解其观点,进而达到劝说、激励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Kovecses, Zoltan. Metaphor:A Practical Introduction[J].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2] 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3] 陈 勇, 刘肇云. 隐喻政治与政治隐喻:论美国政治家的政治隐喻[J].外语教学, 2009(3).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化妆品广告中概念隐喻的差异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徐志摩与叶芝诗作中“爱”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红楼梦》中红色隐喻英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