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孝波
摘 要 本文从乡土地理的概念入手,结合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相互渗透运用的特点,浅析了乡土地理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做法和体会,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 乡土地理 初中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11-02
乡土是学生自幼生活及成长的地方,因而也是学生所熟悉的地方,通过对乡土地理的学习,能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家乡伴随自己成长发生的变化。也就是说,乡土地理具有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 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用乡土材料,就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在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俗话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学生虽生活在本乡本土, 对周围地理环境并没有全面了解,更不要说科学的认识了。在地理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去了解家乡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工农业发展状况等等,在了解过程中由教师适当点拨和引导,这样学生对家乡倍感熟知和亲切。将学生从对乡土地理的感知中引向地理教学,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效果。例如:讲解湘教版地理七年级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点时:
A.山顶 B.低地 C.悬崖(陡崖)
D.鞍部 I-H.山谷 M-N.山脊
首先对等高线、高度差的概念进行阐述,接着将图在板书上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理论概念、地表形态、特征有所掌握,再选择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地形进行绘制。
通过实地考察,分析、判断、推理、讨论,加上教师的点拨,让学生明确理解本乡县的地形地貌特征及成因,这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既掌握了地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在教学中运用乡土地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乡土地理是丰富的、可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社会资源,新课标“提倡把乡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学生可以通过收集身边的资料,运用掌握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开展以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将课堂扩展到广阔的社会天地中,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地理现象、获取地理信息、发现地理问题,以文字或图片形式记录所得、所感、所想,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三、结合乡土地理能使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和地理事物具体化
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理解能力不断增强。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对于一切难度较大的地理概念,教师应适当应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例如:在讲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这一节的交通运输中“枢纽”(铁路、公路)这个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本地区汽车、火车站的情况。
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对外通道规划示意图
1.讲解基本知识
交通枢纽又称运输枢纽,是几种运输方式或几条运输干线交会并能办理客货运输作业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综合体,它是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的交叉与衔接之处,共同办理客货的中转、发送、到达所需的多种运输设施的综合体。由同种运输方式两条以上干线组成的枢纽为单一交通枢纽,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干线组成综合交通枢纽。
2.实地分析、考察
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基本在同一个地方下车上学、回家,这个地方就是一个交叉与衔接之处,这个地方就是交通枢纽,请学生回忆从家到学校是不是这样,在周末放假回家注意观察,做好记录,几条线路经过,人流、物流分别是多少。这样,学生就可以把“枢纽”这个抽象的、复杂的地理概念具体化、简单化,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交通枢纽及基本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四、利用乡土地理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
一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客观存在于学生周围的、为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资源,就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的地理概念、地理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从而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如讲授“降水量季节变化”时,引导学生回忆一年中每个季节降水的情况,什么时候降水(下雨)多、什么时候降水(下雨)少,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接着介绍“降水量年际变化”时,引导学生回忆和观察每年家乡的河流,在洪水期和枯水期河水水位高低、水量大小的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降水量年际变化”概念的印象。同样,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引导学生回忆当地夏天和冬天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印象等等。
五、运用乡土地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山区的学校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山地、地形,引导学生登山观察地表变化,这样,学生对多山的地形就有了大概的认识。为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可以接着讲解山区的优越性:“山区有个很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而且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山区还是发展多种经济的好场所。在山区,山脚下较平坦的地方可以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粮食生产),半山腰可以种植茶树或果树等经济作物,发展副业,在山顶还可以植树造林,发展林业,有的地区还有草地,可以发展畜牧业,所以说,山区可以为农林牧副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了全面正确认识山区周围的环境,介绍山区的特点:“地面坡度大,土层薄,交通不便,人口较少。”自然灾害多发,引导学生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王静爱.乡土地理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杨慎德.中学乡土地理教学与研究[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3]李维能.中国地貌图集[M].北京:测绘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