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 要:4G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为人们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微学习创造了条件。但在高职界使用效率并不高。本文详细探讨了产生问题的深层原因,并从构建移动微学习模式、开展微课程设计、组建移动微学习共同体和设计适合高职生需求的APP四个方面提出了有益对策。
关键词:4G;高职;微学习;交互;APP
中图分类号: H319.3;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140-2
0 引言
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应用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全新空间,教育工作者将如何做出应对,它会对学习行为产生怎样影响,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差而又对新应用高度敏感的高职学生,怎样运用4G移动技术及微平台设计适合他们所需的学习模式,以更好引导他们进行主动而富有成效的学习,这是摆在当前高职教育界一个现实而紧迫的课题。
1 高职生开展交互式移动微学习的主要问题[1-4]
1.1 4G移动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资费还比较高
4G移动的网络资费就我国现有国情和对照其他国家来看,仍有较大降低空间。高职学生要想做到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微学习,在离开WIFI的环境,就必须开通资费不菲的流量套餐,特别是现在很多学习资源都是以视频、图片和动画等非常耗流量的媒介形式存在,不菲的流量资费束缚了高职学生进一步开展移动微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作为进行高效移动微学习的门槛,是否具备一部优质的智能移动终端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硬件条件,但现有市场上配置和性能较好的4G智能移动终端,对没有经济自给能力的高职学生来讲还是太贵了,尤其对于很多农村学生,昂贵的智能手机购置费可能将他们拒之于移动微学习门外。
1.2 缺少APP应用良好和技术性能完善的移动微学习平台和支持系统
移动微学习的深入展开需在后台有一个运行优良的平台和系统支撑,而这方面现在还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从事相应的开发和服务,更多的是各教育单位借助于第三方的平台和APP应用来设计一些微型学习系统和资源。由于专业技术能力不够,再加上这些平台和APP原本就不是定位教与学用的,使得开发出的这些系统和资源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设计界面和使用功能用户体验较差,学习者或师生之间交互渠道和形式单一,设计系统要集成很多第三方模块和APP,对于操作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支持力度单薄。以上种种不足,都挫伤了本来学习能力就不够的高职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移动微学习在高职生中的发展。
1.3 缺乏数量足够和制作精良的移动学习资源
当前国内各教育单位还缺乏与技术实力雄厚的IT机构进行合作的项目,制作的移动学习资源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都差强人意。有的平台直接通过一个链接连到网络平台的学习资源上,但实际上不是所有网络资源都适合在移动终端上下载来学习;有的平台学习知识点分散,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知识架构体系,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有的系统在设计上视角缺乏,制作粗糙,所创作的学习资源趣味性和吸引力不够,基本没有顾及高职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有的没有提供该平台的检索手段,需借助百度等第三方工具来实现查找,无法从海量信息中检索有效信息,学生极易在学习中偏离目标。
1.4 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匮乏
现有移动终端上的学习资源多是以授课视频形式存在的,遵循的仍是“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按事先编排好的教学方案和脚本,将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在整个授课过程中教师与摄像镜头面对面,基本以“独角戏”的方式完成,再经后期剪辑和制作,提供给学习者,学生和教师交互沟通的机会只能放在事后。有的学习资源只是做成了微型课件,内容上也是将以往教学材料的简单堆砌。以上教学材料的制作,教学内容和方法同质化现象严重,无法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的需求,更不能做到一对一教学指导,只是把传统教学模式换了一个平台搬到移动手机上,实质是新瓶装旧酒,自然无法获得高职学生的认可。
2 高职生提升交互式移动微学习应用的对策[1,4-6]
2.1 充分运用基于智能终端的现代通讯软件构建移动微学习模式
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软件,能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内容。将微信运用到教学中,可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前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发送差异化的学习资料,有区别的开展课前预习和准备。在课中,根据不同学生完成预习任务的情况,有侧重、有分别地讲解知识技能点,照顾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互动和沟通,督促他们及时完成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和复习,了解对每次授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和策略。充分利用微信所提供的技术功能,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开展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学习,拓宽课堂教学时空,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2 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强调交互协作和情境创设的微课程设计
在利用微信设计某门具体课程时,应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做好前期分析与调查,撰写微教案,制作微脚本,收集课程素材,开发微信媒体资源。微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移动微终端和面向高职学生的特点,不必过于烦冗,力求小而精,一次微课程讲清楚一至二个知识点便可,且不要以大段文字来板现,而要以关键词形式呈现。重视交互环节的设计,通过开设微课论坛、课程微博、在线讨论室等模块促进师生之间的交互和沟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可借鉴网络游戏当中的一些有益元素,充分利用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资源和各种技术手段,创建有意义、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贯彻“连续型微小化”和“交互式情境化”的思路来设计微课程。
2.3 组建基于共同目标的“互助”、“互享”、“互进”的移动微学习共同体
对于自觉性和主动性比较弱的高职生,组建有相同目标和动机的学习共同体,有助于他们相互督促,互通有无、共同进步,一起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组建工具选择上,现有软件如飞信群、微博群和QQ群等都可以作为选项。从功能上来讲,它们各有长短。实际操作中,可以某一个交互工具为主,把几种手段相结合,弥补单一工具的不足。群成员中,最好选一到若干个大家都信任的人作为管理员,经常性地发布学习专题,以设问方式引发群成员的讨论,相互协作完成某一专题学习任务。学习共同体还应经常组织线下的学习活动,促进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群成员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种共同体的存在,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外延和内含,提升了参与者学习的兴趣和稳定性,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2.4 综合功能性和非功能性的多种因素,设计适合高职生学习需求的APP
在开发这类APP时,要综合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多方面因素,以促进高职生学习为出发点、以提升应用度为落脚点来进行设计。从功能性方面来讲,APP应包括基本的学习、交互、服务、检验、评估等模块功能,各模块间在后台有共用的数据流和资源库,通过隐性的数据和显性的导航相关联,以高内聚、松耦合的方式集成一体。从非功能性方面来讲,要特别重视用户的体验和感受,按照独特、体贴、专注和迷人的理念来展开设计。这其中,界面UI的设计至关重要,它是整个APP的第一印象,直接影响用户使用过程中的感受。设计者应充分考虑情境创设,把学习者引入到特定学习环境,沉浸其中展开高效率的学习。由于专业性比较强,整个设计过程,最好有教师、学生和软件开发人员一起组成团队参与其中。
3 结语
4G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助推一种新的交互式微学习方式的广泛运用。高职生在我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针对他们的教育方式应当有别于其他学生群体。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高职生在4G技术条件下进行基于智能移动终端微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如何运用4G技术开展移动微学习的相应对策,希望更好地支持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崔媛.基于移动微学习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J].海外英语,2014(10):15-17.
[2] 姜丹丹.移动学习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 刘洋.基于微信的高职_计算机应用基础_移动学习微平台的构建与应用[D].宁夏大学,2015.
[4] 卫亚华.基于微信的高职JAVA程序设计微课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5] 郝中超.移动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资源有效共享[J].农业网络信息,2014(07):119-122.
[6] 宋晓玲.面向移动终端设备的学习应用程序_APP_的设计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