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辉
摘要:人文精神 是现代社会公正、文明、健康、法治等社会目标的支撑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谐社会需要人文精神,人文精神需要靠教育培育。初中历史教学就要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法,担负起加强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重任。
关键词:初中历史 人文精神 人文思想 人文魅力
新时代下的课程改革中,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具备一定程度的人文知识,利用人文知识来提升自己,丰富自身的内涵呢?一、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人文教育
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切实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环节,让学生去发现、理解、分析、判断身边的人文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如在讲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下令修建了大运河,客观上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还应让学生知道,作为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在进行这项浩大工程中,曾耗费了国家的大量生命财产。另外,隋炀帝开凿运河,还有一个重要的动机,即为了到江南去享乐,刮尽民脂民膏。我们在估计隋炀帝开凿运河的作用时,上述情况亦绝不应置之不顾。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在分析与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时,就能从当时的历史现状出发,既肯定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进步性,又看到其局限性,这样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分析的客观性就能大大加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与评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
二、创新教法,弘扬人文精神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重视学生个人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独立地进行创造。其基本思路是: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安排适宜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情景,让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积极尝试运用实践法,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教学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悟,提升人文素养。其基本方法有:“参观法”“欣赏法”“研讨法”“调查法”,等等,这些方法都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行、意共同发展,进而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就拿我们山东来说,有着丰富的、富有特色的人文历史课程资源。如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及滕州的北辛文化遗址等,都是研究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史料;文化古都曲阜、齐都临淄、泉城济南、历史文化名山泰山等,都是很重要的历史景观:文化巨人孔子、兵学鼻祖孙武、“亚圣”孟子、“科圣”墨子、神医扁鹊、“书圣”王羲之、“婉约词人”李清照等,都是齐鲁文化名人……只要我们多开展学生主体性实践活动,这些就可“为我所用”。
三、把握教材主题,挖掘人文思想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挖掘显性知识点所传达的人文素养。例如,《中国近代史》讲了以下七个主题内容,即“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近代化的起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济和社会生活”“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而这些内容所传达的人文思想显然是:强国之梦是无数志士仁人矢志不渝的志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应有效地把握这些教材内容,以此为依托,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使他们通过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具有“强国”的情怀。还要注重挖掘隐性知识点所传达的人文素养。此时,历史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人文精神陶冶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过程。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丰富的教材内容中领略人文魅力
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将教学的章节内涉及的历史典故、史话、传说等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将这些画面通过视频的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视野角度得到丰富,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学“中国的地势”“气候带的划分”这些地理知识点时,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中国各个地方的地势特点、各个气候带美丽的画面时,就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让他们领略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特点,提升人文魅力。通过这样的方法将学生置身于一个锻炼思维能力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拓展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总之,教师可以从转变教学观念,落实人文教育,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从丰富的教材内容中领略人文魅力等方面出发,再积极地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更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姚成业.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作用的发挥[J].教育评论,2007,(04).
[2]姚迎春.树立良好价值观 强化历史教学[J].好家长,2015,(51).
[3]蔡碧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初探[J].读书文摘,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