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峰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各项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也是学生学习适应社会,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班级的运作状态,班级的氛围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班级建设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校的德育活动、教学活动、体育活动、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都要通过班级来进行。
中学的班级建设也只有走“和谐”之路才能适应当前教育形势,才能激活学生的教育新需要和己有教育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才能促使学生真正有效地自主发展,才能造就出社会需要的各种和谐发展的人,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教育的和谐发展与人的和谐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构建和谐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一、普通高中和谐班级建设现状分析
(一)不和谐班级存在的问题
1.班主任教育理念滞后
班主任应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教育趋势。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一个公平、和谐的成长环境,实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当前很多高中班级建设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层面,主要表现为:一是重智育而轻德育;二是抓两端而丢中间;三是服务意识不强;四是民主意识淡薄。
2.班主任理论底蕴不强
班级教育管理是育人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到一切与人有关的科学领域,因此,班主任需要掌握的理论涉及范围也很广,其中与班级管理密切联系的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产生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当前,中学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重实践轻理论;二是理论运用僵化;三是把管理等同于管制;四是把心理辅导等同于德育。
3.班级人际关系不和谐
创建一个有着良好的班级氛围、健全的班级规范、奋发向上的班级精神、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的文明班级,是每一位班主任都绞尽脑汁、不敢懈怠的大事。但在当前班级人际关系也存在不和谐的因素。譬如,师生关系的不和谐,学生关系不和谐。
4.对学生评价不科学
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系统的信息对某一事物或对象的具体实事所进行价值判断过程。学生素质评价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是以学生的发展状态与水平为评价对象的教育评价活动,是对学生素质的各个方面、各个过程进行多渠道认证的教育评价活动。学生评价是就对学生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价值判断的活动,它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导向、激励、矫正、甄别等作用。班主任正确地评价学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它是保证班主任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任何一个班主任都希望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而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却决非易事,有的班主任认为,我只要抱着一颗公正的心去处理班级事务,就可以做到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生。其实仅仅如此,还远远不够,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看到,一些平时工作认真,处事公正的老师却得不到学生的认同。目前对学生的评价存在评价标准片面、观念定势、手段单一等问题。
5.班级建设缺乏系统性
班级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每个班级成员,包括学生、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班级的外部资源——家长。班级的建设需要班级每个成员共同协作,一起建设。但是当前班级建设的重任几乎落在班主任一人之肩。例如,缺少学生的全员参与,缺少任课教师的合作,缺少家长的支持。
(二)班级建设存在不和谐因素的成因分析
班级建设之所以存在诸多不和谐因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主观原因
班级建设与班主任本身素质有关。
(1)就业务素质说,不善于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注意学习和研究有关班级管理理论,不努力提高作为班主任应具有的管理、组织等各种能力,就会把班主任工作看作是一种纯事务性的工作,而忽视了其育人功能,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工作方法的简单化和随意性。
(2)就思想素质而言,片面的认识。肯定会给学生以不正确的引导;缺乏责任感、事业心,只能是低层次的、得过且过的做法;缺乏探索、进取精神,就只能按部就班,袭用习惯的然而缺少科学性的方法。
(3)就心理素质说,如果没有稳定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较强的心理承受力等,就很难表现出教育机智,难以赢得学生的爱戴,难以形成理想的教育氛围。
2.客观原因
(1)“应试教育”的枷锁,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使班主任老师无暇学习教育理论。所谓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要求,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目的,围绕应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学校只能体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老师身上,并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连,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科的任课教师,同样面对这些问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使班主任老师没有精力再学习管理知识。学生学习成绩成为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头等大事,对班级管理产生不正确的导向。
(2)与学校对班主任的要求有关。学校领导班主任的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许多班主任老师进行班主任上岗培训的机会很少。即使有,大仍停留在传统的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班主任会也只是提提要求布置常规任务,缺乏对班主任的指导有关。班主任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指导,很少有时间对自己的工作冷静地加以思考;一旦做了班主任,进修学习的机会反倒更少。这些都使得他们只能凭借自身经验的积累而“渐进”,在科学化、高层次的班级管理路途上,必然是步履维艰。
二、和谐班级建设的途径
(一)更新班主任教育理念
新课程的实施基本上仍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教育的核心人物,离不开课堂教学的主渠道,离不开班主任有力的组织和管理,更离不开班主任的关注和指导。同时,班主任要在新课程实施、与其他教师群体合作的工作情景中,尽协调之责。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班主任的作用更为重要,是密切协作、整合力量、拓展教育空间、保证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在和谐班级建设的实践中必然要求班主任读书学习,反复实践,总结反思,深入研究,更新教育理念:从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从封闭教育转为开发教育;从控制学生转为服务学生;从主宰班级转为主导班级。
(二)提高班主任的沟通能力
沟通是班主任展开一切班级工作的最基本的手段。有效沟通是和谐的班级建设的灵魂。沟通能力应是班主任必备的能力之一,很多师生隔阂、矛盾甚至冲突都是班主任沟通能力欠佳所至。导致沟通能力差的根本原因是班主任不懂沟通的基本技巧。娴熟的沟通必须把握好这几个方面:一是沟通过程要坦诚要体现尊重;二是沟通方式多样化;三是沟通要注意场合。
(三)建设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
班级对学生社会化、学业和认知发展有重要影响,也是学生安全感、归属感等心理健康内容的重要发源地。这些功能的完成,要依赖于学生在班级环境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班级人际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关系网包含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师师关系以及家长与教师和子女的关系。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是教育获得成效的保证,也是和谐班级形成的重要标志。
总之,和谐社会的建设对要求新课程要以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班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班级的运作状态、班级的氛围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因此,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和谐班级的建设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提升笔者自身班级管理水平都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