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青青
摘 要: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维方式之一,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把复杂的数学过程简单化。通过图形阐释数学抽象、溯本探源、提纲挈领,让学生接触到数学本质,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模型,并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数学素养;小学低段
数学既研究了代数的意义,又揭示了数学直观,因此,数形结合思想实际上是把数学和图形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是对数学抽象的简单阐释,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利用数形结合使得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使得冗难的问题容易化。我们小学数学阶段作为数学的启蒙阶段,应该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融汇其中,这是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能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与代数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观察空间和图形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抽象思维。
一、以图形来阐释抽象,形成数学思维
数形结合的思想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比较强,他们对于图形的感受要远远高于对于数字的感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去引导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实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我们在讲解平均数的时候,很多学生对于在求平均数时的借多补少这一方法难以理解,就以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求6和10这两个数的平均数的时候,班级内就有很多学生想不过来,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是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这个时候可以引入图形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比如,将数字6和数字10,我们形象地将其画成6个一组的小圆圈,和十个一组的小圆圈。这个时候,如何让这两组的小圆圈个数相等呢?学生很自然地就能想到动手移一移的方法,首先从10个一组的里面拿走一个放到6个一组的里面,这样一边是9个,另一边是7个,这两个数并不相等,接着再从9个一组的里面拿走一个,放到7个一组的里面,这样两边的数值就相等了,这就是计算平均数的思维方式:“借多补少”,然后教师可以将这一概念进行深化,比如有三根木棍,它们的长度分别是1.5米,1.3米和1.4米,求它们的平均高度是多少?由于在上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所以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计算出这三根木棍的平均长度。这个过程就是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上面这两个例子就是从低段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入手,充分利用了他们抽象思维弱而形象思维较强的心理特点,利用图形将抽象的数字形象化,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简单化,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过程可视化,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以图形来溯本探源,接触数学本质
我们大家都知道数学,都学过数学,可是,如果说到数学的本质,数学是怎么得来的,数学究竟又有什么用处,恐怕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其实数学的本质很简单,数的实质就是图形,比如,小学生开始计数的时候,也是通过具体的物体开始的,他们通过数自己的手指,能够从一数到十,这个过程就是将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但是小学生,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是初步的,他们的逻辑思维也不强,因此,他们的思维方式中形象思维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应该抓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这一方面,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来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比如,我们教材上进行倍数的解释的方法是利用小木棒进行的,第一组用三根红色的小木棒,它们作为一组,而第二组是12根绿色的小木棒,问绿色的小木棒是红色的小木棒的几倍?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应该作为一个除法的问题,但是在做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将小木棒分开来看,他们认为有3根红色的小木棒,有12根绿色的小木棒,所以绿色的小木棒是红色小木棒的4倍。其实我们也可以这么来看,就是把三根红色的小木棒看成是一份,而4组绿色的小木棒看成是4份,所以绿色的小木棒是红色小木棒的4倍。将这个绿色小木棒分组的过程,其实就是数形结合思维的过程,在这个图形演示的过程中,既能够让学生看到“个数”的比较,又能够看到“份数”的比较。这样直接让学生接触到“倍数”的本质,这就是数形结合的功劳。
总之,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授课,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方式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化成具象的图形,并且还能够将无形的解题思路可视化,让学生能够直接看到教师思考的过程和解题过程,同时利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还能够建构数学模型,养成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去看待生活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孙红梅.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Z1):88-89.
[2]刘伟.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渗透[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8):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