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文化圆企业浴火重生梦

2016-05-14 14:25赵亮罗亚峰
企业文明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铁建设文化

赵亮 罗亚峰

昔日即将破产的企业,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中铁三级施工企业20强之一,这一切与“家”文化的构建息息相关。

2016年2月25日,农历丙申猴年的春节刚过,北京复兴路中国中铁大厦大礼堂里,座无虚席,气氛庄重而祥和,来自中国中铁28家二级子公司和358家三级施工企业的公司党政领导、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十二五”时期的奋斗历程,展望“十三五”新的征程。大会公布了中国中铁三级施工企业20强名单,中铁七局三公司以第四名的好成绩占有一席之地。

“在台上领奖时,面对如潮的掌声和闪烁的闪光灯,内心激动无比。三公司这些年真不容易,从濒临破产到2013年荣获‘扭亏解困十佳单位,2014年荣获20强第15名,再到现在20强第4名。这期间,三公司人励精图治和艰辛付出,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明白。”中铁七局三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詹浩伟在现场欣慰不已的同时感慨万千。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堪称“民族脊梁”。从计划经济时代“奉旨行事”的天之骄子,到改革开放后被动地去市场抢食的“时代弃儿”,中铁七局三公司和大多数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一道经历了时代变迁带来的阵痛。在曾经的一蹶不振、失落彷徨中,他们奋起抗争,逐渐学会在市场大潮中游泳求生,在惊涛骇浪中搏击前进。如今,三公司人以勇气和智慧给出了漂亮的答案。

前尘往事 可堪回首

回望历史,1964年成立于兰新铁路嘉峪关镜铁山支线,前身为铁道部第一工程局三处的三公司,曾有过“威震西北壮年华,金戈铁马唱大风”的辉煌过往,当时就实现了产值过亿,建设了当时号称亚洲最高桥墩——镜铁山北大河一号桥;创造了单口月成洞的全国纪录——黑牛峡三号隧道;开创了国内转体斜拉桥施工的先例——大秦铁路大里营斜拉桥,该桥获得了国家工程质量金质奖章……

世纪交替之时,三公司陷入迷茫与蹉跎——企业改制转型的阵痛和重组并入新七局时前途未卜的迷茫。

那时,企业管理乏力,生产力低下,施工任务匮乏,员工大面积停工待岗,在岗员工经常不能按时领取工资,人心涣散,到处弥漫着焦虑与不安,公司最困难时潜亏上亿元,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三公司跌跌撞撞地摸着石头过河,在交了不少“学费”之后,终于窥到一些市场经济的路径,当经营刚刚有一些起色时,企业变革又接踵而至。2003年12月,在国有资产重组中,三公司从号称铁路系统中“天下第一局”的中铁一局脱离,重组并入新成立的“中铁七局”。

对此,有老职工说:“我们那时感觉就是被一局抛弃了。没有了强大的后盾,以后的日子肯定更困难……”

此时的三公司走在发展历史上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成为每个三公司人心中待解的谜题,更是摆在三公司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难题。

上下求索 破茧新生

2006年,在三公司职代会的总结讲话里,时任三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现任中铁七局工会主席、副总经理的徐万瑜当着200多职工代表的面讲道:“我刚来到三公司时,机关院子里除了公车,只停着一辆私家车,是一位员工的奇瑞QQ。我们三公司是有实力的企业,我对未来充满信心,只要在座的各位团结一致,奋勇拼搏,我敢保证在5到10年间,三公司的员工都能开上私家车!”

“当时,我在会上说了这话。有人说我吹牛。其实,我当时心里是有底的。因为,我自认为我找到了重振企业的好办法。”徐万瑜说。

徐万瑜所说的好办法,就是建设“家”文化。

2005年,在徐万瑜的带领下,三公司党委成立策划小组,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为企业把脉开方。他们走出去,请进来,先后去青岛港、清华大学等机构与企业取经;邀请北京金伦管理学院教授前来授课。在深入调研摸底、收集各种资料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可行方案,后经多层研究、完善内容、分工负责、专家指导、几易其稿、反复修改完善,“家”文化系统建设的内容、方向、推进模式等逐步成熟。2007年2月28日,“家”文化建设发布会在古都咸阳召开,标志着“家”文化建设工程在公司内部正式启动。

企业的文化必须要接地气、易理解、好传播、有共鸣。“以企业为家庭、视员工为亲人”作为“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一语道出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家”文化从诞生之初就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对人切身感受的重视。

三公司的“家”文化建设系统归纳为“1451”工程,即“一个系统、四大支柱、五大体系和一个数据库”。一个系统指集理念、行为、形象、视觉为一体的VI识别系统;四大支柱指由家文化衍生出的安全文化、质量文化、效益文化和廉洁文化;五大体系指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宣贯体系、保障体系和激励体系;一个数据库指文化建设的大事记,对家文化建设过程的记录、分析、整理、纠偏、整改,以此更有效地推进“家”文化建设向前发展。公司从这些方面入手,层级分明、分工负责,确保了“家”文化建设有计划、有目标地顺利推进。

2007年,在以公司党政领导为核心的“家”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的主导下,在全公司各级党组织的大力配合下,一系列“家”文化活动在企业内部全面铺开。

公司制定了《家文化发展纲要》,详细规划了今后5~10年“家”文化推进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印制了《家文化手册》,详解了“家”文化的定义、内涵、性质特征和历史渊源;提出了“家”文化核心理念;发布了“家”文化《三字经》《家训家规家诫》;谱写了《家之歌》;编制了《家文化VI视觉识别手册》,详细规定了家文化形象的LOGO、色调、宣传版式。一系列基础工作的推进为“家”文化建设开了个好头。

自企业文化发布以来,三公司以铸造精神文化、规范制度文化、培育行为文化、提升物质文化为准则,坚持贴近员工、贴近企业、贴近生活和构建和谐企业的原则,着力用文化力产生凝聚力,从而激发和推进企业生产力发展。

润物无声 以情暖心

1994年,20多岁的叶亚洲因工伤高位截瘫,从那时起就在公司医院一躺就是22年,也是从那时起公司就把他家列为帮扶对象,在公司建设家文化以来,时任公司董事长徐万瑜年年都会去看望他。从他的儿子叶飞踏进校园那天起,公司每年都为其发放助学金,一直到大学毕业。毕业时叶飞没有任何迟疑,毅然选择回到三公司工作。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以“关爱小家、共建大家、报效国家”为宗旨的“家”文化,指引着三公司对所有家人的不离不弃。三公司长期坚持开展“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四季送关爱”活动,营造了温馨的大家庭氛围。在为员工办理了“五险一金”的基础上,公司从2008年起开始为员工办理了企业年金,并将公积金提高到120%。每年,公司为在岗职工开展一次“千人健康体检、亲情关爱无限”活动。自2005年以来,公司用于帮困扶贫、大病救助、金秋助学等各项帮扶活动的费用达385万元,使3 725人次受惠。

公司坚持为员工过集体生日,将中秋月饼寄给海外工作的员工,让员工由衷地体会到“家庭”温暖;公司两年评比一次“十大优秀青年”,组织有突出贡献的“家庭”成员疗养、旅游,让人才与公司共舞;公司还组织开展了“我爱我家”征文、安全家书传递、安全巡回演讲及送书下工地等活动,增强了员工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意识,搭建起了企业与家庭沟通的桥梁,赢得了家属对“家庭”的信任和关怀;公司建立起了“家文化爱心工作室”,员工家里婚丧嫁娶或突发大事全由公司包揽,为大家提供了便利;公司老年门球、秧歌、太极拳、太极剑、秦腔自乐班等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每逢传统节日,公司组织文艺晚会和富有创意的文娱运动,丰富了员工和家属们的业余生活;逢年过节公司领导都会对离休干部、退休员工和困难员工进行慰问,还想尽办法为困难员工家属创造就业机会。公司经过多方奔走成功地为350名“五七家属工”办理了养老金。

2011年2月25日,三公司“家史馆”建成开馆,至今已经接待公司离退休老领导、公司职工代表、地方政府机构领导、公司各项目业主领导、海外来宾和上级单位领导超过2 000人次,其中,时任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副董事长的姚桂清参观后对三公司的“家”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

走进家史馆,里面“家之乐”板块中有一大幅照片十分显眼,画面上有一名老者高举右手,神采奕奕。照片的说明是:“感谢领导感谢党!明年搬进大楼房!”这是2009年5月10日在三公司秦皇岛基地经济适用房开工典礼上,70多岁的退休职工唐师傅代表困难住户发言时慷慨激昂的瞬间,被定格在了照片上。

不堪回首的当年,秦皇岛基地有住户512户、共2 200余人。2000年后,那里还有43户住在低矮、潮湿的油毛毡房里,有近百户人家在外租房,甚至还有员工家属靠捡柴生火做饭……当时的窘迫使秦皇岛当地人提到“铁三处”,都认为那里如同贫民窟。

2009年,三公司筹集资金1 700多万元,在秦皇岛基地分两期修建了2.4万平方米、共238套经济适用房,结束了秦皇岛基地困难员工住在油毛毡房的历史。如今,那儿高耸的现代化住宅耸立在渤海之滨,炙手可热的“海景房”,彰显了“铁三处”崭新的现代人形象,居住在其间的三公司人,可以自豪地向他人炫耀,我家就住在“铁三处”。早已搬进“海景房”的唐师傅一家,如今已过上了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

时任公司总经理、现任中铁七局副总经理的何江坦言道:“文化在三公司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少数人认为这是‘瞎折腾。我跟徐书记从一开始就达成共识,不论阻力多大都要把‘家文化深入推进。这是企业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的唯一途径。通过这些年的建设,三公司也确确实实实现了脱胎换骨,扭转了颓势。”

一组数据就可以说明问题:2004年刚刚并入中铁七局时,三公司年经营开发额仅有9亿元,产值7.2亿元;紧接着的2005年,这两组数据是8.7亿元和12.5亿元;2006年是8.4亿元和13.9亿元。在“家”文化实施后的2007年,三公司经营开发额和产值两项指标双双突破16亿元,划出了一条明显的上扬曲线。在“家”文化建设渐入佳境的2010年,三公司经营开发额达到26亿元,产值接近50亿元;2015年均突破50亿元,公司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冲到中国中铁385家三级子公司20强第四名。数据划出的曲线与“家”文化建设的时间达到高度重合。

“家”文化无形,却能使人真切感受;“家”文化无声,却能让人凝心聚力。它如同雨露浸润着三公司大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激励着广大员工“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去看待,把企业的荣誉当成自己的荣誉去珍惜,把企业的资产当成自己的家业去管理,把企业的兴旺发达和自身的福祉绑在了一起”。

2009年12月10日,三公司从驻扎了10年的咸阳搬迁至古都西安。这十年间,公司员工的私家车停满了地下车库,真正实现了徐万瑜当年作出的“家家买得起车”的承诺。

迎风振翅 翩跹起舞

2016年5月15日,陕西合阳县,金水沟里艳阳高照、彩旗飘扬,三公司“家文化·安全之家”暨工程项目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启动仪式正在这里举行。公司安全总监、安质部部长王朝带领全体参会人员郑重宣誓:“我坚决做到:学安全、懂安全,恪尽职守、不出事故、不出次品、不留隐患、不当罪人,将以实际行动,做企业安全人,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激昂的语调、洪亮的声音响彻山谷。

“家”文化建设不仅使员工受益,更使企业日益发展壮大。对此,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詹浩伟说:“这些年,我们努力使‘家文化紧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每年都确定一个‘家文化年度主题,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让‘家文化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效整合企业内部资源,让企业内部所有要素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让文化强大的力量推动企业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公司总经理谢宝琎说:“近年来,三公司坚持以中央提出的‘文化大发展战略为契机,以‘家文化为引领,从顶层制度的设计到具体实施环节,都贯穿着‘团结千钧力,家和万事兴的‘家文化实质。可以说,‘家文化切实改变了各级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使企业抛弃了过去粗放的管理模式,在人心凝聚的同时让管理更加顺畅,决策更加合理,发展持续向好。”

公司营业额和新签合同额由2005年的12.5亿元和7.2亿元,到2015年双双突破50亿元大关,累计完成营业额300多亿元,累计实现利润近9亿元,员工收入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递增。公司参与了全国10余条高速铁路、近30座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参与的高速公路修建里程突破1 000千米;公司取得了国家、省(部)级工法10余项、省部级以上QC成果17项;公司推出的公路桥梁挪动模架施工、铁路客运专线900吨箱梁预制架设备等技术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公司先后捧回了3个鲁班奖、3个詹天佑奖杯。公司先后被评为全国“学习型组织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国庆60周年·企业文明建设十强单位”,并荣获了全国铁路“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公司品牌效应初步形成,员工收入稳步提高,已经具备了一个现代化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所拥有的素质。

纵观三公司的发展史,他曾用坚实的臂膀为新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扛起了大旗,将一份荣耀留在了心底;也曾怀揣质朴的愿望步入风云突变的市场大潮,虽然一度迷失自我,但最终靠着对自我意识的重新审视,进而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并在前进的道路上越发淡定从容。

这一切,都得益于“家”文化的原动力,它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力量,激励着公司2 400名员工和近万名家属,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同唱一首歌,同奔一条路,为三公司的发展与振兴奉献拳拳赤子之心。

(责任编辑:李万全)

猜你喜欢
中铁建设文化
中铁银通支付有限公司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居“高”声自远——中铁一院“走出去”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