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云 孟繁慧 迟佳鸣
摘 要: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学前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黑龙江省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加大力度改善、发展学前教育,但是在农村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从黑龙江省农村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出发,进行积极的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有效关注与支持,进一步推进全省农村学前教育快速、稳定发展。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幼儿;学习与发展;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9-0065-03
一、总体发展现状
黑龙江省农村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较多,幼儿园数量大幅增长,农村学前教育备受重视。在黑龙江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遴选出12个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争取国家资金4 000万元;确定2014年学前二期改建项目92个,总资金21 564.27万元;2015年学前二期改扩建项目101个,总资金23 735.08万元,其中省级补助资金8 162.8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5 572.28万元。黑龙江省农村学前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依然面临诸多问题。转变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实现农村学前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是当前改变“小学化”倾向,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任务。
二、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
(一)宏观制度不完善和财政保障不到位
1宏观制度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1)政府责任框架的法制建设滞后。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责内容不明晰,政府应该提供哪些服务、何时服务、如何服务等原则性问题缺乏统一规定,各级政府往往根据自身情况出台政策,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较强。由此也导致农村学前教育中政府责任往往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政府间责任划分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导致各级政府无法有效落实服务责任,反映在农村学前教育领域,即出现各级政府责任不明、重心过低等问题,不利于各级政府责任的有效落实,影响农村学前教育快速发展。
2财政保障制度不完善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缺乏发展动力
充足的经费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就农村学前教育而言,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保障资金不足是最大的障碍,导致农村学前教育缺乏根本的发展动力。一方面,长期以来政府始终是优先将经济资源投入城市,致使农村经济长期处于弱势地位,无力为学前教育提供充足的财力保障;另一方面,基础教育明确将其财政保障重心归于基层政府,使其原有薄弱的财力雪上加霜,无力保障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条件,甚至难以兑现教师工资,严重阻碍了学前教育资源的拓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农村幼儿园教师力量薄弱、待遇偏低
幼儿园教师的职称与其自身利益直接相关,黑龙江省农村教师和园长的专业职称级别较低,基本为小学一级,拥有小学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晋升机会不多;被聘用的教师每月工资1 000多元,而且没有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无法享受正式教师相关待遇,严重降低了职业吸引力,客观上影响了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严重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与补充,制约着教育质量的提升。
(三)幼儿园课程建设问题
1缺乏先进的课程理念
黑龙江省农村幼儿园教师来源各异,专业素养参差不齐,缺乏先进的课程理念,不能正确认识课程资源对幼儿教育的重要作用,很多教师认为课程资源就是指教材,采用的教材理念陈旧,与时代、现实脱节;有些幼儿园教育内容来自城市,与农村幼儿的现实发展水平和生活实际相距较远,幼儿从课程中难以获得有益的经验;有的教师课程实施过于僵化,按照教材设计照抄照搬,缺少灵活性与生成性,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幼儿无法成为活动的主体,制约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对当地的自然资源利用率过低
无视当地自然资源的存在,较少或者不利用现有自然资源是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主要问题。农村幼儿园玩教具设备十分匮乏,除经费不足因素外,更多的原因是很多幼儿园没有认识到玩教具设备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不知道玩教具在农村有更多的来源。事实上,农村有很多可利用的具有本土特色的自然资源,却未能得到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的重视和使用,影响着幼儿获得实践经验的能力。
3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严重
(1)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学前教育理念仍然滞后,幼儿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新理念不理解,简单地认为上幼儿园就是为了学习识字、算数、拼音几种知识,是为上小学打基础。(2)在学前教育管理上,公办幼儿园、学前班由所依托的小学或中心校管理,缺乏适宜的幼儿园管理机制 ;而民办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要,提前进行小学的教育。(3)在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有一些来自有编制的小学教师;民办幼儿园教师大都不具备专业资质。(4)教育资源不足,缺乏学前教育必备的材料设施、玩教具等。
(四)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问题
1环境创设重外观,缺乏教育性
教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理解片面,把幼儿园环境创设仅仅局限在物质环境创设方面,而且只注重美观、漂亮等外在形式,忽略了环境应有的内在教育价值。
2环境创设的主体观缺失
大多数农村幼儿园在环境规划和创设过程中,多是教师根据个人经验或者班级主题进行,从不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也不会和幼儿商量环境的设计,幼儿被放在旁观者的位置,处于被控制的地位,被动消极地认识和实践,无法积极主动探索和求知。
3区角活动形式化,形同虚设
在农村幼儿园室内环境中,活动区的玩教具是看得见摸不着的。幼儿对锁在屋子里的玩教具只能望而却步,只有当教师认为可以玩的时候才会在教师的监管下使用,活动区变成了展览区。
4环境创设极端化
一种是几乎“空白”的环境。有些农村幼儿园,班级环境是单一的:一台电视、一块黑板,摆放好的桌椅、书架,有的学前班甚至就只有黑板、桌椅和几本画册,这样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极其不利;另一种是过于“丰富”的环境。有些幼儿园认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环境创设十分“丰富”,却缺乏整体性、秩序性、科学性,只是图片、玩具等的堆砌,认为愈多愈好,使得原本不大的教室显得更加拥挤,幼儿活动的空间局限于自己的座位和各区域的空隙间,限制了幼儿的探索、认知以及与伙伴间的互动。
(五)农村幼儿园信息化缺失问题
调研数据显示,92.4%的农村幼儿教师能够意识到信息技术手段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信息手段却只是简单的网上交流,所占比例为71.2%;对个人网页制作和信息搜索工具的使用相对较低,分别是16.9%和42%;选择教学活动交流天地的占42.4%;与家长沟通平台占44.4%。幼儿园领导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发展认识较片面,认为只要能够进行计算机技术的操作就达到了信息素养的标准和水平,忽略了教师信息素养发展的硬件系统工程支持。
三、主要对策
(一)强化政府职责和规范化管理
1明确各级政府管理和发展学前教育的职责
针对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的问题,应努力探索建立“县乡结合,以县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应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收费标准,建立健全幼儿园准入和督导制度,规范办园行为,确保农村幼儿园规范化发展。
2健全完善经费保障制度,确保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农村学前教育的困境和问题与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够直接相关。必须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幼儿教师的进修、培训、教研、课程资源开发、工资待遇、奖励补助等提供有力的保障,应确保专项经费真正用于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3因地制宜,多渠道发展和普及学前教育
除在每个乡镇建立公办优质的中心园,应继续利用小学剩余校舍,改建、扩建幼儿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积极鼓励经济强村(镇、企业)投资兴办幼儿园;鼓励村村联办、村企联办幼儿园。同时,以农村幼儿园为基地,开展家长科学教育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更好地实现家园合作,力争让农村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优质的教育和发展。
(二)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
1规范农村幼儿园教职员工管理
(1)应严格贯彻2013年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通知》精神,按照农村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及时核定并逐步配齐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县人事和编制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的管理,指导落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的核定和补充工作,切实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情况的动态监督。
(2)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坚持农村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准入制度,实现园长、教师持证上岗。全面推进园长上岗培训制度和教师聘用制度;要把幼儿教师职称评定纳入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工作中,并适当向农村幼儿教师实行政策倾斜;公办幼儿园应公开组织考试,择优录用在编教师。
2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
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让农村幼儿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切实落实培训经费,免费培训特别贫困的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有针对性,培养一批较高素质的农村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全面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3建立城乡之间幼儿教师交流制度
在全县范围内统一选用园长和教师,把农村幼儿园教师纳入城乡教师对口交流计划;选派城市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幼儿园以挂职的方式进行交流;选派农村幼儿教师到城市幼儿园学习培训。
4保障农村幼儿教师各项待遇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制定农村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技术职称评聘政策,建立以教师职称为基础的统一的幼儿教师绩效薪酬制度;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特殊津贴;建立国家教师荣誉制度,以激励长期在农村幼儿园工作的优秀教师。
(三)构建适宜性的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
1充分利用乡村教育资源,构建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体系
(1)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幼儿园教育活动。农村幼儿园不论是环境创设、教育设备、师资力量还是社会支持,都远不及城市幼儿园,但是农村幼儿园具有城市幼儿园所不具备的一大优势,即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的幼儿每天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在生活中得到的自然知识更真实、生动、丰富。因此,教师应多关注农村幼儿已经获得的经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结合幼儿的兴趣及实际需要构建适宜本地、本园、本班幼儿发展特点的课程体系,以避免“小学化”倾向。
(2)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感知动作、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农村的自然事物恰好符合幼儿的这些身心特点:它们是具体的、存在于幼儿身边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这一特点,利用周围丰富的自然资源组织多样的区域游戏活动,使幼儿的日常活动更加有趣;利用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发现、观察、探索周围自然环境;鼓励幼儿自主认知身边的事物,使其真正体验自主活动获得的快乐,促进原有身心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提升幼儿教师课程意识,保障教育质量
(1)强化教师课程意识。课程园本化对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专业的指导,需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以提高其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课程的整合能力、生成能力、反思性实践能力,以促进农村幼儿园重建课程文化;要强化教师的课程设计意识。新课程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不仅要求预设的教育内容,还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主动、合理、创造性地生成课程,创设能够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教师不仅要重视幼儿的经验提升,更要树立为全体幼儿的全面发展而实施课程的意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园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幼儿园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
(2)树立教师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园本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践行科学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把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倾向,强调关注幼儿的实际生活、学习兴趣和个性差异,形成师幼互动、共建共生的学习共同体,使幼儿园各种课程资源和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有效融为一体,实现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成功开发和有效利用。
3积极引导家园互动,树立家长正确的幼儿教育观
(1)发挥幼儿园的主导作用,开展家园合作。幼儿园和家庭都应把自己当作促进幼儿发展的主要力量,积极主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理解,通过双向互动促进幼儿的学习和身心健康发展。由于幼儿园是学前教育的专业机构,在家园合作中应处于主导地位,理应承担家庭教育的引导任务,促使幼儿园的教育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呼应。
(2)建立相互信任、尊重的家园合作关系。只有相互信任和相互尊重,家长才会积极主动与幼儿园携手合作。首先,幼儿园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尽最大努力让每一个孩子在教育中得到关注,使家长对教师和幼儿园产生信赖和满意感;其次,教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作用,充分尊重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尽管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相对家长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但不能忽略了家长在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与家长共同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与策略。
(四)优化幼儿园育人环境
1利用自然资源的潜在优势,构建“朴素”的物质环境
(1)农村幼儿园户外活动区要保持幼儿园所在环境的本真面貌。可把自然的土地、泥地、草地、沙石地等设计为花园区、土丘区、泥坊区等。这种原生态的、纯天然的幼儿园环境,会使孩子们感到亲切、真实而兴趣盎然,既节省了开支,又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2)利用自然、乡土、废旧资源,创设“农味”特色环境。农村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要与农村自然资源紧密结合。可用农作物及其果实等营造各种主题的环境、制作各种玩教具;还可用饮料瓶、旧的衣服、废报纸、毛线等等制作成各种活动用具,是经济又环保的选择。另外,教师要具有开拓意识,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对具有乡土文化的自然资源进行精巧设计,开动脑筋,创新使用。
2满足农村幼儿特殊发展需要,营造和谐的精神环境
优化幼儿园环境,不仅要优化物质环境,还要优化其精神环境,即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一是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建造温馨的精神氛围,给幼儿以亲切、安全感。教师对幼儿的尊重、欣赏、鼓励、支持和爱,能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探索的欲望,有利于促进幼儿快乐成长;二是要建立活泼友爱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五)营造幼儿园信息化氛围
营造信息化教育氛围,是加强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的软件问题。农村幼儿园,要有建立教育资源库的意识,包括多媒体课件素材、幼儿园资源包、科研资源等丰富的资源库。幼儿园领导也需要建立奖励机制,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信息技术教学竞赛、多媒体教育软件评比等活动,调动幼儿教师提高信息素养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幼儿园网站,利用网络平台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责任编辑:侯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