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欣赏的自我感悟

2016-05-14 13:43张雪宁
青春岁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欣赏文学作品高中语文

张雪宁

【摘要】语文是高中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文学作品赏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文学作品欣赏就是应用古今中外成功的文学艺术成果,借助符合文学鉴赏规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其人文素养。因此,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必须重视文学作品教学,培养自己自我感悟、自我认识的能力。鉴于此,本文简要介绍了文学作品多样化赏析的方法,并分析了周边环境对文学作品欣赏的影响,以期为高中学生提供有益参考,提高自身的文学作品赏析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欣赏;自我感悟

文学,是人学,以关注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命质量为核心,其最后目标指向人的精神灵魂,文学的根本任务是激发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憧憬、向往和想象,在陶冶性情、塑造人格、传承文明、自我感悟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作家巴金说过,文学作品可以让人变得更美好。国内外所有的母语教育都以经典的文学作品为主,甚至有学者主张,独立开设一门文学课程。在赏析文学作品时,实现意识情感、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高度统一,因此,我们高中语文学习中应重视文学,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这也是语文学科学习的最高目标。

一、文学作品欣赏的多样化

1、多样化的作品来源渠道

笔者在日常学习中发现,目前身边同学写作能力和文学作品品鉴能力普遍低下,难以达到理想水平,总结原因就是阅读量过少,文化知识积累不足造成的。语文学习是从阅读开始学习,当下高中生获得文学作品的渠道越来越多,除了教材和课外读物,报刊、杂志、网络等都提供了无限的阅读资源,其中网络文学最受高中生欢迎,在网络平台,我们可以任意搜索下载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并跟网友们共同欣赏、品鉴,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体会作者的心情和所表达情感。但网络文学正处于发展的新阶段,各类文学产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所以在选择时要有所甄别,也可由教师挑选推荐,认真阅读,反复品味。只有广泛涉猎,才能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提升自身文学素养。

2、多样化的鉴赏结论

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成长背景,这也让每个人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观和价值观,个人知识的形成并非取决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而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理解,因此,每个人都会有个性化的知识结构。高中生也是如此,学生由于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习惯、性格、家庭环境、成长经历的差异,他们对文学作品欣赏的角度、理解测层次都各不相同,这是常态化现象。文学作品的鉴赏评判没有是非对错之分,也不存在优劣好坏之别,只存在每个学生对文学作品认同程度的差别,正所谓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文学作品赏析时,不能强求与他人的一致性,甚至寻求标准答案,也不可将自己的理解感悟强加给其他同学,而是要和同学一起分享,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来品读、理解。

3、多样化的文学欣赏思维

思维是以人类大脑为生理的一种心理机制,其外在表现于人的感觉、意念、情感和思想等高级心理活动。文学思维是一种创新性思维、一种审美性思维、一种超越物质世界和世俗束缚的灵感思维,文学思维多具有向性特点。每部文学作品中都有相应的社会背景、生活情境、情感意境及人物特点的相关描写,这些描写文字都融入了作者的个性化思维,体现了作者的感悟,而对读者来说他们会结合自己生活经验对作品进行二次理解,读者思维模式不同,理解程度和角度也固然不同,再者,世界上的事物本身就是复杂多样的,因此,即便是相同的文本和作品,不同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语文课文都具有这种思维的多向性,这种思维的多向性,也正是文学作品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它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空间,读者可以开阔天空,尽情想象、再造,这也是文学不断发展,传承的根本动力。

二、周边环境对文学作品欣赏的影响

1、教师的阅读暗示

传统的语文课堂有一个很大弊端,即教师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作为学生,我们只是机械地记录,记忆知识。很多教师总是担心我们无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微言大义”,于是在课堂教学前充分备课,查找各种背景材料,研究学习,自己先“融会贯通”细细咀嚼。课堂上未等我们阅读思考就先揭示出作品的主旨、风格和中心思想,让我们在其的引导下进行阅读;在大家自由阅读时,又不断地以自己对人物特点、语言风格的理解来“启发”学生做出鉴赏结论,这种“喂养”式的教学模式无非是带领大家将自己咀嚼过的东西再咀嚼一遍,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也带上了教师的个人主义色彩,学生自我理解、感悟的过程被忽略,是文学作品学习的价值大大弱化。教学新课标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地位。为此,在文学作品学习中,教师应全力打造开放式课堂,鼓励自由阅读,大胆分享,形成独有的自我感悟和体验,这样才能提升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品读兴趣,同时提高文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2、教材等辅助资料的理解暗示

(1)教材的提示。高中语文课堂教材中,通常会特地为学生做一些阅读提示,每个章节前会有总体的阅读提示,每个课时文章前会有重点阅读提示,文章后还有设置一些问题引导,现在还有一些教材在文学作品后,附上了其他读者的欣赏感悟和专业评析。如,高中语文第四册《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后便附录了摘自《世界短篇小说名著鉴赏辞典》的专家评点和网址,这些提示指明了阅读的方向和重点,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思维,使我么的大脑也被“装在了套子里”。

(2)资料的告示。笔者发现,现在身边很多同学除了校园教材,手里几乎都有一、两本课外辅助材料,还有人使用教师的《教参》来帮助自己进行语文学习。相对于教材提示,这些辅助材料上的作品分许更加详细具体,从作家背景到文章主旨,从人物特征到语言风格,从段落结构到描写手法,应有尽有,学生几乎不需要任何主观思考,直接“拿来”就可应对学习考评。这些告示的争取与否,利弊多少同样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入探讨的。如果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没有自己的理解感悟,那就无从谈及创新和再造了。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学习要重视文学作品欣赏的自我感悟能力,让自己徜徉在文海中,通过品读、解析来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生活灵感,并结合自己的原有经验和生活认知内化知识体系,打造独特的精神境界,如此,才能启迪智慧,净化心灵,这才是文学作品真正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 杜红梅. 关于文学作品赏析的思考——以海明威及其创作为例[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4(03).

[2] 刘小平.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现状及其改革趋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05).

[3] 詹 雪. 高中语文文学作品教学和审美教育[D].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4] 靳 彤. 强化作品细读 回归文学审美——关于文学教育合法性的思考[J]. 教育研究, 2012(12).

[5] 李永平. 文学思维与科学思维的统一性——以“仙乡淹留”传说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2).

猜你喜欢
欣赏文学作品高中语文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文学作品与数学
德媒:中印尚难以做到彼此“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