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视野下影响初中生学习心理的非智力因素探析

2016-05-14 16:08龚郑勇蔡向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

龚郑勇 蔡向红

摘 要 初中生处在人生的心理、生理等重大转折期,社会政策、家庭文化氛围、迁徙流动、学习习惯等外在的宏观因素对初中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构成了影响他们学习心理和学习效果的重要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 社会流动 家庭文化 迁徒流动 学习习惯

一、研究目的及研究对象

从心理、生理等角度看,初中学生处在一个人生的重大转折期,这个时期的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渴望独立,个体的社会化程度开始增速。同时,在面临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等诸多外界压力和内部矛盾时,其内心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问题表现在多方面,学习心理就是其中之一。笔者就对江苏省南通市新桥中学所作的调查进行分析,旨在从社会学视野探讨影响初中生学习心理的非智力因素,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江苏省南通市新桥中学位于市区内的老小区,这几年随着南通市政建设的大规模开展,高档新小区的大量建设,老小区的居民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本地居民大量搬迁撤离;另一方面是经济收入相对较少的外来务工人员大量入住。这种现象造成了学校周边居民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居民的经济收入、文化层次、社会职业地位明显下降,居民结构的变化也间接导致学校生源结构的变化,学校的各项综合指标在南通市区学校中的排名这几年急剧下降,现处于市区同类学校中的相对薄弱位置,目前共有24个教学班,学生809人,其中外来的非南通籍学生占48%。

作为市区内的一所薄弱学校,其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具有代表性,在目前南通倡导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化、师资流动常态化的宏观背景下,从社会学视野探讨影响初中生学习心理的非智力因素,以期寻求可能的解决对策。

二、社会学视野下的非智力因素构成及分析

1.社会流动渠道堵塞,“天花板”效应提前显现

新桥中学地处老小区,周边居民的经济收入、社会地位等相对较低,整体而言,该群体处在城市社会结构链的中下端。所以,受近年高校学费上涨、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滑坡等因素的影响,“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在社会低端群体中开始抬头。受此大环境影响,近年来,新桥中学的学生及家长群体中也开始流行此论。由于该群体所接触对象的社会地位等各方面基本相似,基本处于社会结构链的下端,其所拥有的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相对不足,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所以,周边邻居、自家亲戚等家庭里举债上大学、毕业即失业的大学毕业生,其负面影响远超日常的学校理想教育,他们也往往以此作为自己的未来参考,觉得知识已经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了,所以,读与不读的差别开始消失,许多人提前陷入自暴自弃的境地。远大激励目标的缺失导致学生内心学习动力不足,而内心学习动力的不足又反过来导致学生的远大激励目标的缺失,这样两种消极因素互为因果,导致学生中许多人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度过其初中阶段,也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心理越来越消极,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差。

除此之外,由于新桥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为非江苏户籍,所以,这批学生将来还会面临异地高考等政策的限制。因此,尽管南通的中考并未对他们作过多政策限制,作为初中生的他们也尚未实质性地接触到未来的高考等社会问题,但这些社会政策的天花板已经提前冰冷地矗立在他们的面前,导致他们现在的学习生活就已经受到这社会政策天花板的影响了。

这批学生中的许多人其实非常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未来:留在南通读高中则无法高考;回到已经陌生的故乡重新适应新的教学环境也依然无竞争优势;更何况,大量就业难的大学毕业生作为“读书无用论”的明证客观且残酷地摆在周边。所以,反正将来无法在学业上走出一条光明之路来,那么对许多人来讲,现在读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大多数人无非是子承父业,复制着上一代人的生活而已。

所以,社会“天花板”效应已经提前出现在底层群体及其下一代面前,并且作隐形却又残酷的社会分层,这一点应该是影响初中生群体心理的一个重要却又常为人所忽视的社会因素。

2.文化氛围不足,学习环境恶劣

由于新桥中学家长群体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这就决定了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劳动时间长的工作,缺乏对于子女真正有效的学习指导与督促,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孩子在身边却无时间教养的尴尬或者简单粗暴的传统棍棒教育。

许多学生在其学习成长过程中,由于缺少父母的有效家教,常常表现出学习不主动、纪律不自觉、学习生活散漫的诸多不良状态。因为缺乏主动自觉的学习能力,所以,许多学生的学习常处在自由放羊状态,这在寒暑假中尤为明显,许多学生常常利用家长不在身边的自由时间,无节制地看电视玩游戏;也有一些家长将孩子带在身边进行督促,在嘈杂的不锈钢加工车库、热闹的蔬菜摊位等场所都可以发现有一些学生在做作业,但其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更有一些家长出于安全考虑,为了不让孩子外出只能两害取其轻,用允许他们玩电子产品作为让孩子在家不出门的条件。

此外,相当一部分迁徙过来的学生很难真正有效地融入当地群体。家长的职业地位、经济状况、风俗习惯等因素,决定了他们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效融入本地居民群,这批新市民交往的圈子依然还是传统的老乡等熟人社会,这就隐性决定了下一代的社交范围。由于其交往圈子的同质化倾向,决定了这批家长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只能处在封闭的小家庭、同质化的小圈子里,影响了他们教育理念的更新与教育环境的改善。尤其是,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善,特别是看不到作为正能量榜样的存在,使得他们缺乏有效的参照物,不能及时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状态作反思与调整,从而也就不能获得一种来自内心的学习动力。

最为重要的是,许多家长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因为处在南通这个公认的教育之乡而获得更新,恰恰是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误以为来到了教育之乡便放心地将教育的全部责任推卸给了学校,放弃了家庭教育的职责。事实上,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法国布尔迪约认为:“成功与失败……实际上取决于早期引导。归根到底,这是家庭环境作用的结果。……来自家庭出身的文化习惯和才能,在最初指导(产生于早期决定论)的作用下,影响成倍增加。”这与我们民间所谓的餐桌教育重于课桌教育的说法不谋而合,但不幸的是,很多家长由于认识上的原因或者工作环境等因素,主动或者被动地放弃了“家庭”这个教育的主阵地。

3.长期迁徙流动,知识结构不衔接

由于新桥中学有48%的学生来自南通市以外,其家长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工作流动性大。由于目前的打工类型已经从单个的“原子型”升级成了“家庭型”,所以,家长的长期流动导致其子女也常被迫跟着流动。据调查,新桥中学的学生中,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学习过程中,25.5%的学生有中途转学1次的经历、10.5%的学生有中途转学2次的经历、2%的学生有中途转学3次以上的经历,即约有1/3的学生从幼儿园至初中有过中途转学的经历。

长期的迁徙流动对学生的学习心理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首先,学生得不断熟悉新的学习环境。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特征,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这些迁徙流动学生不得不在外力的干扰下强行中断自己已经熟悉的学习环境,重新进入新的陌生群体,进入新的学习磨合期。个体长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其负面影响显而易见,紧张、焦虑、不合群,等等。更何况,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每年中的大部分时间过着除了家人外,没有亲戚、邻居、熟人的生活,仿佛生活在孤岛上,偏偏他们的家长又多从事一些工作时间较长的低端工作,对孩子缺乏情感陪护,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有效及时的关注。

其次,由于各地所使用的教材不同、各门功课开设时间不同、各个学校强调的文化特色不同,学生在不断转学的过程中,其正常的学习节奏常被外力强行打断,有些学习内容出现重复,而有些内容则又衔接不上。所以,一些家长出于无奈求稳的心理,只能让孩子留级复读——甚至还有数次复读的,这样无形中就伤害了学生的心理,导致其自卑和不合群。

而且,由于老家不在南通,一些学生每年回家的奔波也常常影响到正常的学习节奏。每年的春运返乡高峰,新桥中学的每一个班里总有几个学生,他们或是因为父母从事的生意已经提前结束了,或是正好有老乡的顺路车可搭,或是春运车票只能买在此时等,不能正常参加期末考试,提前请假回老家。这种大规模远距离的流动迁徙,严重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节奏。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学习的不重视心理也就在无形之中养成了,同时,这对于一个拥有几近一半外地学生的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也就不可避免地在无形之中影响到了另一半本地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

4.学习习惯不佳,缺乏及时纠正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初中生处在由“具体运算思维”过渡到“形式运算思维”的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抽象反思等思维能力,所以此时的学习并不能依靠一些简单的反复训练即“刺激-反应”教学模式,就可获得效果。从理论上讲,这个过渡阶段在小学的中高年级即已开始,但由于新桥中学的学生群体所处的社会与家庭环境,尤其是他们的家长因为工作及自身文化素质等原因,不能及时发觉这一趋势,甚至有些发现了却还不能有效找出原因,依然停留于传统的给孩子购买教辅资料和上课外辅导班进行课外强化训练的层面。在小学阶段,所学科目相对较少,教学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学习只要靠一些简单的强化训练即“刺激-反应”教学模式,就可获得相对理想的分数。这样简单的强化训练所取得的差强人意的成绩掩盖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一些家长也满足于此类教学模式,奉为圭臬。到了初中以后,由于所学科目骤增,所学内容抽象化,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计划、预习习惯、作业完成、举一反三的学习方式等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撑,许多学生往往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状态,并且随着初中学习生活的全面展开,这批学生会因为缺乏早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思维的训练,最终导致其学习能力的丧失。

同时,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转型期,自我意识觉醒,但又缺乏理性判断的能力,一些学生随着学习成绩的下降和对社会接触面的增加,其叛逆心理更为明显,从而产生对新桥中学这类薄弱学校的心理歧视,许多人会因为自己学习不佳而简单归罪于学校的学习风气、归罪于学校老师的素质等外部因素。同时,又正因为这类心理的普遍存在,加深了他们对于学习的厌恶心理。对于一些学生而言,如果不能转校逃离,似乎就只有庸师在误导他们,于是就提前选择了自暴自弃。

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不能仅仅停留于知识传授、课堂参与度、教学的技术等层面,如果我们从更为广阔的社会学角度去思考,考察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文化氛围、自身经历等等因素,或许得出的结论会更全面一些。从某种程度上说,非智力的社会因素或许比单纯的智力因素对一个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效果影响更大。所以,相对畅通的社会阶层流动渠道、科学合理的教育制度、一个相对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相对稳定的学习场所、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对于处在身心发育转型期的初中生学习心理而言,其效果都要远胜于有限的课堂知识传授。

参考文献

[1] 蔡向红.薄弱学校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不平衡的成因探究与发展对策——以南通市新桥中学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2015.

[2]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王宪钿,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 皮亚杰,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吴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 皮埃尔·布尔迪约,帕斯隆.继承人:大学生与文化[M].邢克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作者:龚郑勇(1975-),男,江苏海门人,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副教授,硕士;蔡向红(1980-),女,江苏启东人,江苏省南通市新桥中学语文教师,硕士。]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哪些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