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印红 王中华
摘 要 教学过度技术化表现为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以及学习等方面都离不开教学技术。教学过度技术化对教师、学生、社会、学校而言存在诸多弊端,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学上的“从众”、心理学上的“依赖”、经济学上的“节约”、文化学上的“背离”等。为此,需要从教师层面、学校层面、社会层面、理论层面寻找化解策略。
关键词 教学过度技术化 弊端 原因 化解
信息化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好处,如能迅速地查找资料和相关信息,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让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以至于过度使用教学技术。正如学者指出:“教学技术化的最直接结果是改变了教学活动的本性,导致教学活动成为一项纯粹技术性活动,失去了其最基本的人文向度和价值属性。”[1]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在享受信息技术给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反思教学过度技术化所带来的弊端,以便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不是唯一的教学手段。
一、教学过度技术化的具体表现
1.备课离不开电脑和网络
在数字化的今天,老师们备课往往是采取电子化的办公,对教材的处理、对教案的撰写都离不开电脑,有些老师不停地从网络上搜集相关的备课材料,有的老师则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与自己上课相关的教案,因为网络上现有的教案很多,而且做得很精美,同时,从网络上下载很方便。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常常离不开电脑和网络。
2.上课必须要用电脑
使用多媒体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演示,也能更加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辅助教学作用重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过度使用教学技术,就出现了“过犹不及”的局面,正如一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出现下面的现象:“一堂40分钟的语文课动用了信息技术的十八般武艺:动画导入、图片展示、视频介绍、音效烘托……整节课老师只讲了五六分钟,学生甚至没有时间进行课文朗读”[2]。
3.教学资源离不开网络
在寻找教学资源过程中,教师往往在各大网站上寻找各种各样的资料。因此,网络成为教师教学准备工作和各种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而手机和电脑则被当作一种重要的载体。
4.作业布置离不开网络
在今天云课程等网络课程比较盛行的情况下,学生的作业也开始出现无纸化的现象。教师往往通过网站、QQ、微信、E-mail等信息化手段布置作业,于是,教师作业布置也往往离不开网络。
5.学习离不开网络
教师的终身学习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的重要内容,因此,学习成为教师的必修课程。正如教师的教学离不开网络,教师学习也同样离不开网络。
二、教学过度技术化的弊端
1.对教师而言
第一,损害了教师的教学创造性。教师对于教学技术的过度使用,使得教师过分依赖于电脑和网站上的内容,总是拷贝别人的内容,而不去创造性地备课和上课。“教师一旦因沉迷于教学技术而无法自拔,将不利于其基于自身的体验、感悟、反思和实践的教育智慧的形成,也不利于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创造性。”[3]第二,有损教师的艺术性。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学是艺术”更是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所强调和主张的,但是,在教师过度依赖和使用教学技术后,教师往往是从“照本宣科”发展到“照屏宣科”,更多是采用演示的方法进行一字不漏的讲解,缺少更多的教学艺术。第三,不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师生交流和沟通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然而,因为教学过度技术化,教师往往关注到教学技术本身,关心到PPT演示效果的优劣,而不关心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正如学者所指出的“课堂教学技术化的价值悖论将技术置于一种尴尬境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主体不但没有因为技术的使用获得应有的解放,反而陷入被技术控制的状态”[4]。第四,有损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个性化教学是当今备受重视的一个教育发展趋势,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教”,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教学,做到给学生“提供最合适的教育”。然而,在教师教学过度技术化的情况下,教师往往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展示,而不是教师自己的个性化教学。
2.对学生而言
第一,有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学技术的使用,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更好地获得立体的知识,但是,过多使用电脑展示和PPT演示,会使得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和审美疲劳,从而使得“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思考的兴趣被无形中阉割,学习主体性、主动性、积极性越来越弱”[5]。第二,不利于学生好的学习方式的养成。以前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这是受到大家所诟病的,然而,使用教学技术,更加促成了被动式学习,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局面,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播放PPT的节奏,而不是采取主动的学习。第三,不利于学生之间和小组之间的情感交往和沟通。由于过度使用教学技术,教师必然会占用过多的时间进行演示,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缺少机会和时间,因此,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对学校而言
第一,资源的浪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时,往往不能恰当地把握好时间,一节课下来,近一半的时间是多媒体的滥用,导致学校电力资源的浪费。第二,加大了学校管理的成本。由于教师上课总是使用教学技术,电脑的维修、多媒体的维修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本自然而然也相应增加。
4.对社会而言
在教学过度技术化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艺术、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受到社会的质疑,同时也在社会上形成了教师只会使用教学技术的形象,不利于教师形象的提高,同时不利于创造性人才培养和整个社会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过度技术化的原因
1.社会学上的“从众”
不可否认,教学技术对于教师教学的便利性。但是,教学技术之所以受到过分重视和关注,笔者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从众”。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成为教育和教学的重要趋势和内容。多数教师都重视教学技术,重视教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于是,所有教师都跟风,都进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于是,更多的教师为自己找到了运用信息技术的理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过度使用教学技术,以至于“教学技术化”。
2.心理学上的“依赖”
我们知道,在今天,依赖教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很多人在生活中不能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同样道理,教师在进行备课、上课以及作业布置等各个方面,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利用电脑、网络、手机等教学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甚至会出现“学校一旦停电,教师不能利用多媒体上课,就不知道怎么样去上课”的尴尬局面,让人啼笑皆非,这恰恰是对过分依赖教学技术的一种讽刺。
3.经济学上的“节约”
教师教学过度技术化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学上的“节约”。教师过度使用教学技术是基于一种节约时间的想法,认为通过PPT等多媒体的教学能更好地节约上课的时间,更加快速地传递知识和信息,能更加充分地展示教学内容。
4.文化学上的“背离”
教师教学过度技术化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叛”。不少教师认为传统上课时采用的讲授式教学缺少演示和直观呈现,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于是,采取教学技术,让学生更加形象地接受知识,感受知识的多维性。毋庸置疑,表面上来看,动画、电影、视频等多方面的演示和展示能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教学过度技术化这其实也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只是用教学技术包裹了的灌输式教学。
四、教学过度技术化的化解策略
1.教师层面
第一,教师观念上须从技术到艺术转变。从孔子到陶行知,从柏拉图到杜威,无数的教育家都指出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创造,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须做到学科教学的适切性,须考虑教学本身是否适合教师自身的个性和特点、教学是否适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经验、兴趣等。因此,为改变教学过度技术化的倾向,需要教师从技术层面到艺术层面,改变教学只是单纯地传输和传授,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一种心领神会和灵魂的对话。第二,教师行为上也须转变技术依赖心理。教师应改变上课、备课以及其他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行为。一方面,教师应考虑自己的教学特点,思考使用教学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而改变那种凡事依靠信息技术的惯性思维。另一方面,考虑学生的个性和教学内容,改变自己过分注重“教”,而忽视学生“学”的做法,从而真正以学生为出发点和旨归。第三,教师对教学传统的扬弃。传统教学法中也有一些优秀的教学法值得我们教师去继承和发扬,如讨论法和讲授法以及个别指导法等教学方法。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继续继承和发扬教育和教学中的优秀传统,而于对那种唯教学技术之上的做法以及不适应学生发展的做法予以舍弃。第四,教师对教学本质的反思和研究。我们需要不断去研究教学本质、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怎么样才能做到更好等问题。因此,教师为改变教学过度技术化,需要进一步去反思:究竟应用多少教学技术才是合适的,从而做到教学技术的有度运用,而不是滥用。
2.学校层面
第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对教学技术的规范。在学校管理层面,学校需要对教师教学技术的使用进行规范,让教师尊重学校对教学技术的管理和约束,通过制度来限制教师教学过度技术化,从而让教学技术的使用恰到好处。第二,学校领导对教学技术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学校领导不能片面地支持或者反对,而是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需要,让教师适度使用教学技术,而不是教学过度技术化。第三,形成教学技术文化。在教学技术使用过程中,教师需要形成一种关于教学技术的文化,一方面形成教学技术的观念文化,另一方面形成教学技术的行为文化,从而通过教学技术文化来规范约束教师的教学技术。
3.社会层面
面对教学技术广泛深入到课堂教学各个阶段和各个领域,教学技术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这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在看到教学技术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的便利、对教学发展以及教学论发展的正面影响的同时,我们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应该如何对待教学过度技术化的问题。因此,社会舆论对教学技术应该采取恰当的态度,而不是一味地批判,也不是一味地去奉承和“一面倒”的姿态。
4.理论层面
第一,加强对教学技术的反思。反思教学技术是必要的和可能的。尽管在2001年左右,就有学者对教学技术进行了反思,但是在今天教学技术广泛流行,甚至出现教学技术的异化和泛化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地反思教学技术的价值以及教学过度技术化的现象,从而做到教学技术对教学的正向价值,避免其不足。第二,加强对教学技术的研究。从当前教学技术的研究来看,对教学技术的应然研究较多,教学技术的实然研究较少,因此,须加强对教学技术的实然研究,倾听一线教师对教学技术的理解和声音。
总之,教学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对教学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价值,然而,教师教学过度技术化导致教师教学趋向于对教学技术的依赖和泛化,使得原本的教学走样和变形,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认识教学技术的本质,从而促进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参考文献
[1] 徐继存.教学技术化及其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3).
[2] 王柏玲.个别教师对信息技术依赖专家认为课程仍应是主体[N].2011-12-12(3).
[3] 李巧平.从技术到艺术:技术化教学的局限与超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6).
[4] 于翠翠.课堂教学技术化的价值悖论及其超越[J].教育科学,2013(4).
[5] 赵建新.高校教学技术化问题分析及改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6).
[作者:田印红(1971-),女,贵州印江人,铜仁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王中华(1979-),男,湖南祁阳人,贵州师范学院贵州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