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波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从理念、教师、学生的角度分析了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走向高效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C-0061-02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唱“独角戏”、当“独行侠”是难成大器的,只有顺应时代发展,选择有效的合作,才能将“蛋糕”做大,才具有竞争力。微软的操作系统代码应有数亿行,靠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是肯定不行的,它依赖于所有工程团队的全力开发才出现全新的Win10。人类基因组图谱,是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由包括中国在内的6国科学家合作完成。而在“学校以应试为本,家长以分数为本”的价值取向的今天,教师沉湎于“以考分论英雄”的论断之中,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樊篱,以枯燥的讲解、机械的训练培养所谓的精英,既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合作技能的提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再是单纯依赖于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有了合作,学生才会开启思维,“动”起来,才会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一种互动,才会使课堂充满生机。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意义
(一)有利于突出生本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不再拥有课堂的绝对权威,学生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让学生亲历活动的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再囿于教师预设的结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亲历知识的发生与形成过程,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协作学习能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这远比依赖教师的枯燥讲解要深刻得多。
(三)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反馈
教本课堂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传输。而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变成了双向反馈,教师能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捕捉到学生的学习信息,在对学生点拨、引导的同时,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达到预期效果。
二、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低效问题
(一)教师对合作学习理念理解存在偏差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对合作学习理念缺乏研究,未能领会其内涵,以致对合作学习的理解有偏差,存在诸多低效现象。
1.小组划分标准单一。教师以考分作为划分学习小组的唯一标准,在传统秧田式座位的基础上,以前后两排4人或6人组成“最经济”的学习小组,合作成为“合座”。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合作技能、性格特征等因素,既不利于组内合作学习的开展,也不利于组间的有效竞争。
2.小组成员参与机会不均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都具有表达、展现的机会,但由于教师未能有效引导、组长未能有效组织,致使优等生“独霸”小组的学习活动,他们的参与机会多,以自己的想法替代其他学生的想法,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往往沦为旁观者,成为“忠实的听众”,长此以往,他们就会逐步形成依赖心理,不利于同伴间的合作,导致两极分化愈来愈严重。
3.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明确的规则。
我们在课堂观察中不难发现,当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出现“热烈”的场面,有抢着发言的,大家各顾自己表达;有一言不发的,心不在焉、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有相互推辞,谁也不表达的;有借机闲聊的。由于缺乏有效的规则,小组合作学习显得无序,学生不明白该怎么做。
(二)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行为
尽管合作学习已成为许多教研活动的重点,但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合作理念构建并不完善,以致无章可循,难以掌控全局。
1.缺乏指导合作学习的技能。教师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师与组织者,需对目标的设计、任务的选择全面设计,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预习,并对问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但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指导合作学习的技能,不去考虑问题是否适合学生合作,不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去均衡搭配分组,不留有让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学生还未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就匆匆结束。
2.缺乏有效的指导。在进入合作学习环节后,教师穿梭于小组之间,这小组插一言,那小组提一句,看似专注,实则缺乏实效;有的教师不知所措地站在讲台边等候合作的结果;有的教师为下一教学环节做准备。教师并未融入课堂,不能对学生的思维的严密性、分析的条理性进行有效指导,学生也不能围绕着学习重点进行讨论,致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三)小学生合作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作意识。小学生年龄尚小,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倍受宠爱,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他们不愿与人合作,在讨论时常常各执己见,对别人动辄指责与埋怨,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部分学生自制力差,易受外界的干扰,常讲一些与合作学习主题无关的话。
2.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单干型的,不清楚自己的职责,包办其他同学该做的事,想做“超级英雄”,喜欢单打独斗;有坐享其成型的,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长期过于依赖;有固执己见型的,个性较强,缺乏包容,难以接受别人的观点。
三、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走向高效的对策
(一)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了解外,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倾向、个性心理甚至家庭背景,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既有利于组员发挥优势,相互合作、彼此分享,也有利于组际之间的公平竞争。其次,教师要根据Roger的研究结论,确定小组成员为4~6人,人数太多会出现少数人独霸交流的情况。秧田式的座位编排,学生听课、记笔记较为方便,但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除前后合作外,围成一圈、围成半弧形的编排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最后,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汇报员等,角色可以由小组成员讨论决定,也可以轮换。
(二)合理地选择合作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选择内容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1.在教材的重难点处选择。部分教师在重难点处不厌其烦地讲解,学生反而记忆不牢,教师要让学生在合作交流、引导点拨中将思维逐步引向深入。2.具有探究性的内容。探究性的问题需要具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方能解决,小学生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挖掘组员的智慧,让他们通过角色分工、任务切割,形成结论。如在《平年和闰年》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利用万年历探索判断平年与闰年的方法。有负责分析2月份天数的,有负责数据统计的,有负责归纳判断方法的,归纳出“每4年就有1个闰年”的结论,教师适时点拨,看整百年份的是不是闰年,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在整百年份中,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3.具有开放性的内容。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样,结果不唯一,学生往往会思考不全面。由于每位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兴趣各不相同,教师开展合作学习,能让他们站在不同的视角观察问题,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如“有36名学生去剧场看表演,每人票价8元,但如果满40人可以享受团体8折优惠,请选用合适的方法付款,该付多少元?”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尊重与包容,懂得相互分享、相互帮助;要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表述,能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地表达观点,学会倾听,能听出重点,听出问题;学会欣赏,学会总结。
总之,农村小学合作学习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要寻求有效的对策,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向高效。
参考文献:
[1]邵乾坤. 对农村小学开展合作学习的认识与思考[J]. 云南教育,2005,(3).
[2]李晓玲.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J]. 中国校外教育,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