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

2016-05-13 19:50冯慧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探索阅读语文

冯慧

摘要:小学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是以理解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式,是理解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它是长期以来对灌输式教育和独白式教学模式的颠覆,是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重要变革。从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4-0119-02

阅读教学的最终追求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主体精神的发挥,传统教学中,老师把学生当成装知识的桶,其严重的后果是压抑和束缚了孩子们的天然的感觉、想象,荒芜了孩子们纯真的情感。理解性阅读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弊端,它以理解为核心,重在引导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实现个性的发展和生命意义的表达。

1.小学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过程探索

1.1诵读:理解的情绪感染

1.1.1多媒体渲染。多媒体可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它声画结合,可以逼真地模拟或再现文本中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如在教读《安塞腰鼓》一文时,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仿佛置身在黄土弥漫、鼓声震天的场景中,学生内心的兴奋就会随着擂鼓者的那股冲劲和节奏激烈的隆隆鼓声不断升温,对安塞腰鼓所带来的震撼也就闻于耳而会于心了,学生在这种震撼中诵读文本就会以激情感染激情。

1.1.2音乐介入。多媒体的画面有时用多了反而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干扰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不妨单纯地让音乐介入。音乐用节奏、旋律、速度等手段来表现人的情感,而文学的音韵、节奏就吸取了音乐的技巧,时而柔和,时而铿锵,伴着美妙的音乐诵读,让音乐帮助诠释文本,在音乐的氛围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就会对文章的格调风采、层次脉络、语言表达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加以潜移默化地理解,吸收。如我在教学《黄河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课)一课时,首先播放了中央乐团合唱团田浩江演唱的《黄河颂》,那浑厚的男高音、雄壮的乐曲旋律把同学们带入了一种精神为之振奋的境地,纷纷对着歌词大声地跟唱,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好学心。这首歌带领学生感受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历史,对中国的母亲河——黄河充满了无限的感激和崇敬之情,使学生进入了课文情境。这一课结束后,我又完整地播放了《黄河大合唱》,让同学们酣畅淋漓地感受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尤其是《保卫黄河》一曲,那铿锵激昂的节奏,如急促的鼓点,敲打在同学们的心灵之上,强烈地激发了同学们保卫黄河,保卫中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音乐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挖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构建了积极健康的心理结构。

1.2体验:理解的必经途径

1.2.1现场观察。体验总是和主体的自身经历相联系的,阅读的意义也只有通过读者的体验才能得以展现。苏霍姆林斯基把大自然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的语文和思想的源头",他带领孩子们走进"蓝天下的学校",他说:"到田野、到公园去吧,要从源泉中汲取思想,那溶有生命活力的水会使你的学生成为智慧的探索者,成为寻求真知、勤于治学的人,成为诗人。"他把大自然看成世界上最美妙的书,它是丰富多彩现象和无限美的儿童智慧的源泉。他提到要获得广阔的知识,就要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人原本是,而且永远是大自然之子,所以应当把他同大自然的血肉联系都利用来让他吸收精神文明财富"。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上升,但形象思维不是完全退出了舞台,特别是六年级学生,他们的形象思维在其思维中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形象性较强的文章,与其闷在教室里静思默想,不如领他们走进生活,走近大自然。

1.2.2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心理学的一种实验方法,把它放在阅读中,就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选取合适的时机,让学生当演员,扮演某个角色,进行表演,变学习者为当事者,来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这种方法能促使学生超越时空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中,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富有表现欲望,只要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戏剧性较强的课文可在教师必要的指导下放手让学生角色扮演积极参与。

2.运用问题启发品读,明确阅读思路线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启发教学法,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思路,引导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从而达到以问促读的教学效果。如在《田忌赛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赛马过程的发展情况,为学生设计如下提问:课文中共计出现几次赛马、每一次的赛马情况如何、为什么同样的马比赛结果却不相同、通过田忌赛马获得了怎样的启发。这些问题层层相扣、逐步递进,线索清晰明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思路。教师在运用问题启发学生品读的过程中,注意整个教学过程不可采用满堂问的方式,这样不仅不利于促进学生上好语文阅读课,反而会导致课文的整体性被破坏,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受到抑制,最终会导致阅读教学质量下降。为此,教师要尽量围绕课文的中心思想来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不要过多,要做到少而精,并紧扣教学的重点,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还能使学生的阅读思路更加明确。

3.开展自主阅读,促进学生情感沟通

语文阅读能使小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阅读体验,并且他们很希望可以和其他人分享这种体验,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效果能获得充分发挥,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同时,还要让学生自己选择沟通的方式和对象,借此来促进学生的情感沟通。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认真的阅读,并让学生自己选出最喜爱的段落进行自主阅读,当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可以让他们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将阅读成果展示给全体同学。部分学生对詹天佑勇于接受任务的段落十分喜爱,可利用介绍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还有的学生对中部凿进和两端同时凿进这个段落十分感兴趣,可借助画示意图的方式将自己对本段的领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自主阅读的方法,更容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阅读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笑霞.初中语文教学心理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2]朱立元.理解与对话[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探索阅读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