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雕刻苏州中航樾园内庭院设计
2 曲水流觞加工过程一
Progress I of the winding river as an ideal sight to design 3 曲水流觞演变
The evolvement of the winding river as an ideal sight to design
4 曲水流觞加工过程二
Progress II of the winding river as an ideal sight to design
苏州是一座历史悠久,以传统园林而闻名海外的重要城市。本案所在地位于苏州木渎古镇以北,西邻天平山风景区。基于项目卓越地理区位,业主和设计方都寄希望能够将项目打造成一处具有唯一性且契合区域文脉的景观空间。
樾园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要走的是源于苏州园林但并不直接抄袭苏州园林的路子,希望通过探索,创造一个既现代又具有苏州文脉的当代苏州园林。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苏州古典园林以摹写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闻名于世。提起苏州园林,不得不提的莫过于历经沧桑古朴典雅,堪称中国园林文化奇葩的太湖石。太湖石享有千古名石的盛名,在一千年前的唐代已经广受文人雅士甚至帝王的偏爱,应用到造园之中。明清时期皇家御园达官贵人私家庭院,无不以太湖石来装饰点缀,成为中国园林特色之一。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可以说是苏州园林的标志性景观。建筑设计提出一个“蚀”的概念,建筑就像一个太湖石的片段,被时光腐蚀出一个个的空间。景观设计延续了建筑概念,并在其基础上有了更深层次思考。
唐·吴融的《太湖石歌》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 明画家、造园家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太湖石在水中者为贵,岁久被波涛冲击,皆成空石,面面玲珑。”太湖石的成因和水相关,和时间相关。
“逝者若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像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历史的长河滚滚前流,时间又会留下独特的印记。苏州园林的标志性元素太湖石就是水和时间留下来的印记。考虑到场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景观设计确定在内庭院通过水景来表达时间这一主题:泉水从石台上安静地溢出,汇成一条小溪,小溪蜿蜒流过庭院,时浅时深,时宽时窄,最后汇入一个池塘。小溪的独特设计可以让人感受到时光在石材上雕刻的印记。
庭院可分为溪院和水院两个部分:
溪院以一条形态呈不规则“S”形的水溪贯穿其中,它的意向来源于自然河流侵蚀地面的形态。自然界中的河流从上游至下游河道是越来越宽的,并且其深度也会逐渐由浅及深。
水溪以精致的水台涌泉为源头,经过“侵蚀”曲水流觞注入到水院中。水台取义于宋代瓷器,用花岗岩打磨成不规则的“碗”状,中心设有隐性的出水口,泉水汩汩而出,水满则顺着光滑的外壁均匀溢出。泉水注入到曲水流觞中,慢慢没过层叠等高线浮雕,形成一条明亮可鉴的“水带”。曲水流觞中层叠等高线是对自然溪流侵蚀地面状态的抽象与夸张。“侵蚀”曲水流觞蛇状穿梭在五棵紫薇当中,晴朗的日子里,阳光明媚,树影斑驳的洒落在纯净的地面上,与明亮可鉴的曲水流觞形成强烈的明暗对比,同时泉水的汩汩声萦绕在庭院中,它们共同塑造出场地的宁静美。这些也是自然、艺术和景观相互交融的结果。
大约35×15m见方的水院以水为主,溪流出水口的叠石如被水冲刷一般,有的散落在水中,有的露出水面与植物交错在一起形成了一组入口对景雕塑。12m高的丛生香樟种植在叠石的后面,作为叠石背景的同时,也使水面不会显得过于空旷。水景两边均匀溢水,水池底铺设深灰色砾石使水面明亮可鉴。在这里蓝天、白云、建筑、树影尽收池底,一切都融为一体;在这里所有的躁动都会被眼前的宁静驱散。
一座小拱桥把溪院和水院连接在一起,其意向来源于苏州传统园林中的拱桥。
空间上,溪院的紧凑和水院的放松形成了“收”与“放”的对比,使得空间张弛有度。
材料上,庭院以简洁的灰色为基调。浅灰色石材和池底的深灰色砾石形成了色彩上的对比;大叠石立面粗糙的自然面与地面细腻的烧面形成了质感上的对比。
整体而言,通过对水、石、植物、光影、风等自然元素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希望去探求自然的本质,表达人文关怀,同时把人和自然联系在一起,这也是张唐景观一直不懈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项目地址:苏州市木渎镇
建成时间:2016.7
项目面积:980m2
业主单位:苏州苏航置业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张唐景观
设计人员:张东、唐子颖、杜强、范炎杰、林佩勳
雕塑设计制作:张唐艺术工作室——郑佳林、刘洪超
施工单位:湘乔园林
摄影:张海
撰文:张东、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