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蓉
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在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盛行推广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注重开放性问题的提出,开放性问题的提出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学生思维的扩散,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的自我提升.但是在实际的课堂中,我们发现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并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反而让很多学生感觉到问题就像一团雾水,让学生更加迷茫、更加无助.鉴于这种教学现状,下文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开放性提问的注意点.
1 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内适度开放问题
开放式问题的开放并不是海阔天空式的开放,更不是放羊式的开放,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开放式提问的价值和深度,一味的开放问题,最终却适得其反.比如下面的问题:
案例1 在人教版“曲线运动”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某位老师为了激发对匀速直线运动的复习,对比匀速直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条件来建构对曲线运动的认知,所以教师开始提问学生:“你能谈谈你对匀速直线运动的认识吗?”
这一问题是开放式的,而面对学生,学生对他们的认识是零散的,这个问题的开放让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具体该说哪些?而教师为了进一步体现开放式问题的价值,教师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交流讨论、代表回答.此处花了6分钟的时间,而无论是从复习的角度还是服务于新授课的角度,其效果都是微乎甚微的.因此在问题的提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考虑三点:
(1)关注问题的前提.问题的提出都有一定的前提或背景,这些问题前的信息能为学生提供问题分析、思考的帮助,即问题呈现前的素材与问题之间的关系.
(2)关注问题的桥接.就是要考虑学生能否搭建起素材与问题之间的思维桥梁,在思维桥梁的搭建下达成对问题的思考、分析、解决.在整个思考的过程中,我们做到开放的目的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更好激发学生从更多更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在他们的知识储备中不断的挖掘知识、技能等物理素养,并进行正确合理的筛选,最终服务于问题的解决.
(3)关注问题的价值.就是考虑问题在整个课堂中的价值和地位,如果问题的提出能很好的服务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我们自然要让学生在相应问题中得到一定的深入,并提升学生问题的参与面,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深入到他们所能深入的最大深度.比如,就刚才那个问题,我就可以这样提问学生:“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做直线运动的条件又是什么?”此处问题的方向非常明确,而目的也就是为了突破“曲线运动”这一概念中的关键点.如果教师要体现问题的思维广度,可以不让学生集体回答,而是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基础进行点名回答,这样能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问题之中,并且不足之处由其他同学补充完善,这种适度的开放能恰到好处的服务于学生的思维、服务于教学的开展.
2 基于学生思维方向引导下的启发提问
问题是思维的导火线,开放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发散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得到一定的训练和提升.而开放性问题要真正达成这样的理想效果,就必须充分考虑到问题提出的导向性、启发性.
案例2 比如在高一物理必修2《5.7向心力》的教学中,我们要学生自主阅读“向心力”的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前概念和已有的曲线运动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构建,而老师则是引导学生进行再次的补充、完善、提升.于是,有老师在这个环节提出了这么一个开放性问题:“请同学们阅读书本‘向心力部分的材料,并试着用你的阅读体会解释生活中的例子吗?”
这一问题是开放的,但是并没有指出让学生用什么来解释什么,因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是无限的,而生活中的例子也是无限的,即使学生想到往向心力这个方面去接近的话,哪也是盲目的、迷茫的.为此,笔者建议这一提问改为:“举出几个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说明这些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去.”
此处的开放是让学生举出圆周运动的实例,圆周运动的实例有很多,学生在列举的过程就是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并考察学生对圆周运动的认知,例子是开放的,学生又要结合刚才的阅读和理解对学生列举开放性的例子进行解释,充分提升学生对相应内容的认知深度.
在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过程中,我们必须架起开放和思维引领的桥梁,以此达成双重的效果,即开放学生思维,引领学生思维,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以下三点:
(1)锁定问题的目的.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关注问题的目的.像刚才的案例2 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向心力并用向心力解释圆周运动.
(2)锁定开放的策略.开放问题的目的不仅要达成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还要开放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参与达成对问题理解,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都要得到较好的训练及提升.比如我们这里为了更好的锁定学生对向心力的理解,要让学生举出尽可能多的圆周运动的实例,学会解释它们不做直线运动的原因,而基于学生自己随机想出的例子就是学生思维过程中自然生成的例子,这种例子更加具有普遍性,规律性.这里让学生举例就是开放的策略达成.
(3)锁定思维的达成.在问题呈现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训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达成思维训练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开放性问题的价值所在,问题要引导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思考,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法是关键所在.比如案例2中,笔者所认同的是问题中的“直线运动”,这个关键词引领了学生揭秘向心力的作用和关键,引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目的和突破问题目的的关键信息的采集、筛选、分析、揭秘.
开放性问题是基于学生实际学情和问题目标突破而建构的,在建构的过程中要以问题目标为出发点,以学生思维能力为前提,以启迪学生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宗旨,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更好的体现它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参与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