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组
跨越门槛: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2015年人力资源强国竞争力评价报告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调研组
摘要:由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进行的《2015年人力资源强国竞争力评价报告》表明,2012年,中国在54个有完整数据的国家中居于第14位,具备了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核心优势。中国已超越了部分发达国家,正在跨越门槛,并将成为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从现存的不足来看,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不足,形成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人力资源;竞争力;标准评价
课题组组长:韩民,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成员:高书国、杨晓明、安雪慧、玉丽和梁彦;执笔人:高书国,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研究室主任。
2015年,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北京科技大学共同合作,历时1年5个月,完成了相关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和国际人力资源评价最新数据,对全球主要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水平进行第二轮评估,初步形成了《2015年人力资源强国竞争力评价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其最重要的结论是:中国正在跨越门槛,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人力资源竞争力是指一个区域在所从属的区域中对人力资源要素的优化培植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它反映了该区域在该环境中对人力资源要素的聚集、开发和利用的能力。人力资源竞争力由人力资源数量结构、人力资源质量、人力资源能力和人力资源贡献四个维度构成,即四维分析模型。人力资源强国则是中国特色的创新概念,是指人力资源总量丰富、开发充分、结构合理、效能发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包含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开发质量、开发能力及开展贡献四方面重要因素。
2015年人力资源强国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是:以人口再生产、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力资源理论为指导,以数量为基础,更加重视数量与质量的结合;以总量为基础,更加重视总量与人均相结合;以宏观数据为基础,更加重视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相结合。在指标设计上,以数量结构为基础,以开发质量为核心,以开发能力为重点,突出人力资源发展水平和知识贡献。
本研究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深入研究分析了2000-2012年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发展演变趋势(见表1);研究分析了在人力资源数量结构、人力资源开发质量、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和人力资源贡献方面各国竞争力变动特点;研究分析了18项指标中全球各国的优势、劣势、增长与消退。
表1 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名
注:根据2015年研究整理所得。
(一)人力资源强国整体排名与分析
《报告》将人力资源竞争力划分为人力资源强国(0.800以上)、人力资源大国(0.750-0.790)、人力资源中等国(0.700-0.749)和人力资源弱国(0.700以下)。2015年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数据表明,在52个国家中,竞争力指数高于80分的共有10个国家;75-79分的国家有13个;70-74分的国家有12个国家;69分及其以下的国家共有17个。据此,本研究将进入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前10名的国家,称为人力资源强国。2015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韩国、法国、澳大利亚、丹麦、荷兰、挪威为人力资源强国。
1.美国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排名保持第一
2015年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12年,美国长期保持人力资源竞争力首位。在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方面,美国长期保持世界第一,这为美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日本则在第2名和第6名之间小幅变化。英国竞争力从2000年的第7名,提升到2012年的第4名。韩国从2000年竞争力指数排名第5位,2012年保持第5位,是新兴经济体中人力资源竞争力较强的国家。
2.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提升速度居于首位
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2000-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进入竞争力快速增长时期,排名从第31位提升到第14位,提升了17位。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综合排名已经超过爱尔兰、瑞士、奥地利、比利时、意大利和冰岛等发达国家,成为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样板。在人力资源数量结构、开发质量、开发能力和开发贡献四个一级指标中,2012年,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指数为202,每十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指数为411.43,人均公用教育经费指数为914.81,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指数为1118.83。
3.发达国家竞争力排名出现结构性变化
发达国家创新力的集中与发展中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使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名出现结构性变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韩国等发达国家代表人力资源开发最高水平,处于领先地位。2000年,全球人力资源综合竞争力排名前25位的国家均是发达国家。到2012年,中国和俄罗斯分别以第14位和第17位超越了部分发达国家,西班牙和意大利相继退出前20位。从竞争力指数分析,以意大利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相对竞争数据长期保持“不变”,处于“天花板停滞”状态。
4.金砖国家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整体增强
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的政治、经济地位日益重要。俄罗斯从第22位提升到第13位,中国从第31位提升到第14位,巴西从第29位提升到第27位,只有印度提升幅度最小—从51位提升到50位。整体而言,金砖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俄罗斯和中国为第一梯队—即将进入世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二是巴西,缓慢发展并保持一定竞争能力;三是印度,处于世界人力资源竞争力落后地位,要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则尚待时日。
(二)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整体提升
2015年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结果表明,2012年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指数达到0.785,比2000年(0.547)明显提升,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整体提升的标志是:
1.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名上升为全球第14位
中国在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和重要进展。根据历年的数据分析,2000年,中国人力资源竞争力排名第31位,2005年排名第26位,2010年排名第23位,2012年大幅上升到第14位,这是中国在人力资源竞争力中的最好排名。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
第一,中国在人力资源数量结构上依然保持比较优势。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人力资源规模和劳动力结构依然是中国作为人力资源大国的突出优势。尽管中国劳动力人口开始缓慢下降,但在一定时期内中国人口和人力资源的规模优势仍将持续存在。这将对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和推进经济增长提升重要的动力之源。2012年中国在人口规模和劳动力比例方面综合指数为0.835,排名长期处于第一,这是中国在人力资源强国方面的绝对优势,对于中国人力资源竞争优势提供重要保证。
第二,中国的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和开发质量持续提升。在人力资源开发质量方面,科学家与工程师规模增长高达102%,每十万人口中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人数上升了87.82%。从纵向历史来看,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卫生及人力资源开发投资,公共教育及卫生经费和人均公共教育及卫生经费投入水平逐年提高。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首次超过4%,达到4.28%;财政性卫生经费占GDP比例为2.21%。
2.中国成为最有可能跻身于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中国家
表1显示了2000-2012年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演变情况。2000年,中国落后于这些发达国家。2012年,中国竞争力指数达到0.785,已经超越了瑞士、爱尔兰、奥地利、比利时、芬兰、西班牙、意大利和冰岛等部分发达国家,成为最接近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中国家。从未来趋势分析,中国最有可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人均预期寿命(第33位)、人均受教育年限(35位)、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第1位)和每十万人口科学家与工程师(第41位)四项指标中,依靠其在科学家与工程师规模优势,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竞争力整体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中国成为有望实现人口发展战略转型的唯一的发展中国家。
3.中国人力资源的物质贡献能力和知识贡献能力快速提升
2015年全球人力资源竞争力数据表明,中国人力资源贡献指标大大提升,先后从2000年的第20名,到2005年的第8名,再到2010年的第5名,2012年进一步提升到第4名。其中在物质贡献上,中国从2000年的24位,提升到2012年的第8位;知识贡献上,中国从第19名提升到第4名,进入知识创新最重要的国家行列。
2000年,中国人力资源贡献竞争力排名世界第20位,2010年进入前10名,2012年上升为第7位。其重要原因是,在此期间中国经济总量进入世界第二,专利申请总量上升为世界第一。2000年,中国专利申请总量为25346件,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814796件)的3.11%。据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WIPO)统计,2012年中国专利申请数以65.28万件连续两年居全球首位。美国和日本紧随其后,分别为54.28万件和34.28万件。中国较上年大幅增长24.0%,美国增长7.8%,日本仅微增0.1%。中国对于世界知识创新的贡献明显提升,中国已经从一个科技山寨大国,转变为一个科技创新大国,发展模式受到世界高度关注。
(三)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开发进程中存在“二元现象”
人力资源竞争力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二元现象”是发展中国家提升自身人力资源竞争水平的必然表象,中国实现对发达国家战略追赶过程中的必然过程。在中国实现对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竞争力局部追赶的同时,“二元现象”更加明显。在人力资源数量结构、人力资源开发质量、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和人力资源贡献四个一级指标中,中国有两项(数量结构和开发贡献)分别都处于第4位,居于领先地位;开发质量第25位,居于中间偏上地位;开发能力则处于第48位,居于比较落后地位。这就形成典型的“二元现象”,一方面中国人力资源在数量结构方面的优势依然存在,人力资源开发质量小区间波动;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提升速度不快。
中国在各项指标评价中,明显地具有两极分化特点:数量结构持续保持优势(第4位);开发质量不断提升(第25位);开发能力持续增强(第48位);开发贡献明显提升(第4位)。一方面在劳动总数、劳动力人口比例、专利申请量等指标评价中,位居前列;另一方面在人均受教育年限(第41位)、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第40位)、公共卫生支出占GDP比例(第46位)和人均预期寿命(第33位)等指标评价,明显落后。
2.人力资源开发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结果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存量不足,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仅为11.7年,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整体水平。二是从过程分析,我国教育整体参与水平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开发能力不足成为制约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主要瓶颈。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公共教育的投入占GDP比例达到5%左右,发达国家更高达5%-6%以上,对于教育的长期战略投资使得发达国家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和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挑战过程中受益匪浅。
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是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短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历史负债”过重。历史地来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尚没有根本改变。2000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综合评价指数在52个国家中排名第49位;2012年,仅提升为第47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甚至不如土耳其、泰国和南非等发展中国家。在教育综合培养能力指标评价中,中国仅仅居第41位。中国在人力资源开发特别是在人均受教育年限中的“负债”,需要一个历史的过程才能弥补。
3.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成为主要瓶颈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2012年,绝大部分国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均高于5%,而中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比例长期低于3.48%(2012年为4.28%),与排名第一的丹麦(8.74%)相差60%,限制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水平和效益,也将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和谐的长期隐忧。第二,教育开发能力尚待持续提升。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指数只有0.554,排名第48位,只能与哈萨克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和印度为伍,与一个人力资源强国地位不相符。第三,公共卫生支出比例同样滞后。据掌握的数据分析,2012年中国公共卫生支出占GDP比例仅为3.03%,排名第46位,不足排名第一的荷兰(9.93%)的三分之一。难得可贵的是,我国公共教育与公共卫生的投入,同上一年相比有较大提升,分别提升4位。这表明,中国在人力资源开发投入方面尚有较大的潜力。
(四)2015年人力资源强国评价的重要结论
1.发达国家依然在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方面占有相对优势
发达国家之间人力资源开发竞争力出现结构性分化势头,美国人力资源竞争力保持强势。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竞争力持续提升;韩国人力资源竞争力进入第4名。对于中国、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而言,发达国家正在失去人力资源强国的绝对优势,只存在先发优势和相对比较优势。意大利等部分传统发达国家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明显下降,被中国、俄罗斯等金砖国家超越。
2.中国超越部分发达国家,正在跨越人力资源强国门槛
2015年《报告》分析表明,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能力持续提升,整体水平和开发能力持续处于所有发展中国家前列,并已开始在综合排名上超过西班牙、瑞士、奥地利和意大利等部分发达国家,特别在人口规模、劳动力比例、人口年龄中位数和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等指标居于前列,表现出较为强劲的成长性和竞争优势。
3.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存在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与潜在问题
人力资源投入不足,可能成为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最大的制约因素。人力资源开发包括教育投入、卫生投入和科技投入水平,长期处于世界较低水平,对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战略影响。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结构性矛盾表现为数量结构优势明显,开发贡献表现突出,开发能力不足,质量有待提升。
总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优势仍然主要表现为数量方面,尚没有实现从人力资源数量开发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的战略性转变。中国应当改变重物不重人的传统投资模式,持续增加教育和人力资源投资,才有可能更快地赶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责任编辑朱玉成)
Crossing the Threshold: Into the Human Resource Power Ranks-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Competitiveness of Human Resourcesin 2015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Group
Abstract:By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 and Bei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ed for“the power of human resources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report in 2015”shows that China in 54 with complete data in the country ranks the 14 bit and has become the core advantage of human resources in the country. China has gone beyond som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will become the first developing country to enter the ranks of the power of human resources. China human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wo elements”characteristics.the insufficient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bility is the weak link of China human resources competitiveness.
Key words:human resources;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standard
收稿日期:2016-02-15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6)03-0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