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辉萍(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马尾分院,福建福州350015)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赵辉萍
(福建省福州市第二医院马尾分院,福建福州350015)
【摘要】目的探讨CT在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我院2015年2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腹部创伤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分别采用CT和B超对36例患者实施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结果36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4.4%,B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7.8%,两种诊断方法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4.181;P<0.05)。结论CT诊断腹部创伤,操作方便,准确性高,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部创伤;CT;诊断;临床意义;应用价值
腹部创伤是严重创伤的一种常见类型,发生率较低,具有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不佳等临床特点,若发生后未能及时接受诊断和对症治疗,可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早期B超是临床诊断腹部创伤患者的常用影像学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被应用于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为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具有客观性的参考依据,使得腹部创伤患者的病死率得到了明显降低[2]。我院本次研究对CT在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旨在明确诊断腹部创伤的最有效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本次研究抽取2015年2月至10月期间收治的36例腹部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6例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19~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5±1.6)岁,平均病程(24.2±2.5)小时。致伤原因:16例交通事故致伤,8例高处坠落摔伤,5例锐器致伤,7例挤压致伤。我院本次研究已事先获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参与临床研究前均已在具有法律效力的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分别采用CT和B超对36例腹部创伤患者实施诊断。
1.2.1 CT诊断方法本次研究使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BrightSpeed16排螺旋CT对36例患者实施诊断。造影剂为碘比醇(300mgI/ml),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静脉团注,注射速度设置为3.5ml/s,动脉期25~30秒,门静脉期65~70秒。扫描参数设置:扫描层厚设置为8mm,扫描层距设置为8mm,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取仰卧位,先进行平扫,然后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进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为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观察患者脏器损伤情况、腹腔内有无气体和积液,扫描结束后将获得的影像学资料上传至工作站中进行三维重建,由两名工作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共同进行阅片。
1.2.2 B超诊断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国产B超扫描仪对36例患者实施诊断,扫描诊断时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取仰卧位,使身体保持放松状态。扫描患者腹腔,观察患者腹腔内有无积液和气体,然后观察脏器的形态、大小是否发生改变,有无血肿、破裂等。
1.3对比指标
本次研究对比36患者CT诊断结果和B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1.0,率形式的对比指标采用百分率[n(%)]表示,样本差异采用卡方(χ2)进行检验,计量型指标采用(±s)表示,以t检验样本差异,P<0.05表示两者比较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
2.1 36例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
经手术证实36例患者中,11例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为脾脏,9例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为肠,8例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为肝脏,5例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为胰腺,3例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为胆囊。
2.2 36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和B超诊断结果比较
本次研究经统计发现36例患者的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4.4%,B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7.8%,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比较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具体研究数据见表1。
2.3 36例患者CT诊断结果具体分析
CT诊断结果显示36例患者中,11例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为脾脏,其中7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可见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密度欠均匀,属于包膜下破裂,2例患者影像学资料显示脾脏破裂,1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可见脾内血肿,与手术病理结果完全一致。8例患者主要损伤部位为肠,其中5例患者为十二指肠破裂,3例患者为结肠破裂,与手术病理结果完全一致。主要损伤部位为肝脏的患者共7例,其中3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可见肝脏低密度阴影,边界欠清晰,属于肝脏破裂,3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显示肝脏包膜下有低密度阴影,为肝脏内血肿,1例患者影像学资料可见片状低密度影,为肝脏内血肿。经手术证实,本组36例患者中,共8例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为肝脏,采用CT诊断共误诊1例。共4例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为胰腺,影像学资料均表现为胰腺形态发生改变,属于胰腺破裂,经手术证实,本组36例患者中,共5例患者胰腺破裂,采用CT诊断误诊1例。共3例患者的主要损伤部位为胆囊,3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均可见胆囊破裂,与手术病理结果完全一致。
表1 36例患者CT诊断结果和B超诊断结果比较[n(%)]
腹部创伤患者病情危及,病死率高,临床尽早明确诊断结果,及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是成功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相关临床数据调查结果显示,伴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不断升高,腹部创伤患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已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早期,B超是临床诊断腹部创伤患者的首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等应用优势,可快速明确患者肝脏、脾脏、胆囊等脏器的情况,但长期的临床应用发现,该种诊断方法在诊断肠、胰腺等器官损伤时则存在明显的应用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影像学资料清晰度差,故误诊率较高,较易引发医疗纠纷。
伴随着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阶段CT已在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较长一段时间的临床应用发现,CT可对患者机体器官及组织进行全面检查,并可以对得到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存储和三维重建,有利于临床医师明确患者相邻器官及组织的损伤情况,具有分辨率高、方便快捷等应用优势。但该种诊断方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应用局限性,如腹部创伤患者多为复合伤,疾病具有突发性,合并上肢创伤的患者,在接受CT诊断时,不能将上肢抬高,或患者受伤前曾大量饮酒,这些因素均可对获得的影像学资料的清晰度产生影响,导致影像学资料出现伪影,不利于临床医师进行诊断。
我院本次研究发现腹部创伤患者的除易发生脏器破裂外,还较易发生脏器血肿,采用B超对腹部创伤患者实施诊断,难以明确患者脏器血肿情况,而采用CT对患者实施诊断,则可有效避免误诊。此外,CT所具有的增强扫描功能,可使患者病灶的分辨率得到明显增强,清晰度增加,便于影像学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王浩宇[3]在对“探讨分析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发现,CT诊断腹部创伤患者的准确率可达90%以上,明显高于B超的诊断准确率。张奎涛[4]等在对“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时,所得结果证实了王浩宇所得研究结果的客观性。我院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6例患者CT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94.4%,B超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7.8%,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上述王浩宇、张奎涛等的临床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进一步证实了CT在腹部创伤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分析上述结果我院认为CT诊断腹部创伤,操作简单,准确性高,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具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参考依据,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显著。但该种诊断方法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应用局限性,建议医院影像科医师在对腹部创伤患者实施诊断时,充分考虑可能影响诊断结果准确性的因素,避免发生误诊,延误患者疾病治疗。
参考文献
[1]吴尚红.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2(22):5458- 5459.
[2]王波.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10(08):200- 201.
[3]王浩宇.探讨分析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6):144- 145.
[4]张奎涛,程鹏.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0):72- 73.
■其他论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