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民
摘 要: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只有关注细节,抓住关键时期言传身教,感染学生,主动联系家长,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加强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其终生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生;德育;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6-019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6.076
德育是通过养成教育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各种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在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由于学生分布面广、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子女的方法陈旧、监护人监管不力,学校的德育教育重智轻德,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给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带来特殊的影响。怎样才能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呢?我结合自己学校的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关键时期,严格要求
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农村学生的父母大多外出务工,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他们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吃饭穿衣,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针对这种现象,我校教师把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把习惯的训练贯穿于学生的一日活动之中,通过游戏、研讨、竞赛等形式来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懂得作为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学会用《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不断地自我警醒,并修正自己的言行。学校还通过国旗下的讲话、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团队活动、黑板报等形式营造浓烈的养成教育氛围,加强安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文化传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德育适时、有机地融合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关注细节,言传身教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的表率作用不可忽视。作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我们要注重细节教育,严格遵守学校作息制度,严于律己,维护公共秩序,言行举止文明大方。尤其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农村学生,父母的疏于管教,爷爷奶奶的宠爱助长了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他们平时在家里没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大部分很少拿起扫帚扫地,在早晨二十分钟时间内打扫教室,就有了一定的难度。对于这种现象,关键是指导方法,提高效率,并且每天对他们的劳动成果进行评比表扬,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劳动的积极性。同样的道理,教室内物品的摆放,学习用品的整理,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并作以示范,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很快便能领悟,再通过一些时间的强化训练,他们就很乐意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如此看来,教师的言语和行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地提高自我教育和学习的能力。
三、寓教于乐,感染学生
乌申斯基说:“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与其严肃地说上几十遍“上课不要做小动作、要认真听课”的话,不如用游戏、故事等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交流讨论中,明白道理,学会自我约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帮助学生能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我给他们演讲了“橡皮和花铅笔”的童话故事,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倾听,讲完故事后我鼓励习惯较差的学生说说,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喜欢?引导他们明白:上课专心听讲的学生是爱学习、守纪律、懂礼貌的好学生!接下来的日子里,在课堂上总能看到他们端坐的身影和专心听讲的神态。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既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意识和行为习惯,又建立了良好的班级风貌。
四、注重赏识,激励规范
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尽量多关心、多鼓励、多表扬。教师的一点儿表扬肯定,一个甜蜜微笑,一个会意眼神,都会让他们感到兴奋,感到温暖,感到成功,感到进步的乐趣,从而更加听话,守规矩,懂礼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时,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资源,巧设情景,给那些行为习惯差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同时加强学生干部的巡查、同学的监督,通过互查互评,督促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建立“班级好少年”评比栏,即对学生进行“安全、学习、纪律、卫生、助人为乐”等方面的评比,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张贴“笑脸娃娃”“智慧星”等进行奖励;在周末时进行总结,评出本周的“班级好少年”,在学期结束时,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并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善行故事,激励其他同学积极进取,使活动不断深化,让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在不断的肯定中朝着真、善、美的道德品质发展。这样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竞争,使每个学生时时处处都能自觉地管理好自己,又能监督好别人,也使少数没有达到规范要求的学生自省,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
五、家校合作,形成合力
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裕,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致使一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自卑、忧郁、拜金享乐,甚至有的学生校内与校外出现两重行为和处事作风,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如一个在学校听话懂事的好学生,回到家却是一个蛮不讲理的孩子,甚至有的学生出现张口骂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现象。为了扭转农村学生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学校可以通过净化教育环境,成立家长学校,开展家教培训讲座,与家长及临时监护人研讨子女教育的方法,更新家庭教育理念,要求家长做好孩子的楷模,从点滴的小事中使孩子耳濡目染。教师可以动员留守儿童的家长,如果家庭条件允许,孩子的父母尽可能地有一方留在家中照顾孩子的生活,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健康地成长。家长及临时监护人要经常与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联系沟通,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共同教育、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就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养成教育习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我相信,只要我们学校、家长、社会齐心协力,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我们一定会创造德育工作的新辉煌。
参考文献:
[1] 谢带群.浅谈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西江教育论丛,2005(1):23.
[2] 吴永平.浅谈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J].现代农业,2010.
Abstract: Mor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basic education, moral habits is of extreme importance to the growth of a person. Students could form good moral quality as long as we pay attention to details and builds a three way network among school, students and family.
Key words: rural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formative education
[ 责任编辑 张亚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