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秀珍
摘 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医疗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医学教育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医学教育在这一背景下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量“优秀医生”的重任,从“优秀医生”教育理念出发,对医用物理学教学进行改革,是目前医学教育中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指导思想。
关键词: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基本含义;课堂教学
医用物理学是物理学在应用领域的延伸,是物理学理论和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产生的一门应用学科。其发展是以普遍意义上的物理学理论和技术的进步为基础的。医用物理学的发展得益于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物理学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医用物理学的进步。在医学教育中,不同专业的教育都将医用物理学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类课程,是培养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对医学技术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客观上要求医学教育要应对新形势进行必要的改革,为此,卫生部在2012年提出了“卓越医生培养计划”项目,以期通过这一项目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专业人才。在项目推动下,一些医学类高校提出了“优秀医生”教育理念,作为指导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本文即从这一理念出发,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就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作简单的论述。
一、对医用物理学的认识
1.基本含义
对于医用物理学的含义很多研究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观点,综合参考这些对医用物理学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的医用物理学实际上就是普遍意义上的物理学的延伸,是一般物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它实际上是建立在物理学基础上的一门应用型自然科学。目前在医学临床诊断、治疗方面普遍采用的各种窥镜、微波、超声、激光、核磁共振、核医学、断层显像等技术都是物理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在医学上运用的例证。医用物理学的发展得益于医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物理学的进步又反过来促进了医用物理学的进步。在医学教育中,不同专业都将医用物理学作为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医学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2.物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物理学是以具体物质的基本属性和运动规律作为研究目的的一门自然科学。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然科学的应用领域得到空前的拓展,于是在物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许多与之相关的“边缘学科”,例如,生物物理学、物理化学等。医用物理学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它是现代物理学和医学结合产生的一个交叉学科,作为医用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的每次重大发展和进步都带来了医学的巨大发展,促进了医学诊疗技术的根本性变革。而医学则是以人体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生命科学,医学所研究的人体生命现象实际上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在人类生活的世界中,任何生命现象都必然会和相应的物理过程联系在一起,而对生命现象本质的揭示也就不可避免地会用到物理学的方法。由此可见,物理学与医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这为医用物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目前医用物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教学薄弱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需求的增加,医学院校扩大了医学专业的招生规模,这直接造成了医学专业学生人数迅速增加,而与之相应的在高校从事医用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就造成医学院校中从事实验教学的教师超负荷工作。而且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实验器材的数量有限,同一个教师的实验教学往往具有很高的重复性,通常教师为了满足每个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实验,教师不得不将同一个实验讲解和指导数十遍,而且越往后的学生往往在前面的学生做实验时就已经耳濡目染了许多次,轮到自己时兴趣已经大大减弱了,积极性严重不足。目前实验教学面对的教师少、设备数量少、学生人数多的尴尬局面直接造成了医用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环节成为教学的薄弱一环。
2.教师知识构成存在缺陷
目前多数讲授医用物理学的教师都是普通物理学专业出身,物理学知识丰富,但是医学知识严重缺乏,而医用物理学又不是单纯意义的物理学,是物理和医学结合的交叉学科,这一学科特性决定了其讲授者要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以便在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讲解。但是在目前该课程的讲授中显然缺乏这种兼具两种领域知识的教师,这就造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实际上是给学生讲授物理知识,也就是说学生拿的是医学物理的教材,而教师实际讲授的知识却是完全地地道道的物理知识,医学专业特点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知识讲授与医学专业渐行渐远。我们经常听见医学专业的学生抱怨物理难学,但是又与自己的专业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不能将物理学知识和医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3.课堂教学模式僵化
我们知道高校的课堂教育中,很多学科教育实际上还是采用中学阶段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在目前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中,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仍然还只停留在这一模式上,还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完全是以中学阶段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教大学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全没有被激发出来,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基于“优秀医生”理念的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
优秀医生的培养途径有两个:一是高等医学专业教育;二是从事医疗工作后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和积累。在这两个途径中,专业教育的作用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认为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医生”就必须在“优秀医生”理念指导下针对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
1.改革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无论是医学还是物理学都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较高。针对目前医用物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实验教学加以改革,提高实验教学的水平显得非常紧迫和必要。一方面,针对实验教师少的问题要尽可能通过招聘引进、在岗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构建一支数量能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为实验教学的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创造条件,扩大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的空间。学校要提供学生对实验类型和层次进行选择的自由度和权利,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师资状况、实验条件以及生源状况等因素灵活设置实验课程。例如,虽然课时规定了学生的实验课程只是要求做六个实验,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学校实验室还是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实验项目和不同层次的实验供学生自由选择。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设备,避免出现部分实验设备过度利用、部分实验设备却长期闲置的现象出现。而且通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实验,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同时也有利于多方面培养的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
2.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在医用物理学教学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最终都是要靠教师来完成,因此,教师的素质是医用物理学教学能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医用物理学和一般的物理学教育不同,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基础物理知识,同时还要掌握相应的医学知识,以便能在教学中将物理知识和医学知识有机结合,教学内容真正做到与医用物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相符,而不是借医学之名行物理之实。而目前医用物理学教师队伍存在着知识结构缺陷的现实窘境,教师物理知识丰富,医学知识却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不容乐观,成为阻碍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从培养“优秀医生”理念出发,在医用物理学教学改革中,要将建设一支学历层次高、懂医学、懂物理、知识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放在突出位置来抓,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促进医用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学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引进具有较高素质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在岗培训、进修以及交流学习等方式为医用物理教学的教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让那些物理学专业出身的教师通过后期学习培训掌握专业教学所需的基本医学知识,使其在实践教学中能够将物理学和医学知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医用物理学教学。
3.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的医用物理学课堂教学模式普遍较为僵化,还是停留在教师利用教材直接向学生讲授知识点,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与学生重复的练习达到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没有在教学中得到体现,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进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探究兴趣的基础上,采取案例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案例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围绕教学内容和目标提出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展开讨论,作出自主判断,并探寻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转而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教学为基本方法、以分组讨论为补充的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医用物理学是医学和物理相交叉的一门学科,是物理学在医学领域的实际应用而产生的一门实用型学科。在医学专业教育中,医用物理学是一门基础性专业必修课,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强的基础性作用。在目前的医用物理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知识结构缺陷、实验教学水平低下以及课堂教学模式僵化等一系列不足之处,这给医学教育为社会培养“优秀医生”目标的实现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从我国医学教育和社会对医学人才需求的长远目标来看,根据目前医用物理学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性地加以改进,是提高医用物理学教学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的必然途径。
参考文献:
[1]唐伟跃,李云涛,刁振琦,等.卓越医师教育背景下医用物理学课程改革与建设[J].中国医用物理学杂志,2012(6).
[2]杨能勋,刘竹琴.医用物理学实验[M].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3]许贺菊,黄洪云,高永春,等.提高医用物理学教学效果的探索[J].物理通报,2013(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