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出发,阐明了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的每一阶段的内涵及意义。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是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五段教学法。19世纪形成的五段教学法直到现在还能见到它的影子。
一、赫尔巴特教学论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一)统觉论
所谓统觉,即新观念为已经存在于意识中的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赫尔巴特认为,任何观念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而总是与其他观念相互联系,组成一个“观念团”,这个观念团通过统觉过程把与之一致的新观念吸收进来,不断扩大和完善,以至形成观念的体系,最终形成统觉团或“思想之环”。赫尔巴特认为,学习和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统觉过程,是一个统觉团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具体包括四个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这四个阶段就是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
(二)兴趣说
在人的观念活动的过程中,兴趣既是统觉的基本条件,又是智力活动的前提。赫尔巴特认为人的兴趣是一个由“专心”和“审思”共同组成而又相互矛盾的心理活动。“专心”是指集中于某一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要求深入钻研教材,力求清晰地认识个别事物。
二、赫尔巴特的形式阶段理论
当赫尔巴特提出将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之上时,他实际上将教育学建立在他所经营的以“明了—联想—系统—方法”为思维过程的心理学之上,这使发展学生的思维问题第一次正式地获得了形式化的思维步骤以及相应的教学程序。按照杜威的看法,“赫尔巴特的伟大贡献在于使教学工作脱离陈规陋习和全凭偶然的领域。他把教学带进了有意识的方法的范围,使它成为具有特定目的和过程的有意识的事情,而不是一种偶然的灵感和屈从传统的混合物。而且,教学和训练的每一件事,都能明确规定,而不必满足于终极理想和思辨的精神符号等模糊的和多少神秘性质的一般原则。他抛弃形式训练的理论,这种理论主张,我们有许多现成的官能,可以通过联系任何材料得到训练。他十分重视注意具体教材,注意内容。赫尔巴特在注意教材问题方面比任何其他教育哲学家都有更大的影响,这是无疑的。
在赫尔巴特看来,学生在接受新事物时,总有一条明显的思维主线,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教育性教学的条件是注意与统觉,在教学中必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同时必须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掌握新的观念,教师运用叙述教学法、分析教学法和综合教学法,使学生通过专心达到“明了”与“联想”,通过审思达到“系统”和“方法”,这就是著名的“四段教学法”。
(1)明了。“明了”是了解新出现的个别事物,它相当于出现某种新“问题”。这是教学过程的第一步,由教师传授新教材。为了使学生真正明了个别事物,教学速度必须放慢一些并尽量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小步骤。要求教师在讲解时应尽量明了、准确、详细,并和儿童意识中相关的观念(已掌握的知识)进行比较。教师主要采用提示教学,也可辅之以演示,包括实物挂图等直观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明了新观念,掌握新教材。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状态是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其主要表现为注意,注意教师对新教材的提示,集中精神对新的概念、教材进行钻研,努力明了新概念。
(2)联想。“联想”是将新出现的个别事物与经验观念中的原有事物联系起来考虑,初步形成新旧事物之间的某种暂时的“关系”,它相当于针对新问题而初步提出某种“假设”。赫尔巴特将这种从明了到联想的心理活动称为“专心”。学生此时的心理状态是处于动态的专心活动,这种钻研活动可使学生新掌握的观念、教材与以往已有的观念之间产生联系。由于新知识与原有知识间的联系开始时尚不清晰,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心理表现为期待,希望知道新旧观念联系起来所得的结果。教师应采用分析教学,和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自由谈话,引起统觉过程,使新旧知识产生联合。
(3)系统。赫尔巴特讲的“系统”是针对初步形成的新旧事物联系(假设)进一步检查,使新旧事物处于恰当的位置。经过“联想”阶段后,学生的新旧观念、新旧知识已经产生了联系,但还不系统,需要一种静止的审思活动。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在新旧观念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并寻求结论、规律。学生心理状态是处于静止的审思活动,心理上的特征是探究。教师可采用综合教学,通过新旧教材对比联系,将知识形成概念、定义、定理。
(4)方法。“方法”是通过重复推广应用,进一步验证原来假想的关系。赫尔巴特讲的“方法”即“应用”(或练习),比如作业、写作与改错。让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中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提升、抽象,“因为这里可以表明学生是否正确地把握主要思想,能否应用它们。学生心理状态是学生对观念体系的进一步深思,表现为一种动态的审思活动。学生会产生把系统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要求,其心理特征是行动。教师可采用练习法,指导学生通过练习、作业等方式将所领会的教材应用于实际,并发展逻辑地进行思维的技能。
赫尔巴特将系统与应用一起视为“审思”活动,它是由明了—联想构成的“专心”活动的延续。他认为教学的步骤应该是一个从专心到审思的过程,“专心活动应当发生在审思活动能够之前”,必须使两者尽可能地相互接近,而审思又可变为新的专心,专心与审思必须交替进行。这个教学过程即是一个观念运动过程,通过清楚阶段使个别的观念明确清楚,通过联合阶段使许多个别的观念得以联合,通过系统阶段使已联合的许多观念得以系统化,通过方法阶段使系已统化的观念进行某种运用,以便使之更为牢固和熟练。赫尔巴特的四阶段理论事实上就是教师呈现新教材,并且让学生感知这些教材,进而使新旧知识互相“融合”并使知识系统化,然后通过“学习”等手段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后来,他的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比较、总括、应用五段,称五段教学法。19世纪形成的五段教学法,直到现在还能见到它的影子,甚至很多学校还完全按照他的关于讲课的程序和步骤在进行着21世纪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元训.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的基础[M].华夏出版社,1987.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冯克诚.赫尔巴特教学思想与教育论著选读[M].北京:中国科学环境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崔凤(1991~ ),女,汉族,山东青州人,在读研究生,单位: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方向: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