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莎士比亚作品中超自然因素的作用

2016-05-10 09:06胡志贤
速读·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麦克白女巫

胡志贤

摘 要:莎士比亚戏剧常有对巫师、鬼魅、精灵、预言等超自然因素的直接或间接描写。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中超自然因素的使用十分经典。本文以剧中三个女巫形象为例,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以及时代背景的追溯,剖析其在有限篇幅中对情节推动、人物塑造以及气氛营造等方面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女巫;超自然因素;麦克白

超自然因素,是指科学无法解释的,超越自然法则之外的事件或现象。在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将近一半作品运用到超自然元素,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界中根本不存在的事物,如鬼魅、精灵、仙子;二是拥有法术或预知祸福等超能力的现实中的人,如巫师、术士、预言家;三是一些异常的自然现象,剧中人物给了他们超自然的理解,认为是命运或者事物发展方向的预兆,而其后一一获得应验。通过在作品中引入这些超自然的因素,魔幻世界与现实世界实现互动,戏剧的表达空间能得到进一步的扩充。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格林布拉特就指出,巫术对于莎士比亚来说是激发他想象力、创造力的催化剂,是“他为了取得强大的剧场效果而利用的一种集体性骚乱”。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也是其中气氛最阴沉的一部,主要讲述了原本英勇善战的苏格兰将军麦克白禁不住权势的诱惑,弑君篡位,滥杀无辜,最终落得众叛亲离,身首异处的惨淡下场。本剧的超自然因素主要是三个女巫和苏格兰将军班柯的鬼魂。其中三个女巫虽然在全剧仅出场四次,却贯穿始终,成为推动戏剧情节发展的重要角色。女巫们所作预言本身就是麦克白内心潜意识的外化。莎士比亚通过对女巫这一角色的设置,为全剧营造阴森灰暗的气氛,暗示了麦克白的悲剧命运,同时也暗喻十七世纪风起云涌的英国社会。以下本文将分四部分对其作用作详细分析。

一、推动情节发展

三个女巫出场四次,每次预言,都是麦克白一步步走向悲剧的催化剂。

第一幕第一场,三女巫在荒原上等待与麦克白相见。三人在电闪雷鸣中合唱“美即丑恶丑即美,翱翔毒雾妖云里”,犹如咒语一般,为主人公麦克白的形象由美到丑,由英勇忠诚、受君主信任到因利欲熏心、众叛亲离埋下伏笔。这次相见是女巫们的有意安排,预示着麦克白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第一幕第三场,三女巫在荒原上与麦克白正式相见。女巫甲、乙、丙依次祝福麦克白,称呼他为“葛莱密斯爵士”、“考特爵士”以及“未来的君王”。葛莱密斯是麦克白原来的封号,因为平定叛乱有功,麦克白随后被国王邓肯册封为考特爵士。女巫的第一个预言应验,让麦克白看到成为国王的可能。但女巫同时预言班柯的子孙将要君临一国,搅乱了麦克白内心的平静,情节发展来到关键的分水岭。

第三幕第五场是三女巫与掌管幽灵与魔法的女神赫卡忒相见。“我现在乘风而去,今晚我要用整夜的工夫,布置出一场悲惨的结果……让种种虚妄的幻影迷乱他的本性;他将要藐视命运,唾斥死生,超越一切的情理,排弃一切的疑虑,执着他的不可能的希望……”。赫卡忒是女巫之上的神,她的命令让女巫们的引诱行动升级,并点出“自信是人类最大的仇敌”。过分的自信即为自负,从自信攻破麦克白的心理防线,麦克白悲剧的不可逆转。

第四幕第一场,彼时麦克白已夺取王位,可篡位的行为让他一直处于极度恐惧与不安中。麦克白已然完全听信女巫,主动请求女巫回答自己的困惑。女巫请来三只幽灵提出建议:“留心麦克德夫,留心费辅爵士”;“你要残忍、勇敢、坚决”;“你要像狮子一样骄傲而无畏,不要关心人家的怨怒,也不要担忧有谁在算计你”这三个建议的诱导是压倒麦克白人性的最后一根稻草。麦克白最终为巩固统治地位,走向排除异己、滥杀无辜的血腥统治之路,是为本剧的高潮。“因为没有一个妇人所生下的人可以伤害麦克白”;“麦克白永远不会被人打败,除非有一天勃南的树林会冲着他向邓西嫩高山移动。”女巫的又两条预言被麦克白当作金刚罩,他自恃得神力庇护而无所畏惧,屠杀麦克德夫的妻儿,突袭麦克德夫的城堡,最终激起群臣的反抗,并在大战中兵败如山倒。女巫的预言其实应验,因为麦克道夫为不足月从母亲的子宫中剖出,而麦克道夫的军队手执树枝前进,就像勃南的森林来到邓西嫩山下。从麦克白听信女巫,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女巫的预言上的那一刻起,悲情的结局已经注定。

二、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

英国著名莎学研究专家布拉德雷曾这样评论《麦克白》的创作手法:“莎士比亚在本剧中如此频繁地使用这些超自然因素不是偶然的,它可以帮助激活对隐藏在人心里而毫无觉察其影响的力量的隐约的恐惧感。”其实,女巫或者她们所作的预言本身并非是导致麦克白命运悲剧的真正原因,真正击溃麦克白的是他不为己知的野心。而这种野心女巫和麦克白夫人都知道。当他犹豫是否下手谋杀国王邓肯时,其夫人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不敢让你的行为和勇气上跟你的欲望一致吗?你宁愿像一头畏首畏尾的猫儿,顾全你所认为生命的装饰品的名誉,不惜让你在自己眼中成为一个懦夫,让“我不敢”永远跟在“我想要”的后面吗?”可见麦克白性格里一直有软弱、矛盾的一面。

女巫的话是蛊惑,是诱导,将麦克白内心最隐秘的世界展现在他自己面前,让他在善与恶的较量中无所适从。女巫的预言暗合麦克白的内心欲望,所以才会一拍即合。女巫第一次与麦克白相见,预言完即隐去,没有留下任何指示。麦克白说“我倒希望她们再多留一会儿”,显然女巫的话已经引起麦克白注意,他迫切希望通过女巫的神秘力量获取更多消息。第一个预言“成为考特爵士”的应验让麦克白获得“自信”,让他见识到女巫的灵验预言,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内心的欲望之门、野心之门。杨周翰这样评价女巫:“他们是恶的女仆,谁要是为他们的妖言所惑,谁就连灵魂带肉体一齐沦于灭亡。”其后麦克白的表现正中这些邪恶力量的下怀。他的野心和欲望的不断膨胀,一步步走向夺取王权、巩固王权的血腥之路,也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邪恶成功吞噬了忠良。

其实女巫的预言灵验与否关键取决于麦克白自己。因为虽然预言告诉了他未来的可能,却并未明确指示他达成的方法。作为恶的化身,女巫不同于希腊悲剧中笼罩一切的命运女神。她们的蛊惑只对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有效。

班柯和麦克白一同被女巫预言。班柯把女巫比作“怪物”,而麦克白评价:“她们是具有超越凡俗知识的”。班柯面对女巫们的预言时冷静自持:“可是这种事情很奇怪;魔鬼为了要陷害我们起见,往往故意向我们说真话,在小事情上取得我们的信任,然后在重要的关头我们便会堕入他的圈套。”而麦克白则沉浸在预言的美妙未来中。“两句话已经证实,这好比是美妙的开场白,接下去就是帝王登场的正戏了。”这句旁白将麦克白篡位夺权的想法展露无遗。他甚至急不可耐地写信给自己的夫人:“我想我应该把这样的消息告诉你,好让你不至于因为对于你所将要得到的富贵一无所知,而失去你所应该享有的欢欣。”言语间显得志得意满,对于王位十拿九稳。

罗宾·布里吉斯如此评价女巫:“她们让人类惯有的防御之墙开了如此一个口子,以至于魔鬼在我们体内爆发,它引诱我们的灵魂,折磨我们的身体,玷污我们的信誉,让我们去占有邻居的财产,他让我们显出真实的狂暴,好像那不可见的世界正在具体化,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陷入困苦的境地。”女巫在此处的作用是让人物看清自己,同时也让读者看清人性。

三、营造戏剧气氛

超自然因素的运用有助于营造气氛,增加神秘感。

其实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不乏超自然的因素,如《哈姆雷特》中的鬼魂——老哈姆雷特的形象。当然鬼魅与女巫并不属于同一类的超自然因素,但本质上讲,他们在作品中所起到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即通过魔幻世界与对现实世界的介入,扩充戏剧的表达时空。如果说《哈姆雷特》中的鬼魂是以一个正义之姿出现,去引导真相的发掘,在戏剧中充当一种“正面”角色的话,《麦克白》中的女巫则毫无疑问是兴风作浪、颠倒美丑、制造混乱的邪恶象征。三个女巫形容枯槁、服装怪诞、不男不女,而且仅仅因为水手妻子没给自己几粒栗子吃就要别人终夜难安,心肠歹毒。

查理德·威尔逊指出,这是“英语戏剧中第一次把女巫聚集成一组的形式来呈现”。三个女巫同时作法在舞台效果来讲会更具戏剧性。女巫的每一次出场都是在荒原,都伴随着电闪雷鸣。这些场景的设置营造出一种强烈的不祥之感。同时莎士比亚用很多黑色的意象去塑造和强化女巫的黑色形象。例如,三个女巫各配有一只精灵,女巫甲是狸猫精,女巫乙是癞蛤蟆,女巫丙是一只怪鸟。在女巫的最后一次出场中,作者更加入很多巫术的细节。如:“沼地蟒蛇取其肉,脔以为片煮至熟”;“海底抉出鲨鱼胃,夜掘毒芹根块块;杀犹太人摘其肝,剖山羊胆汁潺潺”;“土耳其鼻鞑靼唇,烈火糜之煎作羹;猛虎肝肠和鼎内,炼就妖丹成一味”。女巫熬制魔药的原材料来自蝾螈、蜥蜴、蝙蝠、蝮蛇、蚯蚓等带有恐怖、黑暗色彩的动物,衬托出女巫们从事的是黑暗、血腥的勾当;女巫们多次合唱“不惮辛劳不烦,釜中沸沫已成澜”,表明她们的终极目标是“炼为毒蛊鬼神惊,扰乱人世无安宁”。这些细节的设置充满画面感,渲染了阴森恐怖的气氛,暗示了全剧的悲剧性。

四、反映时代背景

莎士比亚在作品中频繁运用超自然因素,除了戏剧张力上的考虑外,还是对“复杂斗争和文化和谐的极其敏感的记录”,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麦克白》创作于1606年。在1500年到1650年间,欧洲人普遍相信魔鬼、巫术的存在。魔鬼、巫术成为社会精英、教会僧侣和世俗文人的一种文化产物。莎士比亚对超自然因素的运用不仅仅为了迎合读者,更是对社会整体思想环境的展现。剧中丑陋而邪恶的女巫形象与当时民间对女巫形象的普遍认识相符。在第四幕第一场中,近乎癫狂的麦克白评价三个女巫为“这些神秘的幽冥的夜游的妖婆子”,既可看做是对女巫来无影去无踪、让人陷入疑神疑鬼的心理状态之中无法脱身的邪恶行为的“控诉”,也可见近代欧洲对于巫术等超自然力量的恐慌。

在《麦克白》中,女巫一开始就合唱到:“美即丑恶丑即美”,象征着这是一个是非不明、颠倒黑白的时代。伴随着女巫的出现,主人公麦克白的性格急剧转变,整个戏剧笼罩着一股阴暗幽森的气氛,暗示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英国社会的动荡不安。其实,女巫在戏剧中除了是邪恶的代表,更像跳梁小丑一般的角色。虽然女巫成功蛊惑麦克白,使之成为自己邪恶行径的同谋,麦克白因为内心欲望的膨胀也确实接连做出了谋杀国王邓肯、暗杀班柯、捕杀费辅爵士及其妻儿等一系列血腥残忍的行为,但最终还是邪不能胜正。所谓因果不虚,善恶有报。邓肯之子马尔康在第四幕第三场结尾处的话道出了莎士比亚作为一个人文主义作家对于混乱社会现实坚定的信念:“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的”。

总的来说,《麦克白》是一部经典的引入超自然因素的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三个女巫虽然在剧中着墨不多,但既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贯穿全剧的线索,是主人公麦克白内心世界的外化。同时,其对于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戏剧神秘气氛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世界虽无巫术,但文学作品中的这些超自然成分还是有一定的价值与存在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汤平.魔幻与现实: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5.1

[2]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6

[3]万鹏杰.《麦克白》中女巫形象的作用诠释[J].外语研究,2005(3):70-72

[4]朱云涛.论莎士比亚剧作中超自然成份的思想根源及其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120-122

[5]陈振华.评莎剧《麦克白》中的女巫[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1):33-35

[6]薛琴.析超自然因素在悲剧《麦克白》中的作用[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5(3):60-62

猜你喜欢
麦克白女巫
论《麦克白》的悲剧艺术
女巫来过梦里
女巫的扫把
谈麦克白“选择”的悲剧
萌女巫与魔法猫
麦克白欲念产生因素的分析研究
萌女巫与魔法猫
萌女巫与魔法猫
萌女巫与魔法猫
麦克白夫人
——他者形象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