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宇
摘 要:近来青少年犯罪率日渐上升,犯罪的手法也愈加残忍,针对这一社会现状,我们不得不进行反省和思考。为什么随着现在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青少年的犯罪率却逐年上升。本文先由一个经典的案例分析入手,通过深入挖掘分析隐藏在嗜血杀手背后指引他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心理活动,来阐述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多注意哪些方面或是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来使他们在心理上认识到犯罪的错误性。从而在根本上预防了青少年犯罪。对于这些方式方法本文将进行详细的介绍。
关键词: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预防
概述:儒家说,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是善良的,但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所受的教育不一样,久而久之不同的人生经历就会影响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当个人的心理走向极端化而又得不到疏解,慢慢的就会形成一种病态的心理状态,从而诱发犯罪行为,我们称这种诱发犯罪的心理为犯罪心理。因而探究受刑人的心理状态,研究了解诱使他们走向犯罪的心理导向是怎么样形成的,这对我们以后预防犯罪有极大的帮助。虽然这些受刑人不爱坦诚自己的心理,但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受伤害,我们还是得专研他们的心理动向,了解他们的心里动态,做好研究犯罪心理学的工作。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崇尚暴力,武力解决一切的思想严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及早的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引导他们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防止他们走向犯罪的道路,本文将给出犯罪心理的案例分析和如何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等个人看法。
一、经典案例分析
(1)案例介绍:2003年11月12日黄某涉嫌故意杀人被刑事拘留,同年12月26日执行死刑。自2001年9月至2003年4月,短短两年时间利用其杀人工具“智能木马”致17名无辜青少年死亡1人重伤。后因最后一个被害人张某的成功出逃而落入法网。黄某利用家里的面条机改造而成的“智能木马”,把从网吧游戏厅录像厅带回来的未成年男性以玩游戏为名将其骗至“智能木马”上,将其勒死,分尸,把衣物焚毁。随着一次次杀人的成功,成功的刺激了黄某的内心,他不在满足杀人分尸,他要折磨他的猎物。就这样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随之逝去,直到张某的出现。张某在躺上智能木马后发现自己上当了,他没有哭闹,而是积极的和黄某交谈,求他放自己一条生路,也正是张某与黄某的不断的语言交流,使黄某的心动摇了,在折磨了张某四天的时间后,可能是因张某的那句‘你放了我吧,等你以后老了我养你‘感化了黄某这颗冰冷的心,于是他心甘情愿的把身负重伤的张某送回了平舆县,随后被捕。
(2)杀人动机:在黄某被问到杀人动机时,他说,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刚巧在庙会看了《自由人》,他深深的被里面的冷面杀手所吸引,觉着杀手特别酷,敢杀人的就是大英雄。就这样他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杀手梦,也是他有犯罪动机的萌芽时期。而这,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隐藏在黄某的心里,只待时机成熟这颗定时炸弹就会以极大的杀伤力爆炸。
(3)犯罪心理成因:从小家境贫困,没有受到过良好系统的教育,加之还经常被身旁的人欺负嘲笑,使他性格变的孤僻冷漠,喜欢独来独往。就这样黄某在缺乏知识,关爱和在暴力影片的陪伴下慢慢长大。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讲,一根不断压缩的弹簧压力越大反弹效果就越好,当暴力信息或刺激传入心季时,人就会高度紧张这时血管是收缩的,当紧张过后,血液喷张,势必会带来顺畅和释放的体验。①长期看暴力影片,想要模仿里面冷面杀手的欲望就会愈加强烈这无疑是造成他最后走向犯罪道路的催化剂。
(4)总结:犯罪人在犯罪决意和动机形成,预备和实施犯罪的一系列过程中,始终不间断的有着犯罪动机和反对犯罪动机的冲突时,当两者互相异位时,罪犯的决意和动机则将消弱甚至消失,从而主动放弃实施犯罪。在这种场合,犯罪的机会和客观条件虽然存在,但犯罪人主观上已无犯罪意念和动机,故此是放弃实施犯罪应视为主动放弃。②最后黄某主动放弃杀害张某。黄某的放弃犯罪并不能说明他可以原谅,但是这也反应出了他没有完全泯灭人性,在他心里还有恻隐之心,还有生命可言。假如在他青少年时期,得到良好的教育,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懂得法律的百密而无一疏。在他犯罪心理刚刚萌芽之时就扼杀在摇篮中,就不会有17条正值青春美好年华的生命惨死在他的“智能木马”之下,就不会有17个破碎的家庭每每在夜深时想起自己孩子的悲惨遭遇而默默流泪。因此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青少年身心矛盾与犯罪的关系
青少年时期,心理上的发展和生理上的急剧变化、突飞猛进的发育不能协调同步,表现出较明显的身心矛盾,既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与生理发展相对于超前的矛盾。
1.孤独感与现实的冲突
随着青少年成人感逐渐增强,希望能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以维护自尊。如果他们没有受到一定的尊重和维护,经常被老师家长训斥,这样在他们的心里就会不自觉的把自己封闭起来,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就如上述案例黄某,从小就备受欺凌,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爱护和疏导。慢慢的,他就会习惯一个人的孤独也会变得更加冷漠,没人关心他他又何必在乎别人这种思想很容易侵占他的思想,以致他轻松杀死17人却也表现事不关己的样子。
2.好奇心与辨别能力低的冲突
青少年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好奇,对自己不知道不了解的新鲜事物总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和认知能力差,很难在良莠不齐,鱼目混杂的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东西。往往会被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的不良文化所影响,而此时的他们以偏概全,固执己见,符合他们自己的兴趣就毫不保留的吸收,这样自然而然会在这些不良文化影响下走向犯罪道路。在一定程度上黄某早期看的《自由人》是影响他犯罪的主要原因。
3.模仿性和自控能力的冲突
模仿和受暗示是青少年一种典型的行为方式。青少年尤其是十八岁以下,很容易模仿他人和受暗示而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一些电影,电视,录像,小说和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色情的情节极易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从而发生模仿犯罪行为。尤其是一些暴力行为,如本文案例。在近年来发生在国内的校园暴力行为真的是层出不穷。从东北漠河到云南腾冲,从山东青岛到新疆石河子,从国内到国际暴力事件似乎就像一个魔咒一样紧紧的箍住我们国家的孩子的身上。先不说这些扮演霸凌的孩子,就那些被打得很惨的受害者,这无疑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不小的阴影,这种阴影不是说去除就能去除的,需要家长老师的共同努力。倘若这些受害者们选择了逃避,选择了仇视社会,这样长期下去十分有可能发展成犯罪心理,会给社会带来不小的伤害。
再说这些校园霸凌,他们从小就这样肆无忌惮的肆意伤害其他的同学。如果他们没有接收到相应的惩罚,他们就会觉着这样做无所谓,无非是多赔些钱罢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在校园欺负同学也许可以赔些钱了事,如果长大成人到了社会上呢,如果以后不是拳打脚踢,如果以一些器械作为工具呢,那么后果还是能赔些钱就能了事的么。
4.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冲突
青少年时期正是我们人生的春天,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向往和希望,因此,青少年时期愿望多却又是那么不切实际。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青少年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当个体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往往靠想象来实现自己的伟大蓝图,靠心里的幻想来构造将要达到的目的,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当现实的无情打破了他们的美好的梦时,他们会陷入不安和苦恼中,有的青少年难以从自己的幻想中解脱出来,慢慢的精神上就会发生了变化,他们把自己的自己梦想的破灭怪罪于社会和其他的人,这样他们就会把这种不满的情绪通过报复社会表现出来。在开始的小打小闹中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随着胆子越来越大他们就会做出拿人钱财取人性命的犯罪行为来。
三、针对预防青少年犯罪给出几点建议
1.自我预防
青少年应当较早的接受相应的法律道德教育,从小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这样能够增加自己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认识,提高自己对不良事物的认知和抵御能力。青少年应该经常参加团集体活动提高自己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这样也会增加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能够降低他们因缺失责任感而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当青少年遇到校园霸凌事件或是其他心理健康的问题时应该及时的寻求心理老师或是家长的帮助,切不可憋在心里默默地承受,自己默默的承受只会把自己推向极端,这是做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险信号。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们都比较爱面子,学校可以采取网上心理咨询或是匿名咨询信的方式来鼓励孩子们敞开心扉,及时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在心理上帮助他们避免误入歧途。青少年应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而不是在监狱中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懊悔终生。
2.家庭预防
家庭教育对去青少年的犯罪也有着不可切断的联系。早期的家庭教育一般就是青少年以后的行为准则,因此家庭教育的好坏就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建议家长应做好模范作用,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把一些不良的嗜好和恶习改一改,如若很难改的话也尽量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展示自己的不良行为,以防孩子的模仿。然后,家长要用正确科学的方法管理孩子,不应该动辄打骂,尤其是在一些公共场合一定要给孩子留下面子,防止他们出现逆反心理。我个人是支持体罚的,不过一定要适度不能够经常性的体罚。体罚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知道自己做错了而不是让他们仇恨父母,所以体罚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比如说原则上的问题一定不能手软,如果这时候家长手软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就前功尽弃了,就是需要家长们的掌握。最后就是家长要和学校建立一定的联系,如果有发现孩子的不正常行为,校方和家长应先取得联系,二者先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合力,将此力用在孩子的身上,可以有效的避免孩子因为极端化而产生犯罪心理的萌芽。
3.学校预防
学校是大多数青少年接受教育,广交朋友的地方。也是许多青少年受伤害和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地方。现在校园应该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素养的培养,给青少年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这种事情不是喊喊口号就好,现在许多学校就是只是喊喊口号,一些心理咨询老师和一些道德法律课根本就不开设,即使有大部分也是一些类似空头支票的东西。要想切实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学校必须拿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们播放一些忏悔录,道德与法之类的法制节目,为了不使他们模仿尽量避免一些血腥的案件,只有学校重视了,孩子们才会重视。还有就是学校要完善自己的校规校纪,现在校园霸凌事件层出不穷,学校不能再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而低调处理了,那些校园霸凌的实施者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不可以靠赔钱息事宁人,更不可靠潜规则而让霸凌的实施者逃避责任,这不仅会给受害者心理带来巨大的不公平还会助长霸凌者的嚣张气焰,这样不仅不会制止这种霸凌事件的发生还会让霸凌事件继续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可想而知等霸凌者走向社会,会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危害。希望学校可以在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校规校纪,给孩子们一个安定的环境生活学习,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结语
黄某的案例给了我很大的触动,犯罪的心理不是一天形成的,那种对生命的漠视和对自己的不负责任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还有一些类似“雨夜屠夫”之类的案例让我感觉这一切犯罪心理形成的根源都在他们青少年时期所接触的事物。虽然他们青少年时期没有表现出犯罪的意向,但是这种犯罪的意识已经初步形成,如果老师和家长及时发现并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这些不正确的意识就会慢慢的打消,避免他们走向犯罪道路。我们应致力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和心态去教育和指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远离违法犯罪行为,远离监狱的四方天。
参考文献:
[1]梅传强《犯罪心理学》、2003
[2]王长征《一步之差犯罪心理冷思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