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贤友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综合型科学课程的师资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师院校应当及时革新科学教育课程,构建合理的学科体系。当前,高师院校科学教育课程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中还存在着缺乏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协调性较差、忽视专业实践、师资力量短缺等问题,这无疑对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在分析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争取社会的认同和支持、革新课程设置体系、明确专业设置目标、加强专业课程管理等具体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高师院校;科学教育;课程改革
当前,分科培养的师资策略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需求,社会需要更多的综合性科学课程专业教师。随着新的课程设置方案的普及和推广,我国中小学校对专业科学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将逐年增大。因此,我国高师院校必须及时革新传统的分科培养模式,采取多样化教学模式,培养一批符合中小学发展需求、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掌握综合性科技知识、具备高超的课外活动组织能力的专业教师。同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师范类院校应当密切关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并据此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培养目标,并改革教育模式。”因此,高师院校加快推进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当前高师院校科学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过于关注“学科本位”
相较于其他学科,科学课程更加注重整体规划和统筹设计,重视各个领域知识的交融和渗透。因此,高师院校的科学教育课程设置应当将各领域知识、概念、原理联系起来,并构建开放型的知识体系。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科学教育课程并未满足这一客观要求,依然过于关注“学科本位”。首先,学时较多,造成学生负担过重。调查显示,许多高师院校每周平均30个课时左右,每学期要学习八门课程,这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其次,化学、教材教法、物理、地理、生物等科学教育专业基础课程,都实行“拼盘式”教学,将这些课程安排在不同学期,这显然不利于学科间的交叉。再次,在科学教育课程设置上具有较强的功利性。由于高师院校各个院系的利益分配或办学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各个学院在科学教育课程设置上也各有偏重,例如,物理学院开设的科学教育课程,在课时和学分上面都更加倾向于物理学科,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科学教育知识体系。
2.缺乏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
由于科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还缺乏统一的国家标准,因此,大部分高师院校在科学教育培养目标设置方面“各自为政”,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显然不利于科学教育人才的培养。例如,有的高师院校将科学教育的目标确定为“在培养中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同时,还培养地理、物理、化学等分科教师,以及科普教育者”。有的高师院校将“培养中小学综合科学课程教师”作为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显然,当前各个高师院校缺乏明确的科学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这无疑会影响该专业的课程教学实践和课程体系构建,导致科学教育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科学教育人才,同时也导致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3.忽视专业实践
相较其他学科,科学教育课程具有更强的实践性,社会对该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高师院校在实施科学教育专业教学时,需要将地理、化学、生物、物理等院系统一协调,促使学科间实现交融渗透,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当前许多高师院校,在科学教育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未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这一方面使科学教育专业教学枯燥无味,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的学科实践能力低下,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学教育学科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随之降低。
二、高师院校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校急需大量具备较高课外活动组织能力、较强综合素质的科学教育教师。高师院校作为我国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当顺应当前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积极培养综合型科学课程教育人才。这既是当前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师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国部分高师院校已经设立了科学教育博士、硕士学位点,并建立了科学教育研究所。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高师院校在科学教育方面的课程设置依然有待改进。因此,推进高师院校科学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有利于该学科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利于培养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教育人才,并增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合作同,同时还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三、高师院校科学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具体策略
1.争取社会的认同和支持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民办高校科学教育专业发展的根基,因此,高师院校必须加强与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认识科学本质,进而加强对科学教育的认同。其次,科学教育专业的教学要突出专业优势,进而争取学校的认同。最后,还要加强对科学教育专业的宣传,积极听取家长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对科学教育课程做出相应调整,获取家长与社会的认同。
2.革新课程设置体系
教育部倡导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调整基础教育的内容、体系和结构,并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构建更加科学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高师科学教育必须减少学科门类,重组课程内容,设置综合性课程,关注学科之间的联系,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革新。科学课程标准为解决当前科学教育中存在的“学科本位”问题提出了较好的解决途径。该标准认为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空间科学、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高师院校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也应当以此为依据重新整合科学教育资源。同时还可以加强各个领域科学知识的渗透性、承接性和融通性,这无疑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此外,还可以用主题形式进行科学教育课程设置,即将各个科学领域的方法、知识按照一定原则分配到各个学期,这可以增强科学教育课程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自觉探究各版块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为之后的科学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根据当前我国科学教育的总体情况,高师院校科学教育课程设置应当遵循以下原则:首先,要开设生物学、物理、化学等基础自然课程,并在这些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关注概念系统、基本原理、基本事实等元素。其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开设科学技术、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等必修课。再次,还要提升学生的科学教育教学能力,开设科学教育研究法、科学教育学、科学课程、科学课程教育研究等课程。除此之外,高师院校还应当加大对科学教育课程的投入,为该专业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解决当前制约科学专业建设的瓶颈。同时还要关注专业图书构建、专业教材建设和专业教学内容选择,这些因素与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3.明确专业设置目标
高师院校科学教育的目标绝不能只局限于科学家或教师的培养,还应当关注大众对科学的理解,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精神。因此,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目标首先要着眼于全体学生,保证他们都能够接受基本的科学教育。其次,要关注科学教育的全面性,对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多方面教育。一方面,要传授他们符合社会需求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做好引导工作,促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主动了解和观察科学世界,并用于为科学教育献身,同时还要培养科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在确立科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时,要避免因功利性而导致价值取向偏移。科学教育的核心目标首先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品质。其次要提高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再次要提升学生的科学判断能力。最后还要关注学生的教育能力和素质。
4.加强专业课程管理
高师科学教育专业涉及各学科,因此,应当适时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的交融。但由于各个院系的办学条件和能力存在差异,因此,院系之间的协调存在较多问题。所以,高师院校要设立科学教育领导小组,并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相关院系统一管理与协调。此外,由于当前中小学多实行分层教学和管理,因此,对以后要从事中小学教育的高师院校科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要实施针对性管理和教育。对以后从事中学科学教育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探究青少年的科学学习兴趣和心理,对未来从事小学科学教学的则要引导他们熟悉儿童的科学学习特点。这种分层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增强科学教育的针对性,也有利于科学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景志明,李导华.综合理科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8).
[2]徐忠东.科学教育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6).
[3]万明春.论高师公共教育学的课程属性和学科体系[J].课程·教材·教法,1998(3).
[4]郭晓明.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看我国高师教育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4).
[5]王淑英,程愚.试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专业化培养[J]. 教育与职业,2006(8).
项目:2015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转型形势下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文件号:《关于下达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的通知》(湘教科规领[2015]003号),课题编号:XJK015CGD006。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