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玲
摘 要:《质量》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它是这章知识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和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这节内容看似比较简单,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质量的概念,并对质量的单位有更准确的认识并不容易。如果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这节课的内容要不了20分钟就能讲完,而且学生掌握起来也没什么困难。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去学习知识,只有亲身经历的东西才记得最牢,理解得最深刻。如何将一节简单的内容上得充实,学生的能力得以提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以提升,以此为目的,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
关键词:活动;知识;能力;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4-0032-4
1.通过给物体分类的活动建立质量的初步概念;
2.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并通过实验验证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无关;
3.知道质量的单位,通过体验活动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4.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导入链接
师:老师前几天买了一件新衣服,同事们看了都说好看,质量又好,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时生活中所说的物品“质量”的好与坏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回答)生活中的“质量”和物理学中所讲的“质量”相同吗?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物理学中的“质量”(板书)。
二、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自主看书84~87页,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有疑问的地方请作上标记。
问题:1.物体所含 的 叫做物体的质量,它是物体的一个基本 ,与物体的 、 、 无关。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常用单位还有 、 、 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从生活中学生已知的“质量”概念引入,在学生已知的认识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知识,这样学生既熟悉,又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自己掌握的知识放手让他们自己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3.测量质量的工具有 、 、 等, 是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三、合作探究
(一)理解质量的概念
师:出示两个物体(一把铁尺,一把塑料尺)提问:它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学生回答)
师:我们说铁尺这个物体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的,塑料尺这个物体是由塑料这种物质组成的,也就是说组成这两个物体的物质种类不同。
活动1:
师: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物品(小铁钉、回形针、塑料笔、塑料杯、玻璃珠、玻璃杯),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对它们按组成物质的不同进行分类,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们是怎么分类的?为什么?
②你能说说什么是物体,什么是物质吗?
③组成这些物体的物质的多少相同吗?谁多,谁少?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师:你能找出自然界中没有质量的物体吗?
所有物体都具有质量,我们把这种物体都具有的性质叫做物体的属性。(板书质量的概念)
(二)质量的单位
师:我们每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除了要理解它的概念外,还要掌握它的哪些内容呢?
生:单位、单位换算、计算公式……
师:课前请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你们愿意交流一下吗?
生:学生小组内相互交流收集的物品的质量。
活动2:
师:为了让同学们对质量有更深刻的体会,让我们来亲身感受下列物体的质量。
1.利用花生奶感受200克的质量;
2.利用鸡蛋感受50克的质量;
3.利用一元硬币感受6克的质量。
活动3:
师:你们对质量有了亲身的感受,如果给你们一些物体,你们能正确估量吗?
比比谁“猜”得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在横线上填上数字)
①一个苹果约200( )合 mg;④一枚一角的硬币约( );
②一头蓝鲸约10( )合 g;⑤一本物理书约( );
③一枚大头针大约80( ) 合 kg;⑥一只公鸡约 ( )。
(三)测量质量的工具
师:同学们的估测能力真不错,会估测也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力,但要知道物体的质量仅仅只靠估测是不行的,还必须更准确的测量。
师:同学们知道哪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又是什么呢?
师:在这些测量质量的工具中杆秤是最古老的,也是使用最久远的工具,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杆秤的发明史。(视播放频:范蠡通过平时细心观察生活,经过长期的研究,终于发明了杆秤)
师:一切创造发明都来源于生活,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持之以恒,你也可以当一名发明家。
(四)质量与形状、状态、空间位置无关
师:小明同学是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他看见妈妈做饭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块面团压成面饼,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变了吗?一块冰熔化成了水,从固态变为液态,状态发生了变化,质量变了吗?一个罐头从重庆带到北京,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质量变了吗?你们能帮帮小明吗?(学生从质量的概念上分析得出结论)
师:我们学习知识除了从理论上进行分析,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学生回答)
师:如果你是小明,会怎么设计实验来帮助小明解决心中的疑惑呢?
活动4:学生实验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从实验的角度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我希望同学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有这种事实求是的精神。
四、总结反馈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们的收获;
2.典型题练习,教师针对难点、易错题进行点拨;
3.将本节所学知识归纳成知识树。
3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以物理知识点为线索,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反馈”等过程的教学,帮助学生愉快地完成了“质量”的学习。笔者认为这节课主要有以下特点。
3.1 学生是在探究中获取新知
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是多种的,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不论是“质量的概念”还是“质量的单位”的教学不是像过去那样由教师独自一人简单讲授和灌输,取而代之的是充分的学生活动。孩子们在笔者精心设计的4个活动中自己去探寻和感受“什么是质量”“生活中常见物品质量的大小”等知识,课堂上学生的动手感悟、独立思考、分组实验、交流讨论成为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学习方式。全班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操作中探究获取了新知识,他们这样的学习是快乐的,也是生动具体的。
3.2 知识的获取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过“任何教学必须是直观的、直接的。”这节课笔者利用了这一直观性的教学原则,把生活中的回形针、小铁钉、橡皮泥、花生奶等生活物品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通过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这种方法有利于形成学生生动的表象,有利于将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八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所以这种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教学效果也十分理想。
3.3 教师在课堂充分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帮促者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促者,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成为一个鼓励者和一个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信心;当学生取得结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回顾与反思;当学生的思维方向偏离正确的方向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定向,使其沿着我们需要的方向进行。本节课中,笔者精心准备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精心设问,在学生回答中深入地引导和点拨。整堂课笔者的讲解只有10分钟左右,所以,在本堂课中较好地扮演了“组织者”“帮促者”“引导者”的角色。
3.4 自然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现代教学不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而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因此,在教育中自然渗透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本节课在“(三)测量质量的工具”中先播放视频:范蠡发明杆秤的历史故事,然后让学生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勤于思考,持之以恒,我们都能成为一名发明家的道理。在这里,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与激励、唤醒和鼓舞,若我们在教学中能通过这样一些小故事,激励、唤醒学生,那么我们的物理教学就更加具有生命的活力。也只有将知识和情感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发挥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共同作用,注重智能、情感、道德及行为的整体与和谐,才能使学生最终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廖伯琴.必修课教与学物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顾康清.论物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J].物理教学探讨,2007,25(02):2—4.
[3]杨艳如.加强教学反思,促进自我发展 [J]. 物理教学探讨,2007,25(06):6—19.
(栏目编辑 李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