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沈从文对乡土世界的观照态度

2016-05-09 17:22杜晓宇
青年文学家 2015年32期
关键词:温情沈从文

摘  要:乡土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言说不尽的魅力,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它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内容。沈从文建构了一个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把湘西世界中的美好人性作为重塑民族品德的因子,本文试图通过细读文本及其对乡土世界不同的关注角度与观察重点,进而认识沈从文与中国乡土文学的特殊关系。

关键词:沈从文;温情;乡土文学

作者简介:杜晓宇,美学硕士,河南省妇女干部学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2-0-01

乡土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出现的,它承载着特定的历史文化内容,忠实记录着乡土中国的动荡与时代的变迁。20世纪的乡土文学因有了知识分子对农民这一占中国国民绝大多数的群体延续不断地关注与关怀,而呈现出完整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沈从文,湘西凤凰县人,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惯了湘兵的雄武以及各种迫害和杀戮的黑暗,他不甘心忍受眼前令人窒息的现实,受“五四”新文学的影响,想来北京“读点书,半工半读,读好书救救国家,这个国家再这么下去实在要不得”,在他看来拯救国家的根本途径在于重塑民族品德,而工具是文学,希望用文学摧毁“一切由庸俗小气自私市侩人生观建筑的有形社会和无形观念”,并由此开始文学创作。

沈从文这个“乡下人”出于对城市的向往来到北京寻求新的人生,然而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现出的弊病让沈从文大感失望,于是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来审视城乡的差异与对峙,并在描绘湘西理想世界的过程中,时时看待中国的“常”与“变”。沈从文一生都自命为“乡下人”、“乡巴佬”,他说:“我实在是个乡下人。说乡下人我毫无骄傲,也不自贬,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哀乐自有它独特的式样,与城市人截然不同。他保守,顽固,爱土地,也不缺少机警,却不甚诡诈。他对一切照例十分认真,似乎太认真了,这认真处某一时就不免成为傻头傻脑。”这其中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他对所谓的“城市文明”持一种抗拒心理,与都市社会格格不入;其二是他对故乡湘西保有一种“恋乡”情结,他向往湘西的美好人性,并且在他身上也始终保留着湘西人正直、淳朴、无私、爱美的品格。他希望读者能“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激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倾心,康健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这种感情且居然能刺激你们,引起你们对于人生向上的憧憬,对当前一切腐烂现实的怀疑。”

《边城》是他展示理想人性的典范之作。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对于当前社会黑暗的否认,以及未来光明的向往”。山水环抱的“边城”可以说是沈从文供奉着美好人性的希腊小庙,在边城人物尤其是翠翠的身上,闪耀着一种神性之光,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反映了沈从文的浪漫主义情怀。然而沈从文本意并不在为我们展示一个“乌托邦”、“世外桃源”式的世界,正如汪曾祺所说“《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的很深的悲剧感”,[1]这部带有“牧歌”情调的小说所歌颂的美好人性让人向往,但潜伏于其中的悲剧的必然性却使作品在理想人性的光环下,显出无可挽回的悲凉意蕴和悲剧结局。

沈从文毫不掩饰自己对乡下人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温爱,但他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了对乡民悲惨处境的反思和对其理性蒙昧的忧虑。《柏子》、《萧萧》、《厨子》、《丈夫》、《新与旧》、《巧秀与冬生》等作品,都描述了乡下人悲凉的人生处境与理性精神的缺欠。

在对湘西世界的观照与思考中,沈从文一方面向人们展示了保留在湘西乡民身上的热情、勇敢、勤劳、朴素、善良等这些自古本有的美好人性,另一方面也深深忧虑着其淳朴的民风中所裹挟的古老而又野蛮的习俗。在对下层人民愚昧麻木的劣根性的剖析中,沈从文与鲁迅同样的深刻。然而要拯救这个民族,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附有的太多的丑恶与虚伪使他对城市文明大感失望而采取讽刺嘲笑的态度,把充满野性而又神秘的乡土文明作为重塑“民族品德”的参照,他深信湘西这块土地上美好的人性、特定的民俗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可以作为改造国民性的因子,他“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射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20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2]

沈从文“希望用文学燃起这个民族被权势萎缩了的情感和财富压瘪曲了的理性”,希望用“梦”构成的文学图景,同现实的丑陋相对照,让人们从中认识到“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在对他的思考与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他同样深切地关注现实、关注我们这个民族的命运,由于他选择了不同于主流的“革命性改造”,而是经由文化改造人、改造民族而难以被当时现实所理解认同,但他的作品及思想终究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萧乾、芦焚、田涛、汪曾祺等“京派”文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创作出了田园牧歌式的优美情境,坚固了“京派”这一主流之外的文学派别的阵地。

注释:

[1]汪曾祺.又读“边城”[A].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2]苏雪林.沈从文论[A].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

参考文献:

[1]罗关德.风筝与土地:20世纪中国文化乡土小说家的视角和心态[J].文学评论,2005,(4).

[2]沈从文.沈从文全集[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2.

[3]汪曾祺.又读“边城”[A].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4]周仁政.京派文学与现代文化[C].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苏雪林.沈从文论[A].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温情沈从文
氤氲的温情,混沌的大美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藏在墨水里的温情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倒逼的正义与温情
温情美文两则
温情故事两篇
温情故事两篇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