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秋月
片断一:巧用类(对)比,聚焦问题
【第一组】
问题1:把8个桃子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问题2: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第二组】
问题3:如图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生:这两组题都是平均分,所以都用除法计算。
生:都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所以用总数÷份数=每份数。
生:1÷4=?(块),3÷4=?(块)。
师:从这两组问题算式所得的商来看,有不同之处吗?
生:第一组的除法能整除,商是整数;第二组不能整除,商需用分数表示。
【设计意图:借助类比和对比有效利用问题情境,学生列式时思路连贯地想到: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解决。然而相同之中也有区别,前两个算式“8÷4、4÷4”都能算出整数商,而“3÷4”却不然。这一变化刺激学生打破已有认知限域,促使其关注新问题:除法算式得不出整数商时该怎么算?于是带着这样的任务驱动开始接下来的探究活动。】
片断二:巧用类比,转化问题
师:1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个。
生:(用一个圆纸片演示过程)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
学生汇报:
方法一:逐一剪、分。
方法二:全部剪完再分:
生:如图把3个圆片都平均分成4份,共有12块,再将12块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块。
师:按照他的意思就是每人分得3块月饼,同意吗?
生:不同意,一共就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连1块都分不到,不可能分得3块。
方法三:叠起来整体分:
生:如图把3个圆片叠在一起,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1份,就是,实际展开有3块,即3个是块。把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块,所以3÷4=(块)。
师:这三种方法操作起来各有特色,但也有相同的地方,发现了吗?
生:方法一、二都是把1个圆片看成单位“1”,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3个块就是块。
生:方法三是方法一的简化操作版,一起剪、一起分,每份是3个块,就是块。
【设计意图:将抽象的“3÷4”转换成一个具体的、可视的分饼活动,方法一是分割1块饼的行为的重复,体现了累加的过程;方法二是整数计数思路,也是学生最容易理解、从而也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将3块饼转化成12个块,再均分给4人,每个人得到的是3个块即块;方法三是把3块饼“摞”成1个整体,整体4等分,每份由块饼构成。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类比,凸显过程的本质是“单位的累加”——前者叠加的是“”,后者叠加的是“”。每份累积了几个“1”就是几,几个就是四分之几。】
片断三:巧用类比,深化关系
师:现在不再分月饼,而要分瓜子了!把不同质量的瓜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总质量 1千克 2千克 5千克每份质量
问题1:把1千克瓜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问题2:把2千克瓜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问题3:把5千克瓜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千克?
教师出示表格并延长:(a、b为非零自然数)
总质量 1千克 2千克 5千克 10千克a千克每份质量 1 3千克 2 3千克 5 3千克
师:总质量是10千克呢?
师:如果是任意一个非零自然数a呢?
师:如果a千克瓜子不是平均分成3份,而是平均分成b份呢?
【设计意图:瓜子总质量分别设置为1千克、2千克、5千克、10千克、a千克,旨在帮助学生逐步积累分数与除法关系的体验,最后归纳、概括为形式化的表征——a÷b=。大量的活动经验累积到一定程度,遇到类似问题时就不需要、也不可能每次都分饼、画图、去找原始方法了,一般化法则就水到渠成了。】
【编辑点评】
田老师教学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有鲜明的教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性、二是开放性、三是发展性。
基础性 表面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研究的是关系,但学生要形成对这个关系的理解,是以分数的意义为基础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单位分数的意义。教学中,田老师通过类比与对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式与结果的含义。由于分数与除法共享平均分的概念,上面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用分数表示结果。让学生先理解“1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再思考“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类似的,要求“把2千克或5千克瓜子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多少千克”,也可以回到原点上,先思考“1千克瓜子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得多少”。以理解单位分数作为思考的基础,让学生通过类比与对比解决问题,不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也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经验。
开放性 这节课教学的核心问题是3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答案是一致的,就是,可是学生探索得到这个答案的过程是相当开放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路。比较可贵的是田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索研究,并解释他们获得这个结论的过程。可以看到,面对这个问题,有的学生转化为整数进行思考,如方法二;有的学生通过单位分数的累加获得答案,如方法一和方法三。但是,从外在的形式上看,这两种又是有区别的,相比较而言,方法三操作比较简单,但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要求要高一些。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过程上,特别是充分地展开探索发现的过程,让学生有机会交流各自不同的思考方法,学生的视野才会开阔,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发展性 这节课与其说是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不如说是教学除法运算转为分数表示的规律,就是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田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1千克、2千克、5千克、10千克、a千克瓜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显然a千克的均分要比其它具体数量的均分更加抽象,但有了前面积累的类比与对比的思维经验作为基础,学生理解并不难。需要强调的是,从已知量到未知量的跨越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前面具体案例的概括,它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有恒定的关系,对于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