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情境中与文本对话

2016-05-07 10:30张艳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6年3期
关键词:创设文本课文

张艳

阅读教学是文、师、生多角度、多层面对话的过程,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创设多种多样的对话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激发他们对话的欲望和热情。学生视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视通万里”,能够使学生“思接千载”,是缩短文本与界差距的有效途径。学生与文本之间必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学生与文本产生了某种碰撞,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蕴,学生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情境就是沟通两者的桥梁。所谓情境实质上就是一个富有形象感,充满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它促使学生能动得活动其间,并于学生的心灵发生共鸣而契合,使他们激发飞扬,神思畅达,从而心头涌动万语千言。

一、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兴趣,引发学生走进文本对话

编入教材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如何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与文本对话,吸收其精华,达到知识上的飞跃,情感上的震鸣,价值观的提升这是值得我们大家研究的。而小学生的言语发展还比较稚嫩,思维还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此,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借助图片、音乐、谜语、诗歌等媒体,巧妙地创设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等特点的课文情境,让学生未见课文就有一种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

如教学《美丽的南沙群岛》,生活在平原地区的孩子,对南沙群岛以及常年生活在海洋里的渔人了解甚少,空间距离又大,对话就无从谈起了。于是,我找了海洋渔人捕捉鲨鱼的录像。学生一看到恐怖的,让人心惊胆战的鲨鱼吃人的场面,个个指手画脚,有一种想表达的欲望;看到渔人机智地捕捉了可怕的要吃人的鲨鱼,更是跃跃欲试,想表达的欲望就更强烈了。于是我让学生自由说说此时的体会感受等,“对话”进入了高潮。这样,一个抽象化的文本主题就在录像中形象化,并走进了学生头脑。学生思维由此展开,课堂对话也就有了生机。

二、创设问题情境,产生矛盾,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

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而作者的思想情感,通常是用文本的形式,以一定的语言符号呈现给大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内心深处的这种强烈的探究欲望,根据文本语言的精妙,学生已有的经验水平,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中创设一个能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头脑中固有的认知与教师的问题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激发争辩意识,从而激起学生进入文本,走进作者之心,进行思想、情感等心灵的沟通与交融,进一步对话。

如我教《公仪休拒收礼物》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用的词很好!这样,一个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的公仪休就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令人——(生:敬佩)。

师:指导朗读(过程略)。

师:公仪休为人的确令人折服。不过老师还想了解一下,有没有同学认为他这样做不对呢?

生:(沉默)

师:大家再拿起课本,默默地读一读,细细地想一想。(生读)

生:我觉得公仪休完全不必这样,区区两条鱼,根本算不了什么。

师:是啊,两条鱼算什么呢?现在的价钱也不过几块到十几块。

生:(部分同学附和)

生:我不同意,一分钱也不能收。

师:说说你的想法,我觉得这无所谓啊。

生:钱不在多少。(沉默)

师:谁同意她的观点,帮她补充补充。

生:(五六人补充,但语言差不多。)

师:中国有句古话:“勿以恶小而为之”(板书),也可以理解成“勿以利小而收之”。看来好多同学的立场还是比较坚定的。以后如果做了官,一定是个好官!(生笑)

师:所以公仪休可以坚决地对管家说——

生:我不能收你的鱼。

生:你还是把鱼拿回家吧。

生:我如果收了你的鱼,我就变成贪官了。

生:……

像这里,教师有机地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以文本为中心产生的精彩对话。学生借助问题,通过自己的语言符号,很好地把握文本的意义,并在对文本的叩问、质疑、充实、延伸过程中,在与作者之心的沟通、交流、碰撞过程中,丰富自己在知识、文化、精神等方面的“内存”,还由学生自己生成新的蜜蜂之人生精神境界。这样的对话真正凸显了学生的真主体。

三、创设活动情境,体验感悟,加深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而教育家皮亚杰说:“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向前发展。” 小学教师于永正的课堂上就有许多较为典范的案例,他的课堂上许多学生都是“演员”,演过周总理、猫妈妈等,他也作为参与者“玩”得不亦乐乎,趣味化的课堂碰撞着活泼灵动的思维。另外,接受心境跟读者的情绪、兴趣、身体状态等有较大的关联,教师在生本对话时可根据学生的状态做适当调整,因势利导,顺水推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与其繁琐地分析,不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在实践中操作、体会,从而加深学生与文本对话,有所得,有所悟。比如做游戏、演小品、说相声等等。

如课文《九色鹿》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能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同时又加入了自己的创作。像特级教师于永正常常把表演引进阅读教学中。这样的表演并不是简单的检查汇报学习的结果,而是一场师、生同文本之间的精彩对话。“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方式,都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本中言语的积累、感悟,提升对话的质量。

总之,“利用表演进行教学,本身包含创新的诸因素,促使孩子的思维发展,激发孩子的创作意识。”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的表演天赋,寻找课文中的表演点,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融入对教材的感悟和再创造。

猜你喜欢
创设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创设未来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端午节的来历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背课文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