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决策者系统思考的方法

2016-05-07 08:20叶裕民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城中村陷阱系统

叶裕民

城市是复杂的巨系统,如何以系统整体观来分析城市和管理城市,建立城市的长效管理机制?一直以来是困扰城市管理者的难题。美国著名的系统论者德内拉·梅多斯出版的《系统之美:决策者的系统思考》,提供了良好的系统思考方法。

德内拉·梅多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系统思考大师之一,是1972年出版《增长的极限》的第一作者,她引领了全球社会观、宇宙观变革的先河,引发了世界对地球承载力和人类选择的大辩论。《系统之美》是德内拉·梅多斯奉献给决策者的又一个精美之作。

系统思考是整体地、动态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是在复杂的动态系统中以简御繁的智慧。《系统之美》全书分为三大部分:系统的结构和行为,系统思考与我们,改变系统。

第一部分“系统的结构与行为”,介绍了系统及其本质与运行规律。作者提出系统是一组组相互关联要素组成的、能够实现某个目标的整体。系统由三大部分构成: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一个系统可以包含多个子系统。没有内在有机连接或功能的随机组合不是系统。系统的功能或目标是系统行为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系统连接使系统整合在一起,反映并决定着系统规则和系统功能,系统连接的改变将会使系统发生巨大变化。只要不触动系统连接和总目标,即使替换掉所有系统要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

系统具有动态性特征。存量是任何系统稳定的基础,流量影响着系统的动态特征和进程,反馈机制决定着存量和流量的关系及系统的动态平衡。系统的反馈回路是指系统内部闭合的因果关系链。系统的反馈包括调节反馈和增强反馈两类,调节反馈是指具有保持存量稳定功能、有利于系统实现既定目标的反馈;增强反馈则是指不断放大、增强系统动态趋势、使得系统远离原有目标的反馈,增强反馈有可能是良性,也有可能是恶性,分别导致系统快速发展或者加速崩溃。在所有的复杂系统中,所有的反馈效应都有时间延迟,这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和难以解决。

第二部分“系统思考与我们”,教会我们认识系统的能力。著作提出系统的三大特征、认识系统的六大障碍以及系统的八大陷阱与对策。

系统的三大特征是系统具有天然的适应力、自组织能力和层次性。系统具有适应性,因为系统内部结构存在很多互相影响的反馈回路,这些回路互相支撑,及时在系统遭受巨大的扰动时,仍然能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使系统恢复至原有状态。系统的自组织性是指系统具备的使自身结构更为复杂化的能力,这种特性会产生异质性和不可预测性:系统有可能演变成全新的结构,发展出全新的行为模式。系统的层次性是指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包含和生成的关系,层次之间信息连接设计合理的话,反馈延迟久会减小。要想让系统高效地运作,层次结构必须很好地平衡整体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福利和责任。既要有足够的中央控制,以有效地协调整体目标的实现,又要让各子系统有足够的自主权,以维持子系统的活力和创造力。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是动态系统有效运作的三大原因。

认识系统可能存在6大障碍:别被表现所迷惑,人们通常关注系统行为,而系统结构才是行为的根源;在非线性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恰当地划定边界,特别是在面对每一个新任务,都应该忘掉上一次行之有效的边界划分,应针对当前问题的需要,创造性地划分最合适的边界;看清各种限制因素,关注限制或约束力最大的因素;认识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当在反馈回路中存在较长时间延迟,具备一定的预见性就是必不可少的,延迟也常常是战略决策者有效而敏感的政策杠杆点;有限理性,系统中每个角色的有限理性可能无法产生促进系统整体福利的决策。

系统的八大陷阱和对策。作者将一些常见的、会引发特定不良行为的系统结构称之为“系统陷阱”,这些陷阱既是一些顽固、棘手和潜在危害性极大的问题的根源,又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杠杆点”,只要懂得系统原理,就可以在恰当的地方施加干预,便可获得期望的转变。作者指出了政策助力、公地悲剧、目标侵蚀等八大系统陷阱,并解释了预防系统陷阱的政策杠杆点。

第三部分“改变系统”,作者提出了12大改变系统、促进系统良性循环的杠杆和变革方式,包括数字、缓冲器、存量-流量结构、时间延迟、调节回路、增强回路、信息流、系统规则、自组织、系统目标、社会范式和超越范式。

著作作者尖锐的指出:我们通常用工业管理的心智模式进行社会治理决策,并相信存在一把预测和控制系统的钥匙。但是,我们高估了自己。系统不可以被控制,但他们可以被设计和重构,我们可以搞清楚系统运行的基本规律,并尊重规律,与系统共舞。以下是与系统共舞的15项法则:跟上系统的节拍;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不能歪曲、延迟或隐瞒信息;尽可能清晰、准确地使用语言,让社会理解;关注重要的,而不是容易衡量的,如果某件事物难以量化,往往对其视而不见或者忽略它,这会导致问题的产生;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对于动态的、自我调节的反馈系统,不能用静止的、刚性的政策来进行管制;追求整体利益,基层组织存在的目的是服务最底层,而非最顶层;聆听系统的智慧;界定系统的职责,责怪或试图控制外部影响,容易忽略系统内部的职责;不要降低“善”的标准,而不是看着善的社会行为慢慢被侵蚀。

在人们的印象中,现代系统论通常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方程式表达,大量晦涩的公式和术语,使人望而却步。而德内拉·梅多斯认为“大道至简”,系统理论所表达的真理,是在某种程度上为人所共知的常识。她用通俗易懂乃至风趣的语言,大量身边的小故事,将系统解析得淋漓尽致,语言通俗易懂,引人入胜,是一本极好的系统论学术读物。

系统理论是人类观察世界的透视镜,尤其当我们面临混乱不堪、纷繁复杂且快速变化的局面时,系统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以简御繁,打造一个完全不同崭新世界。

比如:城中村是北京城市治理的顽疾。2011年北京市“成功”改造了50个城中村,北坞村作为其中之一,原来有3000本地人和2万流动人口,改造规划被100%实施,3000本地人居住进优美、整洁、有序的北坞嘉园,如果就北坞论北坞,那么北坞城中村改造被划上了圆满的句号。问题在于北坞“城中村改造生产新的城中村”,2万流动人口没有在北京消失,他们去了隔壁的南平庄、西平庄等村,短期内流动人口剧增导致南平庄等村庄用电、用水、厕所等基础性设施严重不足,违法乱建剧增。之所以如此,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是因为北京市城市边缘区的城中村和流动人口之间存在着自组织能力很强的调节回路,而排斥性城中村改造模式正好掉入系统治标不治本的政策助力陷阱,必然的出路则是超越排斥性城中村改造心智模式,以城市发展的整体利益替代局部利益来评价和重构城中村改造的系统行为,重构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模式和北京城市边缘区治理系统。

(责任编辑:王然)

猜你喜欢
城中村陷阱系统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陷阱
陷阱2
陷阱1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