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英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的一大难题,每到作文的时候,很多学生便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更有学生会恳求教师,要求教师取消作文。不少学生之所以如此害怕作文,就是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好不容易写出些文字,也总是苍白无力,索然无味。因此,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是初中作文教学的一个关键点。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话会说,有事会写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阶段的习作目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涌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取之不竭的写作源泉,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有话可写,必须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获得宝藏。在指导学生体验生活、学会积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多读书,写读书笔记。阅读是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韩愈曾说“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非家之编”,杜甫也曾经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们都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多读书,持之以恒,一定能采集到很多珍珠美玉,使自己的“资源宝库”蔚成大观。每个学期,除了书后要求学生必读的书目读完,还要带领学生去读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而且适合他们读的经典作品,并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是好句好段的摘抄,也可以是好词好句的赏析,亦可以是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或者是兼而有之。对于摘录的内容,也要指导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如,写景的、状物的、写人的、抒情的等。
其次,写日记,品生活之美。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生活当中,时时处处都在发生着有意义的、值得学生思索记录的事情,写日记能够及时地把这些事情积累下来为日后所用。当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以后,就要让他们坚持写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为了改变学生写日记的恐惧心理,日记可长可短,不要有字数的限制,不要有内容的限制,让学生完全自由发挥。想写的时候就多写,不想写的时候即使是一句话也可以,主要是要坚持下去。只要学生写了教师就要坚持批阅,给学生写上鼓励性的话语。在这样的要求与鼓励之下,学生都会坚持把日记写下去。
再次,多背诵,悟美之组合。古人很讲究“厚积薄发”,特别强调背诵的重要作用,有句古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往今来的许多国学大师,都具有博闻强记的特点。茅盾能将《红楼梦》倒背如流,钱钟书先生也能任人随便从书中抽出一段来,就不假思索、流畅无碍地背出来。正因为他们头脑中存储了大量的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他们做起学问、写起文章来才能旁征博引,成为一代大家。今天学生仍然需要发扬这种优良的传统,通过多背诵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为自己以后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当学生处于特定情境或氛围中时,才更容易有所感悟,有所触动,而产生表达的欲望。就像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的那样:“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这需要教师营造情境,精心设计,巧妙布局,引导学生再现审美经验,重温审美体验,让学生主动拿起笔来,描述美,抒发美,倾吐审美情感。
比如,体验季节之美。春天来了,小草纷纷探出了他们的小脑袋,柔柔弱弱的,惹人怜爱,白玉兰、紫玉兰都纷纷盛开,其他各种花也都次第开放。这么美的自然景色怎可错过,可以让学生拿起相机,走上街头,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用相机拍摄下那动人的一幕幕,然后展示交流。这样,再让学生写春的时候,他们便特别有话说,有事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