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萍
新课程改革以来,诗歌的重要地位被日益发掘,语文教材明显的对诗歌宠爱起来,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古今中外的诗歌经典篇目都有着超乎想象的诱人美丽,尤其是中国诗词,言简意赅,字里行间透露着无法言说的内容,而指导学生借助想象和联想去“填空”,去形成学生自己独有的“画面”,领略“诗中有画”的真谛,必然是诗歌部分被重视的原因,也是对诗歌教学的一贯要求。很多流行歌词运用通俗的语言创设出诗歌的意境,重要的是学生追捧歌星对其歌词关注度高,乐于欣赏、阅读,学生对其感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流行歌词请进语文课堂,充分吸收运用其精华,作一点画龙点睛的讲解,可较好完成诗歌教学。
一、分析流行歌词带出相关诗歌内容
从诗歌的发展史来看,从古至今都是诗和歌互相融合,《诗经》的内容实际上可以说就是当时的流行歌词。乐府诗是民间歌谣。而唐诗宋词元曲都没有离开吟唱,其杰出篇目都是当时世人皆知的“流行音乐”。文革以来由于种种复杂原因很多学者对流行歌词嗤之以鼻,近年来随着流行歌词的多元化和传统化很多人开始改变态度。此开山功劳当属罗大佑,他把余光中、郑愁予的作品整改上了流行乐坛。剖析流行歌词,学生带有好奇;利用学生的好奇,辅助诗歌教学。
以柳永的《雨霖铃》为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而周杰伦的《东风破》“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就很有古典主义诗词的遗风,意境文思悠远,在教学的过程中完成可以配合婉约派的作品。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与周杰伦的《青花瓷》“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都勾勒出一幅古香古色的水墨写意画,希望和失望在忽明忽暗中游走,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流行歌词与诗歌的互动教学
古典诗歌被人们编成新曲也不是新鲜事情,《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毛宁改成《涛声依旧》“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谱上新曲的歌词少了点古韵,但是歌星的演唱流行的曲调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而且我们要大胆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来改造,将流行歌曲改成诗歌,比如《两只蝴蝶》“亲爱的你慢慢飞/小心前面带刺的玫瑰/亲爱的你张张嘴/风中花香会让你沉醉”,有网友就改成了“卿女徐翱,华有棘兮。卿女启口,风有芳兮。”变成了诗经的版本,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也可以将诗歌修改成流行歌词,如“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被改为《谁不说俺家乡好》中的“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层层梯田一片片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的样式。
流行歌词语言口语化,表达简单直白,而且学生在改写的过程中,必然要先了解、掌握诗歌的内涵,读懂诗中的意象才能想象和创作,师生可以共同讨论,你动带动他动,创设情境渲染气氛甚至教师还可以一起下笔改写,点拨、启发,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歌词和诗歌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出诗歌用语注重推敲,简洁凝练,内涵层次丰富等特点,如此以来理解诗意就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进程中,音乐和诗歌都不曾分离,它们有着与生俱来的缘分。诗歌用语言、音乐用旋律共同传载着中华文化中古老和现代的双重涵义,将通俗文化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教学目的其实就很容易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