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德育为首观念开展“十大还权运动”

2016-05-05 08:42谢作俊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主体地位

谢作俊

【摘 要】德育工作者在动态育人过程中,实现学生动态螺旋成长。德育工作者在阅读、研究、思考、动手、创造、交流、质疑、表达、失误、评价等方面针对学生开展“还权运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现育人为先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德育为首; 还权运动;主体地位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一要求与主体性德育教育强调学生主体性发展是一致的。德育工作者大胆在阅读、研究、思考、动手、创造、交流、质疑、表达、失误、评价等方面针对学生开展“还权运动”,是实现育人为先的基本途径。

一、在育人过程中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

课堂是育人过程的主阵地。在育人过程中,阅读是掌握知识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真正阅读,才能较好地掌握课程语言,提高自学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育人过程中要注意:①多为学生的阅读创造条件,在自学、质疑和知识回顾等环节中适时的进行;②阅读要有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③对学生阅读的结果要检查、反馈;④要坚持训练,养成习惯。

二、在育人过程中把研究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记》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点。”育人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德育工作者始终不能放弃指导。对于学生想法应及时的作出评价,让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同时也对于学生的困惑要进行科学引导。经过多次的问题探究,学生会体会到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德育工作者可以把探究方法进行总结,对之后的问题研究,学生就能更快的找到方向。

三、在育人过程中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育人过程中,德育工作者代替学生思考的现象十分严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育人教学应该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尽量多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时间:(1)在育人教学中要保证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深入思考;(2)德育工作者的提问的切入点必须明确;(3)对于有难度的问题,要把问题分解为有一定梯度的问题系列,让学生通过思考,把认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4)德育工作者要示范并要求学生通过“出声的思维”,即用语言将思考的过程展示;(5)训练学生学会反思,以区分“行不行”、“好不好”两个不同的思维层次。

四、在育人过程中把动手的权利还给学生

学生有效地德育学习活动应该是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结果。德育工作者不能成为育人课堂教学中的唯一表演者,学生更不能成为讲台下的看客,必须把动手操作的权利还给学生,尽量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1)能够动手操作的,要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动手的操作,在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贴一贴、量一量、称一称、掂一掂等动手实践环节中学习知识;(2)对学生动手实践的成果要及时肯定、展示,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积极性。

五、在育人过程中把创造的权利还给学生

在育人过程中注重转化,用好这根有力的杠杆,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创造性是十分有益的。学生一系列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无疑会激发其育人过程的主动性,适时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且能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把创造的权利还给学生,要求德育工作者摆脱“师道尊严”的影响,在育人过程中鼓励与众不同的方法、思路,尽量避免统一的答案、统一的方法;留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学生,不要过多的纪律约束;同时多设计一引起开放式的问题情境,以创设良好的育人教学气氛。

六、在育人过程中把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

育人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充分、有效的交流,不利于学生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为此,在育人过程中德育工作者可以采取合作教学、互动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双边、多边交流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事实证明,越是让学生交流权,越能对问题说透彻,对德育工作者成长也有利。 德育工作者大胆放手,学生在交流中一旦点燃思维火花,就如泉水一样源源不绝,在育人过程中把交流的权利还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突显,奇迹就会出现。

七、在育人过程中把质疑的权利还给学生

组织德育教学总是不围绕学生的需要来安排,而是希望每一节课能够按照自己备课时所设想的那样,不出一点差错地进行,不要出现“不和谐”的音符。德育工作者的满堂问,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被教师强迫、牵制,无法提出自己的问题来。而事实上,当有异样的声音的时候,就是思想火花碰撞的时刻,也是教学的高潮。在平时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要把“质疑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多从以下方面落实:(1)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采用“欢迎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刨根问底”等策略,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2)对学生所提问题不要过多地评价,绝对不能冷嘲热讽;(3)学生所提问题要有回应,不能作为教学的一种点缀。

八、在育人过程中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

德育工作者满堂讲,其主导地位错误地占据了课堂教学的主要位置,使学生处于被动,学生无法及时发有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次,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稍差,自由发表意见会带来德育课堂教学秩序的“混乱”,这种“混乱”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不允许的。这让德育工作者不敢把表达的权利给学生。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有很大帮助的,也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很好体现。要在讨论疑难问题、归纳概括中心内容等环节,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德育工作者要给全体学生创造表达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且不抱偏见,从正面引导。

九、在育人过程中把失误的权利还给学生

德育工作者要求学生,对答错的学生不能加以讽刺和嘲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那些敢于发表见解的学生,要进行大力的表扬。学生发言后,经过德育工作者的点拔,最后把改正错误的机会还给他,然后说明这是一个常见的错误,提醒大家今后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失误,只有把失误在课堂上暴露出来,然后加以解决,成长才有亮点,学生自身印象才深刻。

十、在育人过程中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手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这种评价应该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德育评价,既要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要多元化。教师的评价,在学生心目中是重要的,要“全打”(针对全班评价)“群打”(针对小组评价)“单打”(针对个体评价)和“追打”(评价后跟踪评价)相结合。要开展学生的自评和互评,这种多方面的评价既培养了学生的反省和客观评价能力,又活跃了学习过程的气氛,真正达到以评激学的效果。

对主体性德育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实践,以期在育人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并发挥其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让学生享受“发现”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德育教学开展“十大还权运动”,不仅奏响了德育课堂教学生命的主旋律,更是确立了德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走向幸福人生。

猜你喜欢
主体地位
探究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
学前音乐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作者论在西方社会的演变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