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礼仪教学形式多样化的可能性

2016-05-05 08:42倪菲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际交往多样化

倪菲

【摘 要】当代大学的礼仪教育普遍以老师、学校、社会的观点编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礼仪教育,较片面地引用“传道者”的观点,往往会造成与“受教者”间观点的冲突,导致教学内容缺乏实质作用、教学内容并不能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学生难以灵活地将礼仪知识学以致用等问题。从而衍生出大学生对礼仪教育学习兴趣的缺乏,自身缺乏礼仪文化素养,造成交际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产生一系列问题。笔者通过对各大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礼仪文化教育现状,总结当代大学生有兴趣学习的礼仪知识以及当代大学生想要的教育学习方式,希望能够帮助提升大学生礼仪文化学习兴趣。

【关键词】质变;卷面化;多样化;人际交往

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代表着社会的文明水平。[1]然而,社会趋利性的愈演愈烈,教育内容日渐便捷化,大学教育对于学生礼仪方面的教育关注度有所降低,高校礼仪教育存在教条化,不能与时代接轨,大范围的讲大道理、“炒冷饭”亦或宣扬与学生实际生活并无关联的口号……鲜少以学生自身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正确引导,从而延伸出大学生社会交际能力不足,大学生的不自信,甚至时而造成大学生因交际不利产生的悲观负面心理引发重大社会问题。

一、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笔者在对大学生礼仪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借鉴学习他人的基础上,制定调查问卷,全卷共11题,内容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了解被访大学生对礼仪的认识,了解被访大学生眼中的大学礼仪教育现状,了解被访大学生对礼仪教育的需求与建议。

问卷以宁波大市南北高教园区学生为主要对象,互联网大学生网民为次要对象发放问卷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93份,回收率达99%。

被访学生包涵各个年级,且总体性别比例较为均衡。同时,网络问卷采取的样本在以浙江省内为主体的同时,涵盖了吉林、上海、江苏、湖北等多个省市,样本具有普遍意义,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真实情况,所得出的结论真实可信。以下是笔者对本次调查有效问卷数据的分析。

二、大学生的自我礼仪认识

1.当代大学生整体对自身礼仪知识的习得并不满意。

当被访大学生被问及对礼仪的了解程度时,表示“很了解,清楚地知道各项理解”的有101人,约占总人数的12.74%;表示“比较了解,大概知道,但不透彻”的有595人,约占总人数的75.03%;表示“不了解”的有97人,约占总人数的12.23%。对于礼仪知识,大部分大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涉猎,从小到大,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有一定初步的学习认识,但大部分对此的了解并不透彻,存在一定的礼仪认识缺陷与误区。

2.礼仪知识的习得直接影响大学生对自身行为礼仪的认可度。

对于自己在礼节、礼貌方面做的怎么样,被访大学生中认为自己做的非常好的有69人,约占总人数的8.7%;认为自己做的较好的有427人,约占总人数的53.85%;认为自己做的一般的有252人,约占总人数的31.78%;认为自己做的不好的有45人,约占总人数的5.67%。对于礼仪内容认识的不全面,容易导致行为上的礼仪失误。数据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礼节、礼貌等方面行为并不满意,且这种现象与大学生对自己礼仪知识的了解程度几乎成正比。对于礼仪知识了解越少的同学,往往认为自己在礼仪方面做的不好。同时,数据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大学生具有一定自我反省意识,有进一步进行礼仪教学的良好根基。

3.“量变”形成“质变”,大学生群体总体礼仪形象有待改善!

对于身边的大学生群体在交际过程中的表现,认为“很不错,体现了大学生的素质”的有84人,约占总人数的10.59%;认为“总体还好,只是个别需要改进”的有549人,约占总人数的69.23%;认为“总体上不乐观需要改进”的160人,约占总人数20.19%。当代大学生的礼仪表现并不乐观。

由于礼仪知识的缺乏普遍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在自身礼仪行为上的不自信与不笃定。礼仪修养不成熟的大氛围直接形成了大学生对自身所在群体礼仪表现的不满意。而此时,大学对礼仪文化教育,起到了尤为关键作用。大学既是“摇篮”,也是“熔炉”,知识教育体系可“成器”,精神与文化教育体系才能让大学生“成人。[2]

三、大学生眼中的大学礼仪教育

1.大学礼仪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重视,注重教学宣传,创建礼仪文化教学氛围。

表示“有”参加礼仪教育课程的大学生有290人,约占总人数的36.56%;选择“没有,但参与过相关讲座等”的有298人,约占总人数的37.58%;选择“完全没有”的205人,约占总人数25.85%。而选择完全没有的学生,在有关“礼仪自我认识”的题目中都表现的不够自信,表示对礼仪知识不了解,并认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身边的大学生群体礼仪行为不够好。

大学生对于礼仪知识的缺乏,往往不仅仅是因为不感兴趣,有时候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教育系统的不注重,没有给学生营造一个很好的礼仪学习的环境。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上过礼仪文化课程的并不在少数,且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礼仪讲座学习的。而相关讲座的教育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的教育内容、教育影响力的局限性。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阵地,作为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基地,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桥梁,有责任也有衣物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3]同时,大学礼仪教育应酌情考虑顺应学生需求的教育方式。

2.当代大学礼仪课堂存在“卷面化”,难以满足大学生群体对礼仪学习的热忱。

对于大学开设礼仪课的开展,表示“有必要,课程有实践性内容,能够从中学到礼仪的相关”的有305人,约占总人数的38.46%;选择“有必要,但是礼仪课堂上所讲的基本是理论性内容,没有实践操作”的有397人,约占总人数的50.06%;选择“可有可无,觉得只是照本宣科”的76人,约占总人数9.58%,选择“没有必要开设这类课程”的15人,约占总人数1.89%。可见对于学习礼仪文化大学生还是持热情高涨态度的。同时,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礼仪课堂内容主要偏重理论。课堂上讲的大多是歌功颂德、“大口号”、条条框框的大概念……甚至让学生感觉像重新回到了小学时代,觉得沉闷无趣,当下礼仪课堂的实践性无法满足大学生群体。

四、当代大学生的礼仪教育需求

1.教育形式多样化并存。

礼仪教育的进行应当是多样化并行的,大多数被访大学生的问卷体现了这一点。对于各种形式的礼仪教学,学生们仿佛都兴趣颇多。其中“模拟场合教学”最为突出,礼仪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学生们最为看中的。其次是“礼仪讲座”,内容精干具有选择能动性的礼仪讲座形式也是学生们所喜爱的。这也是当今很多大学对礼仪教育正在应用的教育形式。但要注意的是对礼仪讲座宣传,让学生能够及时收到相关的讲座开设信息,并严格保证讲座内容的质量,让学生能够真正去产生兴趣学习。“课堂教育”这一形式的选择出乎意料的高,可见当代大学生对于礼仪学习的热忱,大学对礼仪教育需求不可忽视!“自学”也有一定的投票量,这正预示着礼仪教育书刊的发行抑或校园公众号等网络媒体对礼仪教育的作用不可或缺。

在大学生如此多样化的教育选择下,笔者建议高校:可在寒暑假举办“夏令营”(“冬令营”)联系相关企业单位,组织同学们体验模拟礼仪场合授课;开设“礼仪课”选修课让愿意长期学习礼仪知识的同学进行选课,并在课堂上尽可能的进行实践;定期开展大型礼仪讲座,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讲座的相关内容,并保证开讲人的专业性以及讲座内容的含金量;定期在校园媒体中传播礼仪知识,酌情在图书馆中增加礼仪相关书籍。多样化教学形式并行,满足学生对礼仪学习方式的不同需求。

2.大学生礼仪学习需求范围广,“社交”是大学生的“心头好”。

大学生对礼仪教育内容的需求呈多样性,其中社交礼仪、餐桌礼仪,仪容礼仪等人际交往所需的礼仪较为受学生追捧,职场礼仪、面试礼仪、商务礼仪等与以后就职相关的礼仪内容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

当今社会,通讯方式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在言语逐渐变少的同时对行为的苛求度不断上升。一举手一抬足,人们开始习惯从行为上观察一个人,现在流行的,是“主要看气质”。一个人的礼仪表现往往是社会对你的第一印象跟评判。戴尔·卡耐基的《成功之路》导出一条公式:个人成功=15%的专业技能+85%的人际关系和处事技巧。[4]人际交往能力不管是步入社会还是在学校里,对学生们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一块,它不仅作用于一个人的生活圈,甚至影响着人的性格,良好的人际交往礼仪对大学生群体健康发展的起重要作用。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对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及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里有着重要的作用。[5]

3.相信礼仪学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

根据调查,大学生对于学习礼仪最终成果的最高期望是“提升自我综合形象”,其次是“培养职业技能与素养”、“人际交往的需要”、“日常生活中的需要”,票数相差并不悬殊。在对这些选项进行选择的同时也表现了大学生希望通过礼仪学习能够更全面的完善自己。 礼仪学习的意义在于——礼仪体现教养,教养融入细节,细节展现素质,素质带来机遇。[6]大学礼仪教育应做到真正能够有效的作用与学生,让学生有所习得。

五、结论与建议

作为即将注入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为社会重点关注群体,大学生礼仪建设也一直是社会关注话题,大学礼仪文化教育是社会文化氛围建设的重点环节。然而,当代大学生对于礼仪知识普遍存在不清楚、不是很透彻的现象,并对自己的礼仪表现并不自信,而这些状况与大学的礼仪教育存在不重视、教学内容太过书面化、教学内容不能引起学生共鸣等有着一定的关联。

笔者认为,在借鉴先辈们传承下来的礼仪文化教育方式的同时,当代大学礼仪教育应当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学生的口味。大学礼仪教育方式多样并存,让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尽量避免采用考试形式检验学生学习成果,以减少对礼仪学习的排斥心理。安排学生所需求的教学内容,加强课业的实践性,尽量丰富课业内容涉及面,使上课内容更多样化。同时也应注意日常生活中对礼仪知识的传播,尽可能的运用校园各项媒体,养成大学生学习礼仪的习惯,营造大学礼仪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赵莉,于艳梅,柴囡楠,李秀君,王艳捷.从大学生礼仪修养现状调查级对策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6):236-238.

[2] 沈亚军.秉持国防使命,培养科技英才[N].光明日报 ,2007-10-17.

[3] 周媛媛.大学生礼仪教育需求调查及分析[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版),2013,13(1):52-56.

[4] 赵昆.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及途径[J].中国农业教育,2006,(1):42.

[5] 黎明.礼仪教育对李生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2):40-41.

[6] 艾米莉·博斯特.礼仪[M].太原:山西实单大学出版社,2009:2.

指导老师:苏草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多样化
舞动治疗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改善的相关理论研究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浅谈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多样化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