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
摘 要:“非智力因素”的概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研究关于人的能力的过程中提出的,包括那些除了感知、记忆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的恰恰是这些非智力因素。挖掘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教育;作用
一、非智力因素的提出
“非智力因素”的概念,是在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研究关于人的能力的过程中提出的,包括那些除了感知、记忆等智力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1983年2月11日,我国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上海师范大学燕国材教授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由此,“非智力因素”及其相关问题引起了我国教育学届以及心理学界的重视。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关于非智力因素的描述。孔子的《论语·子罕篇》中提到,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很明显地涉及到了动机、意志、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在西方,夸美纽斯强调“对于儿童说来,对于使视觉、听觉和其他感官偷快的那种东西产生了某种兴趣,那么,它将能促进身体健康和智力的发展”。
二、非智力因素的结构和涵义
非智力因素,它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组成结构。许多心理学家根据非智力因素中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和对个体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将非智力因素大体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指个体的理想、世界观、信念,属于高层次水平的,对于个体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个体的其它活动也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层次二,指个体的独立的心理品质,如,需要、动机﹑兴趣、意志、情绪情感、气质与性格等等,这些都是属于中间层次的,它们对个体的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制约作用和影响。层次三,指个体的生活热情﹑自制力、抗压性、荣誉感、求知欲等等,它们是与个体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直接联系的非智力的因素,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具体的制约和影响。
非智力因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于道德品质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的角度看们只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内。如果说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种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称。
三、非智力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即在认知过程中,非智力因素不直接承担对机体内外信息的接受、加工、处理等任务;但直接制约认知过程,表现为它对认识过程的动力作用,定向和影响作用,维持和调节作用,以及创新作用。现代人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精神。学校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智能水平,而且还要努力发掘学生的心理潜能,改造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校教育只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才能为现代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1.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和调节作用。
所谓动力作用就是说非智力因素能够成为推动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内部动力。兴趣和情感都可以转化为动机而成为人们学习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这里提出的“知学”、“好学”、“乐学”三个学习层次或三种学习态度中后两个层次与人的兴趣和情感有关。即是说人们有了兴趣、情感以及由其他主客观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就能具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促使人们顽强地进行学习。
非智力因素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改变学习态度,协调各种动机、稳定学习情绪、提高心智活动水平。
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和调节作用在学生身上的反映是十分明显的。在激烈的竞争中,有的一经挫折就一蹶不振。爱迪生认为,创造发明只要求一分灵感,但必须付出九十九分血汗。这九十九分“血汗”的付出就是属于非智力性质的,是人的坚强意志和性格的表现。因此,学生潜力开发仅注重开发智力显然是不够的,应该把眼光放到尚未充分开发而蕴藏着极大潜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领域。
2.非智力因素具有定向作用。
所谓定向作用就是说非智力因素能够帮助人们选择学习的对象或目标。动机总是指向一定的目的,没有目的的动机是不存在的兴趣、情感总是趋向于某种对象没有对象的兴趣、情感总是没有的,性格的倾向性总反映一个人的需要、兴趣、理想和生活目标。因此,一个人愿意或不愿意学习什么或者学习到何种程度,往往并非由认识来选择。调查表明,中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受数学学习态度、发展水平以及数学学习态度结构中的数学乐趣、数学学习动机和对数学的恐惧等非智力因素的显著影响。
3.非智力因素具有维持作用
维持作用是指非智力因素能够帮助人们始终不渝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耐心的观察、持久的注意、艰苦的记忆、积极的想象、独立的思考等都必须有非智力因素来加以维持才能克服困难排除障碍,坚持到底达到目的。
4.非智力因素具有控制作用
一个非智力因素发展较好的人,会很好地控制自己自觉执行已定的学习计划,并会结合实际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
5.非智力因素具有创新作用。
有学者就非智力因素与创造力关系问题,对日本160名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或发明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这些人都具有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他们具有恒心、韧劲,甚至在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到底。他们具有强烈的追求知识的欲望,具有鲜明的独立倾向和独创精神,凡事有主见,肯努力,不甘虚度一生。这些非智力因素在其创造发明活动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差异是很小的。在所有人中,智商特高的人仅占3%,智商特低的人也仅占3%,中等智商的人约占94%。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人的智商差别不大。能否成为创新人才不仅取决于广博精深的知识,更取决于是否对人类对社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是否对真理具有强烈的追求,是否有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发挥它的各种作用。这样就能不断地提高学习效果,达到预定的学习目的。
参考文献:
[1]燕国材.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N].光明日报,116
[2]沈德立、白学军: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06.2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