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松
【摘要】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和传统肾肿瘤部分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64例肾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性肾肿瘤部分切除术治疗, 观察组行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治疗, 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和有效随访1年后的生存率和并发症结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对照组18.7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治疗均较为有效, 但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方便安全, 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风险, 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 肾癌;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传统肾肿瘤部分切除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57
肾癌又称为肾细胞癌、肾腺癌等, 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泌尿系统中出现肿瘤有良性恶性, 其中以恶性居多。患者临床多表现为血尿、腰椎疼痛、可触肾脏肿块等症状[1]。医学上主要采用传统开放性肾肿瘤部分切除术和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治疗[2]。据此本院于2012年2月~2013年8月通过收治的64例肾癌患者分组分别行两种手术方法治疗, 进一步比较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和传统肾肿瘤部分切除术的综合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收治的64例肾癌患者, 经X线或CT扫描确诊, 肿瘤最大径≤4.0 cm。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2例。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3例, 年龄36~73岁, 平均年龄(56.4±8.1)岁, 肿瘤最大径0.9~3.8 cm, 平均直径(2.3±0.5)cm;观察组中男21例, 女11例, 年龄35~76岁, 平均年龄(56.7±7.8)岁, 肿瘤最大径1.0~3.8 cm, 平均直径(2.2±0.5)c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放性肾肿瘤部分切除术:患者取侧卧位70~90°并抬高腰桥, 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11肋和12肋之间行15 cm切口, 游离显露并推开胸膜和腹膜, 显露肾周筋膜, 切开筋膜游离显露肾动脉, 游离肾动/静脉、输尿管切段结扎, 观察肾肿瘤病灶位置, 在保证肾肿瘤包膜完整无损采用电刀在自然间隙处切除病灶肿瘤, 处理创面出血情况并放置腹膜后引流管, 术后缝合包扎切口。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患者常规术前准备后, 在腰部腋后线12肋下、腋前线肋缘下以及腋中线髂脊上行3个通道, 在腹膜后间隙放置套管针和腹腔镜, 游离腹膜外脂肪, 在腰大肌与肾周脂肪囊间游离并显露肾门动脉血管和输尿管, 充分游离肾脏分离肾动脉和肾静脉, 观察病灶位置并用血管夹阻断肾动脉后切除病灶放置自制标本袋中, 从第1个通道孔中取出后观察创面出血情况, 放置引流管并缝合包扎切口。
1. 3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从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清醒后时觉疼痛模拟(VAS)评分4方面进行比较。VAS总分共10分, 得分高低与患者疼痛程度成反相关关系。②观察两组治疗结果。结合住院和出院1年有效随访观察, 从患者生存情况、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2方面进行评价。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结合患者住院和术后1年随访观察, 对照组出现1例肿瘤转移正处于治疗之中, 观察组无肿瘤转移情况, 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切口皮肤感染病伴有红肿, 2例桂塞侧腰痛和1例恶心呕吐, 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 观察组仅出现1例切口感染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为3.13%,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多适用于肿瘤最大径≤4.0 cm的患者, 陈放等[3]研究认为经后腹腔行通道孔能减少创伤面, 并且通过腹腔镜能较好的观察内部肿瘤病灶位置和大小属性, 便于操作从而减少肾热缺血时间和方便术后切口缝合, 进而降低对肾功能的影响。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分析, 两组手术基本指标存在较大差异, 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VAS评分整体明显低于对照组, 其中两组手术时间差异尤为显著, 观察组手术时间(108.7±12.3)仅为min, 而对照组(127.4±10.4)min明显较高(P<0.05), 这和杨军等[4]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可见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具有高效、安全等特点;两组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其中仅对照组出现1例肿瘤转移, 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在术后1年随访中对照组出现了6例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 而观察组仅为3.13%明显较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见观察组患者术后恢复和预后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 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具有传统肾部分切除术的显著效果, 且手术高效、安全性较好, 有利于肾癌患者治疗和预后恢复。
参考文献
[1] 张东旭, 李勋钢, 徐丹枫, 等.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b期肾癌.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2, 33(4):454-456.
[2] 王立国, 王冰峰, 唐化勇, 等.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T2期肾癌临床效果观察.山东医药, 2012, 52(3):98-99.
[3] 陈放, 熊玮, 杜杨春, 等.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T2期肾细胞癌的疗效分析.重庆医学, 2015, 44(12):1692-1694.
[4] 杨军, 陈志朋, 马强, 等.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临床疗效.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7(2):183-186.
[收稿日期: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