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修群
(华东师范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241)
自由贸易园区(FTZ)的区位选择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叶修群
(华东师范大学 商学院,上海 200241)
摘要:我国自由贸易园区(FTZ)的区位选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为研究样本,利用199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Tobit模型对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区位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完善的基础设施对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保税区的区位选择倾向于经济成熟的发达地区,而出口加工区更倾向于经济欠发达的新兴地区;市场规模、市场开放以及工业化对出口加工区的区位选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对设立出口加工区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自由贸易园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区位选择
一、引言
自1990年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依据不同的发展需求,设立了诸多的贸易型自由区来推动贸易自由化,如今已经历从保税区到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再到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多次演化。上述贸易型自由区具有明显的自由贸易园区(FTZ)特征,也是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的基础[1-3]。
设立自由贸易园区作为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然选择,自由贸易园区通过在一定区域内产生集聚效应,并逐渐发展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亟需进一步扩大外开放、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经济体,探讨如何通过合理布局自由贸易园区来接轨“一带一路”战略,形成“一带一路”战略与自由贸易园区合力推动区域经济向多领域、深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方向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难点是如何对自由贸易区进行合理布局,才能与“一带一路”战略、区域经济形成良性互动。
为此,研究我国自由贸易园区的区位选择对于政府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二、相关文献回顾
目前,对于自由贸易园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经济效应。Johansson and Nilsson[4]利用引力模型证实了发展中国家出口加工区的出口促进效应。Sargent and Matthews[5]分析了发展边境出口加工区对墨西哥对外贸易的推动作用。Omar and Stoever[6]认为出口加工区通过产业后向关联性和与东道国经济的融合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转型。Schrank[7]研究了多米尼加出口加工区发展离岸制造业的经济效应,发现出口加工区能够有效的带动地区出口和就业的增长。Bolle and Williams[8]分析了对外贸易区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Seyoum and Ramirez[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对外贸易区的设立能够增强中低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竞争力。Jenkins and Arce[10]认为重视本地市场有利于出口加工区对哥斯达黎加经济的带动作用。舒榕怀[11]认为保税区的设立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出口加工和增进国内外市场的联结等方面的发展。赵榄和常伟[12]利用1995-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保税区建设对我国经济的促进作用。
上述文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对自由贸易园区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充分的研究,还有一些学者们从理论层面对我国自由贸易园区区位选择及其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皮黔生[13]发现我国开发区内的投资者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主,并不注重当地劳动力成本。蒲璞[14]认为中西部出口加工区的发展主要受政府重视程度、监管部门管理水平、交通和运输条件、资源及产业状况以及技术和劳动力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张世坤[15]指出保税区已成为跨国企业投资的区位选择、地方政府寻求振兴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其布局主要受交通运输条件、市场规模和科技水平的影响。黎国林和江华[16]归纳了加工贸易区位分布及其变迁的主要因素为运输距离、配套产业、技术溢出和政策因素。张耀光等[17]在分析了我国保税港区的空间分布的基础上,认为区位优势、对外开放、腹地经济和港口条件是影响保税港区设立的主要因素。张汉林和盖新哲[18]指出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布局应当与区域发展战略、自由贸易协定(FTA)战略相结合。
前述文献从经验层面分析了我国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的影响因素,但从实证层面对自由贸易园区的区位选择进行探讨的文献并不多见。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不仅需要与经贸全球化进程相统一,同时还需向区内引入国外优质资本、先进技术和前沿管理理念,因此,自由贸易园区的区位选择研究可以借鉴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理论。
国内外学者对FDI的区位选择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Dunning[19]利用跨国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在的全球分布,研究表明东道国的市场规模、生产要素禀赋、外商投资政策是跨国公司海外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Blonigen et al[20]分析了1985-1991年世界范围内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问题,研究发现,垂直型或水平型集团内企业的集聚对区位决策具有积极影响,垂直化合作伙伴投资和对横向合作伙伴的近一期投资将增大该地区的被投资概率。Du et al[21]分析了六个在华FDI的主要来源国(地区)与中国大陆之间政策体制差异对FDI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较近的地理距离和较好的政策体制有利于FDI的流入,社会文化、民族关系以及FDI母公司的利益追求也是影响FDI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颜银根[22]认为市场潜能、地理集聚、同源国效应以及地区工资水平等因素对流入中国的FDI区位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上述研究主要从国家层面出发分析了FDI的区位选择问题,还有还一些学者重点研究了FDI在中国的区位分布。杨晓明等[23]实证分析了1995-2002年中国178个城市FDI的区位选择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人均GDP、土地成本、聚集效应、交通状况和教育水平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黄肖琦和柴敏[24]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在华FDI的分布,研究发现: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对FDI的区位分布不显著,贸易成本、技术外溢、市场规模以及集聚效应对FDI的分布影响显著。Cassidy[25]检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空间决定因素,研究表明高等教育水平,内河航道以及沿海位置对其分布具有积极影响。Kang and Hong[26]利用企业层面数据分析了韩国在华投资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市场规模、政府政策、劳动力素质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在投资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劳动力成本、内河航道和距离则是显著的负向影响。赵伟和向永辉[27]利用空间面板实证了地区之间的FDI税收竞争,税收是影响我国FDI区位分布的重要因素,相比于拥有区位优势和集聚经济优势的东部省份,中西部省份更依赖于税收竞争。
从现有研究来情况看,首先,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自由贸易园区的经济效应,而对自由贸易园区的区位选择因素的研究则稍显薄弱;其次,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层面探讨自由贸易园区发展的影响因素,而对自由贸易园区的区位选择因素的实证研究则尚显不足;再次,以往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自由贸易园区的经济效应,而对自由贸易园区的区位选择因素的实证研究不够充分。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本文利用1999-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借鉴FDI区位选择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面板Tobit模型分析我国自由贸易园区的区位选择问题,以期为各地区自由贸易园区的设立和发展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
三、我国自由贸易园区分布:基本事实
我国自由贸易园区包括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跨境工业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为了便于分析问题,本文将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统称为保税区,将出口加工区和跨境工业区则归类于出口加工区。截止到2014年,我国设立的贸易型自由区共有117个、规划面积超过400平方公里,其中保税区(BA)62个、出口加工区(EPZ)57个,规划面积分别为282、133平方公里。如图1所示,1999-2006年间,在之前设立的12个保税区的基础上,仅新增8个,而在2007-2014年间,保税区的设立个数快速增长,共新增42个。我国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始于2000年,2000-2010年间,出口加工区的设立个数增加迅速,共设立了55个,2010-2014
年则是进入了平稳发展阶段。
图1 1999~2014年我国自由贸易园区规模
(a)2000年保税区分布 (b)2000年出口加工区分布
(c)2007年保税区分布 (d)2007年出口加工区分布
(e)2014年保税区分布 (f)2014年出口加工区分布
为了更加直观地描述各省份自由贸易园区的发展,我们将各省份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规模绘制成区域差异分布图。如图2所示,以2014年为例,我国自由贸易园区集中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无论是保税区还是出口加工区,其分布模式均为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陆呈现明显的梯度递减结构。
从空间格局变化过程来看,2000-2014年间,虽然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分布均为类似的中心—外围模式,但两者的空间格局变化过程具有一定的差异。对比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空间格局变化可以看出,2000-2007年间,我国保税区较为均匀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在2007-2014年间,中西部内陆地区设立了诸多的保税区,其中,陕西和重庆的保税区的规模最大,保税区的分布格局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陆地区呈明显的过渡态势;对出口加工区而言,2000年,出口加工区集中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以及珠三角地区,中西部内陆地区仅在湖北设立了出口加工区,2000-2007年间,中西部内陆地区设立了诸多出口加工区,且分布较为均匀,2007-2014年则是出口加工区建设的平稳发展阶段,新设立的出口加工区的省份仅有江西、江苏、浙江和辽宁4省。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内陆出口加工区的分布呈现明显与保税区分布相近的过渡性质。
四、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为分析我国自由贸易园区的区位选择问题,本文的计量模型设定如下:
一般认为,混合式教学比单纯的面对面教学和单纯的在线学习都更有优势,那么在探讨并明确适应开放大学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才能使混合式教学更加有效,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改善并促进混合环境下的学习就尤为重要。
(1)
(二)数据说明
本文采用中国大陆地区28省市区(甘肃、青海、西藏除外)1999年到2014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除特别说明外,各项数据均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年鉴(1999-2014)以及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计年鉴(1999-2014)。各变量的具体设定如下:
1. FTZa表示自由贸易园区规模,本文采用园区地理面积来衡量,包括保税区面积(BAa)和出口加工区面积(EPZa),数据来源于中国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协会网站。
2.lnY表示市场规模,企业在市场规模大的地区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规模经济优势,进而获得丰厚的利润,亦即企业更倾向于在市场规模大的地区进行生产,因此,市场规模的扩大将有利于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本文采用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对数来表征市场规模,其中,地区生产总值为利用GDP平减指数进行调整后以1993年不变价格表示的实际地区生产总值。
3.lnS表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意味着更大的消费市场,同时还会提升地区消费层次和产业结构,进而有利于外资企业的进入。因此,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将有利于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设立。本文采用地区人均GDP的对数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地区人均GDP为以1993年不变价格表示的实际值。
5. Gov为政府规模,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不利于地区投资环境的优化,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外资进入的信息成本和投资风险,进而不利于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同时,政府是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创造者,政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力度、发展速度和运行水平。本文通过计算政府财政收支总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来表征政府规模。
6. Open为市场开放度,地区的开放程度反映了政府对待国际贸易与投资的态度,市场开放程度越高,地区的经济管理水平越接近国际水平,与国际市场的联系越紧密,这将有利于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的设立。本文通过计算进出口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市场开放度。
7. Road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越完善,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内企业生产所需的投入品和商品的流通速度越快,获取市场信息越便捷,越有利于区内企业的经营成本的降低和盈利机会的获得。另外,考虑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降低运输成本和连接国内市场的关键作用,本文采用各地区公路和铁路密度的平均值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代理变量。
8. Ind为工业化水平,地区工业化水平反映了地区提供相关投入品和服务的能力,自由贸易园区内外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导致区内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当地相关企业的生产活动联系紧密,工业化水平越高,向区内企业提供相关投入品和服务的能力越强,这将有利于保税区或出口加工区的发展。本文采用工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地区工业化水平。
由于上述解释变量对我国各省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设立的影响具有滞后性,本文均采取滞后一期的值,因此解释变量的实际时间跨度相当于为1999-2013年,被解释变量的实际时间跨度相当于为2000-2014年。我们对本文所涉及的主要变量进行了描述性统计,主要变量的均值、中位值等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五、实证结果分析
由于被解释变量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规模,其下限为零,属于归并数据。为了充分利用面板数据中所包含的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信息以及避免OLS估计带来的有偏及不一致偏误,本文采用Tobit随机效应面板模型进行分析。回归结果见表2,所有回归中的个体效应标准差和随机干扰项标准差较小,rho值均大于0.81,说明个体效应的变化主要解释了各地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规模的变化;似然比检验拒绝不存在个体效应的原假设,因此,不宜采用混合Tobit模型进行分析;对数似然值显示所有回归的拟合优度较为理想。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各因素对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规模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市场规模(lnYit-1)对出口加工区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保税区的影响并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lnSit-1)对保税区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出口加工区则是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说明我国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和发展依赖于规模经济,这与Sargent和Matthews在研究墨西哥边境加工区规模变化中发现对北美市场的依赖是导致其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的结论相一致[28],而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保税区设立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的经济功能定位不同导致的,出口加工区的功能为发展新型加工贸易,而保税区则是定位于通过发展国际贸易、物流仓储和商品展示为主的第三产业带动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市场增长潜力(Growthit-1)对保税区的设立影响显著为负,而对出口加工区的影响不显著,这是由于我国保税区主要设立于发达的沿海地区,在沿海经济增速放缓,并寻求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保税区的设立是沿海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对外窗口。与沿海地区不同的是,近年来,内陆地区经济发展进入高速通道,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促进了该地区出口加工区的设立。这与之前出口加工区的设立依赖于规模经济、保税区设立更倾向于发达地区的结论较为一致,进一步说明了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的定位差异。
表2 自由贸易园区(FTZ)规模(面积)的影响因素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统计量在1%、5%和 10%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
政府规模(Govit-1)对保税区的设立影响不显著,但对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影响显著,说明政府财政在出口加工区的设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在分权财政与向上负责的政治体制框架下更倾向于通过基础设施和经济建设推动经济增长[29]。政府作为出口加工区的创造者,较大的政府规模直接强化出口加工区的建设力度、发展速度和运行水平。对于保税区而言,政府对市场经济过多的干预将不利于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外资企业进入的信息成本和投资风险,进而不利于保税区的设立和发展,但这一负面影响并不显著。
市场开放度(Openit-1)对出口加工区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对保税区则是不显著,说明出口加工区作为发展新型加工贸易的主体,区内企业多为基于跨国公司内纵向一体化国际分工的外商投资的加工企业,为了取得市场的长久垄断,加工环节中所需的核心原材料和零部件主要依赖于采购国外进口,较高的市场开放程度会降低区内企业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市场开放度的提高将有利于地区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和发展。对于保税区来说,随着沿海制造业不断向内陆转移,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滑,正处于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阶段,保税区的设立速度与地区对外贸易发展速度的不一致导致市场开放度与保税区规模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交通设施的改善(Roadit-1)对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完善的基础设施有利于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发展,这是由于完善的基础设施能够有效地降低区内企业的运营成本。本研究中采用道路密度作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代理变量,这也反映了便利的交通能够降低运输成本、并有效地连接国内市场,进而优化地区设立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基本环境。
工业化水平(Roadit-1)的提高对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保税区则不显著,这是由于出口加工区内企业在加工过程中需要部分本国工业中间品和劳动的投入,工业化水平越高,本国工业中间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越强,越有利于出口加工区的发展。而对于保税区而言,随着制造业由沿海向内陆转移,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出现明显的下降,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中的比例稳步增加,保税区定位于发展第三产业,因此,地区工业化水平不是影响保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表3 自由贸易园区(FTZ)规模(个数)的影响因素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统计量在1%、5%和 10%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标准误。
对比经济政策变量的系数可以看出:加入WTO并没有推动我国保税区的设立进程,但对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没有推动中部地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促进了我国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在西部地区的建设。
上述实证研究采用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地理面积作为其规模的衡量指标,为进一步检验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接下来,我们采用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个数为被解释变量,其取值范围为非负整数,因此,回归方程属于离散被解释变量模型。在面板计数模型中,泊松回归和负二项回归的区别在于泊松回归要求被解释变量的期望与方差相等,而负二项回归则允许存在被解释变量方差大于期望的过度分散现象。由于被解释变量保税区个数(BAn)和出口加工区个数(EPZn)的方差大于其平均值,可能存在过度分散,本文采用面板负二项回归对本文的实证方程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如表3所示,核心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的符号与之前的估计结果一致,但其显著性存在差异;经济政策变量的回归系数符号与之前的估计结果基本一致,仅有中部崛起(CAit-1)在被解释变量为保税区个数(BAn)的方程中显著为正,这与之前的估计结果不同。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保税区面积与个数之间存在的偏差,即各省市在不同时期设立的保税区的规划面积大小存在明显的差异。综上所述,本文的核心实证结果是稳健的。
六、结论与建议
尽管国内一些学者从理论角度对我国自由贸易园区(FTZ)的区位选择进行了研究,但是在我们所掌握的文献中并没有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本文在对比分析了我国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空间分布演变格局的基础上,借鉴了外商直接投资(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2014年28省市区面板数据对我国自由贸易园区的区位选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地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的区位分析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市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增长潜力、市场开放度以及经济政策对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区位选择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来说,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增长潜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经济政策是影响保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市场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规模、市场开放度、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水平以及经济政策是影响出口加工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得出如下两个重要的结论:(1)保税区的区位选择倾向于经济发展成熟的发达地区,而出口加工区更倾向于经济发展迅速的欠发达地区;(2)市场规模、市场开放以及工业化对出口加工区的区位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对出口加工区的设立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对我国新一轮的自由贸易园区建设的布局提出如下建议:(1)自由贸易园区应优先设立于交通枢纽型城市,针对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中西部内陆地区,各地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2)自由贸易园区产业功能的差异化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合理的布局应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出发,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自由贸易园区应设立于经济发达、市场发育成熟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其它地区则布局以发展新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的自由贸易园区;(3)各级政府部门应积极制订并实施合适的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发挥其在自由贸易园区设立进程中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辉群. 中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研究 [J]. 中国软科学, 2005(5): 114-119.
[2]顾乃华, 丁庆庆, 唐志芳. 演化经济地理学条件下综合保税区与自贸园区发展 [J]. 重庆社会科学, 2014(9): 27-34.
[3]孟广文. 建立中国自由贸易区的政治地理学理论基础及模式选择 [J]. 地理科学, 2015, 1(1): 19-29.
[4]Johansson H, Nilsson L.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as catalysts [J]. World Development, 1997, 25(12): 2115-2128.
[5]Sargent J, Matthews L. Combining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and regional free trade agreements: lessons from the Mexican experience [J]. World Development, 2001, 29(10): 1739-1752.
[6]Omar K, Stoever W. The role of technology and human capital in the EPZ life-cycle [J].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2008, 17(1): 135.
[7]Schrank A.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in the Dominican Republic: schools or stopgaps? [J]. World Development, 2008, 36(8): 1381-1397.
[8]Bolle M J, Williams B R. U.S. foreign-trade Zones: background and issues for Congress [R].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eports, 2012.
[9]Seyoum B, Ramirez J. Foreign trade zon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 study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proposal for trade agreement parity [J].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2012, 39(1): 13-30.
[10]Jenkins M, Arce R. Do backward linkages in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increase dynamically?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osta Rica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6, 69(2): 400-409.
[11]舒榕怀. 从保税区走向自由贸易区——略论我国保税区发展的趋向 [J]. 世界经济文汇, 2000(3): 20-23.
[12]赵榄, 常伟. 全球化下中国保税区与腹地经济发展: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4): 10-13.
[13]皮黔生. 中国开发区的发展阶段与世界出口加工区生命周期的比较 [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1): 19-25.
[14]蒲璞. 中西部出口加工区发展研究 [J]. 财经科学, 2004(3): 88-91.
[15]张世坤. 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机理和对策研究 [J]. 管理世界, 2005(10): 151-152.
[16]黎国林, 江华. 我国加工贸易区位分布及其优化的研究 [J]. 国际贸易问题, 2008(4): 23-27.
[17]张耀光, 刘锴, 刘桂春, 等. 中国保税港区的布局特征与发展战略 [J]. 经济地理, 2009, 29(12): 1947-1951.
[18]张汉林, 盖新哲. 自由贸易区来龙去脉、功能定位与或然战略 [J]. 改革, 2013(9): 98-105.
[19]Dunning J H. The eclectic paradigm as an envelope for economic and business theories of MNE activity [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2000, 9(2): 163-190.
[20]Blonigen B A, Ellis C J, Fausten D. Industrial grouping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 University of Oregon Economics Department Working Papers, 2003, 65(1): 75-91.
[21]Du J, Lu Y, Tao Z. Institutions and FDI location choice: the role of cultural distances [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12, 23(3): 210-223.
[22]颜银根. FDI区位选择:市场潜能、地理集聚与同源国效应 [J]. 财贸经济, 2014(9): 103-113.
[23]杨晓明, 田澎, 高园. FDI区位选择因素研究——对我国三大经济圈及中西部地区的实证研究 [J]. 财经研究, 2005, 31(11): 98-107.
[24]黄肖琦, 柴敏.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FDI区位选择——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管理世界, 2006(10): 7-13.
[25]Cassidy J F. Spatial determinants of Japanese FDI in China [J]. Japan & the World Economy, 2006, 18(4): 512-527.
[26]Kang S J, Hong S L. The determinants of location choice of South Korean FDI in China [J]. Japan & the World Economy, 2007, 19(4): 441-460.
[27]赵伟, 向永辉. 区位优势、集聚经济和中国地区间FDI竞争 [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6): 111-125.
[28]Sargent J, Matthews L. What happens when relative costs increase in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Technology, regional production networks, and Mexico’s maquiladoras[J]. World Development, 2004, 32(12): 2015-2030.
[29]张军, 高远, 傅勇, 等. 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J]. 经济研究, 2007(3): 4-19.
责任编辑、校对:李再扬
The Location Selection of Free Trade Zones—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Chinese Provincial Panel Data
YE Xiu-qun
(School of Busines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Abstract:The location selection of free trade zones (FTZs)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This paper takes bonded areas (BAs) and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EPZs) as a research sample and uses panel Tobit model and tests it by using the provincial data panel data from 1999 to 2014.The research find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location selection of bonded areas and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are clearly different: perfect infrastructure has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bonded areas and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the location selection of bonded areas is inclined to the developed regions where the economy is mature and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trends towards the emerging regions where the economy is less developed; market scale, market opening and industrialization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location selection of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The govern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leading role in building export processing zones.
Key words:Free Trade Zone (FTZ); Bonded Area; Export Processing Zone; Location Selection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16(02)-0115-09
作者简介:叶修群(1988-),江西省九江市人,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
收稿日期: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