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杰 薛 幸
(南京审计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财政支出、空间溢出效应与城乡收入差距演变
孙文杰薛幸
(南京审计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5)
摘要:基于政府竞争的视角,在考虑财政支出空间溢出效应的背景下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1998-2013年我国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时,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的关系为倒“U”型,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时,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的关系为“U”型,且财政支出对泰尔指数的边际效应会随着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变化而变化。区域层面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东中西部地区不同城镇化阶段下政府间的竞争对各项财政支出产生有差异的空间溢出效应,且对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产生不一致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医疗卫生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部地区显著为正,在西部地区显著为负;社会保障支出与科学技术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只在中部地区显著;而教育支出以及农林水事务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三个地区都不显著。
关键词:城镇化;财政支出;空间溢出效应;城乡收入差距
一、 引言及文献回顾
改革开放30多年,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均衡发展的重大挑战。尽管不同学者在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方法以及度量的指标存在着差异,但大多数研究均表明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继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后,2013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3.73%,城乡居民收入比已扩大到3.03:1。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失衡若缺乏及时而有效的控制,必定会限制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
在现今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的主体,能否有效地发挥财政政策的指导作用?能否在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这些问题有待于理论与实践上的进一步检验。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财政支出规模达到13万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0.9%,教育、医疗及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占35%的比重。政府财政支出的功能由初期的追求经济增长最大化逐步转向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然而,关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际影响效果学术界并没有达成一致。比如,张义博,刘文析为代表的研究表明财政支出的增加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1]。洪源,杨司键等为代表的研究表明多项民生财政支出的增加显著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2]。此外,我国东中西正处于不同的城镇化阶段,以2013年为例,东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为0.669,中部地区为0.509,而西部地区则为0.453。在这一背景下,各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差异性影响已逐步受到理论界的重视①。但是,基于政府空间溢出视角,构建理论模型对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的文献仍然较少,其实际效果也有待于进一步验证。因而,本文基于空间竞争视角研究不同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有关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国外学者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Subarna研究表明政府支出的增加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而Blejer研究表明政府支出的增加拉大了收入差距[4]。还有学者研究了具体财政支出项目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例如Cubero研究表明医疗、社保和教育等支出的增加能够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5]。国内在研究财政支出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主要基于两个角度。一部分文献基于一般的财政支出角度,王艺明、蔡翔研究得出不同类别财政的支出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不同的,且存在着地区差异性[6]。张义博等在加入人口流动因素之后研究表明城市倾向的财政支出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1]。另一部分文献则尝试从民生财政支出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洪源,杨司键等研究得出农村倾向的民生财政支出能够有效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程斌开,张鹏飞等研究得出,城市偏向的教育投入政策是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决定性因素[7]。余菊,刘新认为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但不同地区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8]。
有关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虽然学者们所用的城市化指标存在着差异,但仍然取得了较有成效的研究成果。贺建风,黄钦炼的研究显示城市化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且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长期冲击效应为正[9]。李宪印则发现,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会推进城市化进程,在长期城市化进程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10]。余菊,刘新指出城市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9]。也有学者得出不一样的研究结论,如张义博,刘文析研究显示城市化率对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影响并不显著[1]。曹裕等研究表明,城市化总体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在部分地区则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11]。最后,也有学者研究了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郭军华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现的是 “U”型关系[12]。而莫亚琳,张志超则表明城市化与收入差距是 倒“U”型的关系[13]。
①殷德生、唐海燕等(2014)指出,财政支出的空间外溢性现象可以从三方面进行解释:一是地方财政支出的溢出效应,即地方财政支出会对相邻地区的财政支出产生外部性,既包括正外部性又包括负外部性;二是地方财政支出的示范效应,或者说“标尺竞争”;三是地方财政支出的“联系效应”,即政府间的策略关系。
尽管现有文献对政府财政支出、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但是从地方政府空间竞争的视角出发,探讨城镇化如何影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前提下,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的文献仍然较少,其实际效果也有待于实证上的进一步验证。与现有的文献相比,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以往研究侧重于实证研究和计量分析,鲜有研究注重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影响机制。本文尝试构建理论模型从空间溢出视角来分析地方财政支出对于城乡地区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第二,已有文献在研究城镇化、地方财政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时,往往局限于研究任意两者的关系,本文则构建一个统一框架,研究城镇化影响地方财政支出行为的前提下,不同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差异化影响。第三,以往的研究较少地考虑财政支出活动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然而现实经济中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支出的空间竞争广泛存在且影响较大,进而本文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
二、 理论模型与计量模型构建
(一) 理论模型构建
下面进行理论模型的构建。廖信林[14]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政府支出以及城镇化率对泰尔指数的影响,但该模型存在着以下不足:一方面,该模型并没有考虑财政支出在地区间的空间溢出效应。另一方面,该模型在分析过程中假定城镇与农村居民的劳动力要素的报酬是相等的,这样的假定对于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是不合理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城乡居民初次分配的差异,因而需要对城乡居民的劳动力要素的报酬加以区别。本文在该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引入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后建立财政支出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理论模型。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的二元经济结构一直存在,政府作为理性的决策者更愿意将资金投入到产出回报率更高的城镇地区,因而本文将政府支出引入到城镇地区的生产函数中。而由于农村地区的政府支出有限,进而假定农村地区的生产不包含政府支出,只需要土地和相应的劳动力。在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分别构建城镇和农村的生产函数:
YU=δijAUKαGθL1-α
(1)
YC=ACNβLCI1-β
(2)
此外,考虑到劳动力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流动,将农村的劳动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农村地区从事生产活动的农村劳动力LCI,另一部分是进入到城镇地区的农村劳动力LCE,因而城镇地区的劳动力L是城镇地区的市民LU和进入城镇地区的农村劳动力LCE之和。最后,α和β分别为城镇的资本与产出弹性系数和农村的土地与产出弹性系数,θ是财政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取值都介于0和1之间。
衡量城乡收入需要考虑劳动力的要素价格,鉴于城镇与农村劳动力存在着异质性且城镇和农村的生产力存在着差异,假设城镇和农村地区的劳动力都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城镇和农村的劳动力价格分别等于各自的边际产量:
(3)
(4)
此外,假设城镇的资本处于完全竞争的状态,因而城镇资本的价格由市场决定:
(5)
城镇居民收入:
(6)
农村居民收入:
(7)
根据王少平和欧阳志刚(2007)提出使用泰尔指数能够在反应城乡人口比重变化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高收入与低收入两端收入的变动情况,因此本文选取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城镇和农村之间收入差距的指标。泰尔指数越大表明城乡地区的收入差距越大。其中泰尔指数的公式为:
(8)
上式中,i=1代表城市地区,而i=2代表农村地区,Pi,t为城市或农村地区在t时期的总收入,Zi,t为城市或农村地区在t时期的总人口,Zt为t时期的城乡总人口,Pt为t时期的城乡总收入。
IU,LU分别为单个城镇居民收入和城镇总人口,IC,LC分别为单个农村居民收入和农村总人口,则用IULU表示城镇居民的总收入,用ICLC表示农村居民的总收入。则泰尔指数可以表示为:
(9)
Theil=γln(γ/μ)+(1-γ)ln[(1-γ)/(1-μ)]
(10)
进一步,根据式(3)-(9)可以发现泰尔指数是关于政府财政支出G的函数,研究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的影响就要将泰尔指数对财政支出G进行一阶和二阶求导,进而判断其对泰尔指数的具体影响方向。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分为如下:
(11)
(12)
(13)
根据(11)式和(12)式可以看出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的符号,如下表:
表1 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求导情况表
图1 δij>0时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函数图 图2 δij<0时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函数图
根据上文分析,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的关系随着空间溢出效应的变化而变化,且财政支出对泰尔指数的边际效应的变化情况也会变化。需要将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纳入研究框架。据此可以建立两个假说:
假说1:当空间溢出效应δij为正时,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的关系为倒“U”型。
假说2:当空间溢出效应δij为负时,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的关系为“U”型。
下面本文将构建计量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
(二) 计量模型构建
1. 全国计量分析
(1)一般面板数据模型
理论模型分析表明,财政支出与泰尔指数的关系随着空间溢出效应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验证这一结果本文建立如下面板数据模型:
(14)
其中,下标中的t分别表示了不同的年份,i表示不同的地区,被解释变量theil是泰尔指数,泰尔指数越大表明了城乡收入差距越大,G表示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
X是一系列的控制变量,其中urban是我国的城镇化率,本文通过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表示,比值越大,表示城镇化率越高。popu是人口规模,反应城镇化的集聚效应。此外,还包括各省份的GDP取对数,即lngdp反应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open是对外开放程度,是各省份进出口总量与GDP的比重。
(2)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本文分别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模型)、空间误差模型(SEM模型)以及空间滞后模型(SAR模型)来进一步研究各项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具体的分析模型如下:
(15)
(16)
(17)
以上模型中,式(15)是空间杜宾模型,其中W表示空间权重矩阵,WlnGit系数表示相邻地区的财政支出对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即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式(16)是空间误差模型,通过Wεit来体现空间依赖性。式(17)是空间滞后模型,其中Wtheilit是空间滞后变量。
2. 分地区空间计量分析
图3与图5分别为1998年和2013年全国城乡泰尔指数的区域分布特征图,东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是递增的。图4与图6是1998年和2013年全国财政支出的区域分布特征图,东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出总量总体是递减的。比较可以发现城乡居民收入的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的分布存在着空间差异性与空间相关性。空间的差异性是由于不同的区域处于不同的城镇化进程下,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空间的相关性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财政支出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外溢性。
图3 1998年泰尔指数区域分布特征 图4 1998年财政支出区域分布特征
图5 2013年泰尔指数区域分布特征 图6 2013年财政支出区域分布特征
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地方政府之间在公共支出的结构和比重等方面存在着模仿和竞争性,某地区增加某项公共支出会导致其他地区的政府在竞争压力之下也倾向于增加该项公共支出。另一方面,由于相邻的地区处在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并且资源禀赋以及制度的安排也存在着相似性。例如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而言,经济较发达,开放程度也高,而中西部地区则拥有更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更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这表明进一步分区域构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存在着必要性。
分地区计量模型和变量说明:
(1)一般面板数据模型
Theilit=β0+β1eduit+β2healit+β3secit+β4sciit+β5agriit+γX+εit
(18)
其中,下标中的t分别表示不同的年份,i表示不同的地区,被解释变量theil是泰尔指数。为了研究财政中具体哪些支出能够降低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本文选取了edu表示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教育支出会通过影响城乡居民之间的人力资本,进而产生拉大收入差距的影响。heal表示的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农村的医疗卫生支出较城市远远不足,过高的医疗费用使得农村居民承受更大的经济压力,最终影响城乡收入分配。sec表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该项支出能够对居民的收入起到再分配的作用,因而也会对城乡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造成影响。sci表示科学技术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科学技术支出会对地区的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结构和水平,最后对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造成影响。agri表示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农林水事务支出增加会直接对农业产生积极的拉动作用,提高农民的收入以调节收入分配。最后,X是一系列的控制变量,与上文中全国面板数据模型中一致。
(2)空间面板数据模型
分别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模型)、空间误差模型(SEM模型)以及空间滞后模型(SAR模型)来分地区研究城镇化背景下政府各项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具体的分析模型如下:
(19)
(20)
(21)
以上模型当中,式(19)是空间杜宾模型,其中W表示空间权重矩阵,Weduit、Whealit、Wsecit、Wsciit和Wagriit是空间滞后变量,系数分别表示相邻地区的各项财政支出对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方向和大小。式(20)是空间误差模型,通过误差项来体现空间依赖性。而式(21)是空间滞后模型,其中Wtheilit是空间滞后变量,其中的估计系数表示相邻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方向和大小。
3. 数据来源及其说明
本文在全国样本回归中采用全国1978-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样本进行检验。鉴于数据的缺失,在分地区样本回归中采用1998-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省份个体为31个),数据均来自于1978-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统计年鉴》。
由于财政部在2007年对财政支出科目进行了重新分类,本文参照2007年以前和2007年以后的政府预算收支科目的设置对变动的支出进行了转换,具体转换方式参照表2。
表2 政府预算收支科目转换表
资料来源:1999-2014年《中国财政统计年鉴》。
三、 实证分析与结果
(一)空间相关性检验
使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之前,需要进行空间相关性测度,主要是通过“莫兰指数I”(Moran I 指数)来测度。根据表3显示,各变量的Moran I值均为正数,表明存在着正的空间自相关,且变量基本上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空间相关性检验十分显著。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时需要在考虑地区间的相关性的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的方法体现相邻地区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表3 莫兰指数I分布表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
(二)全国样本回归
通过本文第三部分的理论模型分析发现,财政支出对泰尔指数的影响应该是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型关系,为了进行实证检验,本文在模型中加入财政支出取对数的平方项选用1978-2013年各省份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4,可以发现lnG2的系数为正,lnG的系数为负,且都通过显著性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泰尔指数的影响为先改善后恶化的“U”型关系,而财政空间溢出效应即WlnG的系数为正,这与理论模型部分的假说1并不一致,本文尝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解释:
一方面,1978-1985年国家实行了以农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经营体制的推行也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政府对农业补贴提高了农产品价格,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而这一时期的城市经济缺乏活力,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1985年以后,随着经济改革的重心逐渐向城市转移,城市导向的财政支出政策使得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虽然在1994-1997年城乡收入差距出现小幅下降,但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现随着财政支出总额增加而扩大的趋势。综上,实证分析的结果是财政支出对泰尔指数的关系呈现“U”型。另一方面,理论模型部分本文关于农村地区的生产不包含政府支出的假设也会对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表4 全国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R2用来检验模型的整体显著性。
(三)分地区样本回归
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处于城镇化的不同阶段,为了进一步检验东中西的差异,本文分地区进行了空间计量回归。其中,空间杜宾模型经过豪斯曼检验确定使用随机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各解释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各项财政支出在东中西部地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并不是一致的,具体分析各变量的空间估计系数可以发现:
Wheal的估计结果在三个地区都显著,但空间溢出的方向并不一致。东中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西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一方面,医疗卫生支出的刚性以及地区间政府存在的竞争和模仿效应使得医疗卫生支出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东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累积竞争优势更加突出,区域内的发展更加不平衡,发达地区的政府增加医疗卫生支出时,欠发达地区政府则由于财力的限制不能同比例的增加支出,经济环境的恶化会阻碍经济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在西部地区区域内发展更平衡,呈现负的溢出效应。
表5 分地区空间面板数据模型估计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下显著,R2用来检验模型的整体显著性。
Wsec的估计结果在东西部地区不显著,而在中部地区显著。主要原因是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支出方面缺乏竞争性。东部地区经济较发达,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会注重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社会保障支出对政府的激励作用就会下降,其溢出效应也就很小。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地方经济条件的制约,即使有意向所能增加的支出也有限,溢出效应就很小。相反,中部地区较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更强,而较东部地区而言对资本的吸引力并不大,即使压缩更多的社保支出能吸引的资本也有限,因而地方政府会追随邻近地区增加社会保障支出为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储备力量。中部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的城市投入偏向并不能缓解贫富差距,相反扩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Wsci的估计结果在东西部地区不显著,而在中部地区显著。科学技术的投入会通过技术的外溢性会使邻近地区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为了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对技术的保护意识更加强烈,激烈的政府竞争使得之间合作的难度加大,因而科学技术的外溢性不明显。中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处于起飞阶段加上空间的集聚,更倾向于合作,科技的投入会带动产业结构的转换和升级,农村居民在这过程中收入能普遍得到提高,进而缩小城乡的收入差距。西部地区由于供给能力的限制,科学技术支出的溢出效应会很小且不显著。
Wedu的估计结果在三个地区都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为追求绩效重视基建投资而忽略增加教育支出引导人力资本投资。且教育支出带来的人力资本的增加,伴随着人口的流动并不一定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而政府在教育投入中既缺乏竞争性也缺乏积极性,所以教育支出的区域间的溢出效应并不明显。Wagri的估计结果在东中西部地区也都不显著。主要是地方政府缺乏投入的积极性,农林水事务支出的增加并不能在短期显著地拉动经济的增长。因此,该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分析其余各变量的系数可以发现:
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各项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也不一致。教育支出edu在东中部地区显著为正,在西部地区不显著。医疗卫生支出heal在东中西部地区都显著为负。社会保障支出sec在东部地区显著为负,而中部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则显著为正,西部地区则不显著。科学技术支出sci在东部地区系数显著为正,而中西部地区不显著。农林水事务支出agri只在中部地区显著为负。而从其余控制变量来看,城镇化率u的估计系数在三个地区都显著为负,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能够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人口规模popu的估计系数只在西部地区显著为正,人口的集聚会加大西部地区的竞争,拉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地区生产总值lngdp的估计系数都显著为正,经济的发展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对外开放水平open的提高则会缩小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
四、 结论与启示
中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存在的导向作用使得城镇与农村地区各项资源分配不均,诱发不同地区间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逐步扩大。本文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在于: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政府竞争的视角出发在考虑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前提下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分析1998-2013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主要结论如下:一是通过利用理论模型研究财政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时,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的关系为倒“U”型,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时,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的关系为“U”型,且财政支出对泰尔指数的边际效应也会随着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的变化而变化。二是全国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中国自1978年以来财政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为正,且泰尔指数与财政支出的关系为“U”型。三是区域层面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不同城镇化阶段主要财政支出项目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其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都存在差异,医疗卫生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东中部地区显著为正,在西部地区显著为负;社会保障支出与科学技术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只在中部地区显著,而教育支出以及农林水事务支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三个地区都不显著。此外,各项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控制和防范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恶化,本文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第一,积极利用国家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机遇,推动各区域城乡地区协调、互进的一体化发展。改革发展以来,我国城乡发展过程中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十分突出。在国家发展工业的导向下,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城乡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城乡的收入差距均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对中国而言,无论是推行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还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都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认清城镇化各阶段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同特征以及各区域的资源禀赋与经济的发展现状,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利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引导区域间、城乡间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总之,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政府作为宏观调控经济的主体,要制定正确而适时、适宜的财政政策才能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实现收入的合理分配,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第二,要根据不同城镇化阶段各项财政支出不同的空间溢出效应,合理地调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各区域内城乡之间的财政支出结构。考虑到地区间财政支出不同的空间溢出效应,在鼓励地方政府间在有效、适度的竞争之余要在科技等领域引导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合作,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对于出经济起飞阶段的中部地区以及急需摆脱贫困的西部地区而言,要完善横向与纵向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的起飞积蓄力量。此外,要引领政府财政支出由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向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转变,提高民生性财政支出的比重,让城镇地区以外的广大农村居民分享到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所带来的红利,通过提高农村劳动者的人力资本进而为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积蓄力量。最后,政府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的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监督,保障财政资金得到高效利用也是目前政府遇到的挑战。
第三,要从制度层面建立起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保障城乡以及区域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新型城镇化通过城乡以及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与升级、市场竞争以及技术进步等传导效应,对城乡以及各地区间劳动力资源进行重新配置,进而对城乡以及区域间居民的收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通过建立统一的城乡医疗与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包括农村居民在内的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此外,还存在着很多的制度障碍阻碍着劳动力在城乡以及区域间的流动,改革户籍制度和就业歧视制度需要我国政府在法律法规层面做出努力。如果无法在制度上保障城乡居民平等地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城乡间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还可能带来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状况的恶化。
参考文献:
[1]张义博,刘文忻.经济增长与收入不平等:财政均衡激励政策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12(1):16-30.
[2]洪源等.民生财政能否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7):3-20.
[3]Subarna K ,Georg J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Evidence from some transitional economies[J].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09(1): 29-45.
[4]Blejer M I ,Guerrero I .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on Income distribu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Philippin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0,72(3):414-423.
[5]Chu H D, Gupta S.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ax and government social spending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R].INF Working Paper,62.
[6]王艺明,蔡翔.财政支出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J].财经科学,2010(8):49-57.
[7]陈斌开等.政府教育投入、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10(1):36-43.
[8]余菊,刘新.城市化、社会保障支出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地理,2014,34(3):79-84.
[9]贺建风,黄钦炼.城市化、技术进步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1(14):51-54.
[10]李宪印.城市化、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地理,2011(8):50-57.
[11]曹裕等.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3):49-57.
[12]郭军华.中国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阈值效应—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31(11):23-29.
[13]莫亚琳,张志超.城市化进程、公共财政支出与社会收入分配—基于城乡二元结构模型与面板数据计量的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3):79-89.
[14]廖信林.财政支出、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及动态分析[J].软科学,2012,26(4):33-38.
责任编辑、校对:李斌泉
Fiscal Expenditur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and the Evolution of Urban-Rural Income Gap
SUN Wen-jie, XUE Xing
(School of Economy and Trade,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5,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al competi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considering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Chinese governmental fiscal expenditure on urban-rural income gap from 1998 to 2013 by using spatial measurement method .The theoretical model indicates that when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is posi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l index and fiscal expenditure is inverted U-shaped. When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is negativ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il index and fiscal expenditure is U-shaped. And the marginal effe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on Theil index changes with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fiscal expenditure. The spatial measurement analysis at the level of regions indicates that the intergovernmental competition yields different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n all kinds of fiscal expenditure at the different urbanization stages of east, middle and west region and has different influence directions and extents on regional urban-rural income gap.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medicine and health expenditure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n the east and middle region and 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 in the west region.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social securit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penditure is only significant in the middle region and th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educational expenditure and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water affair expenditure i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three regions.
Key words:Urbanization; Fiscal Expenditur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Urban-rural Income Ga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48-2016(02)-0069-10
作者简介:孙文杰(1979-),江苏省南京市人,经济学博士,南京审计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UA)访问学者,研究方向:收入分配、宏观经济;薛幸(1993-),女,江苏省泰州市人,经济学硕士,南京审计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方政府行为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及政策评价研究”(15BJL017)。
收稿日期:2015-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