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途径探讨

2016-05-03 17:58李槐灿
博览群书·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中生培养

李槐灿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众多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历史教学;培养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中蕴含着民族传统美德,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中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发挥历史学科优势,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近代史以及现代史,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认识到中国和世界的变化,并且随着年纪的增长,学生开始结合所学的知识来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如果老师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人文精神,将会更好地帮助他们建立正確的三观。

2.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知识和年龄的递增,学生对于人生的思考也越来越多以及越来越深入,所以,在高中阶段,学生对于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内容的关注度会增加,并从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也是迎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开展的。

二、更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受中国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我国教育通常都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实现知识的传授。在此种方式下,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无精打采地听,师生间缺少有效的互动,进而使学生成为了课堂的“陪衬”。学生的任务就是要记住甚至熟背教师所谓的重点考试内容,这种机械的学习方法无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素质教育的落实、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就要无从谈起了。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要想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培养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并在明确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进而才能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基础上,使学生接收到人文精神这一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关系到人文精神的内容以任务的形式进行布置,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分析,并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内容的印象。与此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效调解了课堂氛围,从而在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开发与培养。

三、将历史知识融入生活实践,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加强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方法,将历史学科知识融入实践活动,能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历史学科具有不可再现性,历史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培养人文精神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例如,台湾的教学,向学生介绍从三国时期,大将军卫温渡船去台湾,与之交好,中法战争时期,我国军民英勇作战,击败法国侵略者,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清政府割让台湾的腐败无能之举,展现历史线索的同时,结合现阶段大陆对台政策及台湾局势,引导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将历史事件与当今社会热点结合起来,人文精神的教育更贴合实际。高中历史教学要关注时政热点,捕捉现实中的热点,联系历史,探根究源。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把热点问题与课本内容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学习习惯,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探究历史,感悟过去,面对现实,思考未来,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做到通古贯今。高中历史教学,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创设具体情境,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学生在亲历中获得体验,在生动有趣的体验中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是强化高中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但是历史不能再现,故事不能重演,而一味地依照教材内容进行讲解,达不到所需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实现历史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统一,教师可以采用当前的时政热点话题,结合当初历史事件,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再现历史事件,并使学生掌握当下的时政事件。所谓政史不分家,现在的每一个时政要点都将会被载入史册。因此,实现历史理论实践的相结合,能够使学生面对现实的同时实现对历史的再思考,在不断反思与感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精神境界的提升,进而也就具备当下所需的人文精神。

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和意识

从本质上说,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将人文精神归结为对人的深层次认知,进而产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并在生活中怀有积极向上的情感,实现更好的生活。因此,教师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和意识,使学生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迎接挑战,逐步树立正确长远的人生价值观。这就需要教师对高中历史教材进行深度挖掘,提炼其中积极的情感和元素,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例如,在我国近代史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到我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方面。但是,教师可以宣扬其中正面积极的历史事件和包含的精神,比如太平天国运动、虎门销烟等代表我国伟大精神的历史事件。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和灌输,即使在黑暗的历史时期,学生依旧能够感受到坚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能够充分领悟到各国人民伟大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这些正面积极的精神就能够引导学生的意识和态度变得积极正面,也就达到了人文精神教育的目的。

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需要老师完善多个方面的内容,如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要在课堂上突出人文精神的教学主题,等等。所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不简单,在培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还需要学生的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朱辉.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李清莲.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解彩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D].鲁东大学,2012.

[4]李海宇.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问题探讨[J].学子,2014,(17):49-50.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高中生培养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