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全富
摘 要:探究式学习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探究式学习重视知识的获得,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的学习活动。初中物理知识概念性强,有的还很抽象,加大了学生的理解和学习难度,我们应在初中物理课堂多实施和开展探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弄懂概念,进而搞好课堂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探究性学习;原则;方法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在矛盾冲突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切实把握探究性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呢?
一、探究内容的选择性
在物理课堂教学之前,我们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备课活动,根据教学内容,选准课堂探究学习内容,探究学习的对象要富有挑战性或“跳一跳”可以完成的内容,这样才能既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欲望和能力。对不同特点的知识点,我们应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可以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也可以是探究学习,但绝不是一味如此,对有些知识点例如在研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时,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可以用科学探究的方法,从紧压在一起的铅块不易被拉开、液体的体积不易被压缩和固体不易被拉伸等实验中研究得到。而在学习电流、电压等概念时我们可以用水流、水压作类比的方法以及挂图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对电流、电压的理解,诸如此类的学习内容,我们就不便用科学探究的办法予以研究学习,而用类比和打比喻的方法或是利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来启发学生,反而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探究情境的启发性
教学情境是指教学中,教师以特有的情感及所创设的特定环境影响、感染和教育学生,使他们的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处于兴奋、积极状态,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充分發挥,促进学习的顺利进行。 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要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促使其主动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创设有效的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情境显得很重要也很必要。在物理课中,笔者一方面注意愉快教学和情感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愉快、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还根据物理课的观察性和实验性等特点,积极进行直观教学,使各种物理现象、物理情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诱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让物理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
例如学习“惯性”知识时,在演示惯性小球实验前,让学生猜测木块飞出时铜球是否随之一同飞出,当学生的猜想和现象不一致时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又如在学习探究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的内容前,我们可以放映电影《英雄》中秦军的箭阵场景片段,很有视觉冲击力秦军射箭的场面,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启发学生思考影响弹力大小的因素。 诸如此类创设的情境,都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促进学生积极深入探究相关问题,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探究学习状态之中。
三、探究材料的合理性
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我们提供的探究材料往往就是激发、引起探索“经历”的有效刺激源,也正是通过这种刺激,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去,才有可能“个性化”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探究材料应该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和易于操作的,否则学生可能会失去探究学习的信心。
如在排除电路故障的探究教学时,我们提供一个电源、两个灯泡及电流表串联的电路,当开关闭合时,发现两灯均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出电路故障为断路,但怎样检测故障在哪里,又怎样排除故障? 问题的存在恰恰是推开真理大门的前奏。这时可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由学生自己分析和处理信息。经过讨论,有的小组提出是电流表坏了或接触不良,有的小组认为可能是某一灯泡的灯丝断了,有小组提出是电源接触不良或报废了……这么多猜想究竟哪一种正确呢?又怎么一一解决呢?通过学习小组内同学的共同探讨,并请学生演示解决问题的实验,由于选择的内容和材料学生比较熟悉又易于动手操作,这样就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探究引导的适度性
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剥夺学生的活动权利和机会,我们的替代性的活动行为会限制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活动空间。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设计好总体探究方案并作全班的交流,让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探究学习。
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收集生活中利用或减小摩擦力事例,然后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我们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从收集的材料中选取有价值的数据,并对探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性的启示,做他们“航标灯”。在小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仔细观察各合作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发现小组在探究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控。学生在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表扬速度快、有创新的学生,并通过巡视,质疑问题,个别询问等途径进行调查了解,把游离在外或长时间保持沉默的成员“拉进”小组的探究学习中,促进小组全体成员探究学习有效进行。同时,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除了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以外,还要和学生一起平等讨论交流,是他们探究学习小组中的一分子。
无论我们的角色如何变化,始终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始终坚持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机会,我们必须做到:“学生会自己解决的,不提示;学生能自己思考的,不暗示;学生能自己评价的,不先表示。”
五、探究问题的基础性
物理课堂探究问题的难度与认知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适当提高探究的问题的认知水平,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人的认知水平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人的认知水平就是在这三个层次之间循环往复、不断转化、螺旋上升。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学生会提出很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如物体的质量、形状、物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密度的大小、物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体积大小以及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等,而其中只有液体密度大小和浸入液体的体积大小才会影响浮力的大小。在上面的探究活动中如果我们利用学生已经具有的良好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很快就可以排除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密度等这两个无关的因素,这样就避免了无用的争论,为在课堂上研究关键问题赢得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探究的有效性。
“科学的本质在于探究”。物理教学的过程就应该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智能、品德、心理等都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升学生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和能力。实践表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和认识其内在联系,建立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必然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也是我们物理探究性课堂教学的核心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