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心小学 顾 健
分析计算问题成因,提高学生运算能力
□江苏省常熟市张桥中心小学 顾健
苏教版教材中,小数乘除法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小数与整数的乘除运算,这部分教学以整数乘除法为基础。学生易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意义,不同处仅在于运算时多了点小数点这一环节。第二部分为小数与小数的乘除运算,这部分不仅要求以透彻掌握第四单元的内容为基础,而且要求能准确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分别进行相应的转化,发现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因此,这部分教学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小数乘以小数和小数除以小数的运算上。
1.知识方面的原因。
(1)口算能力的缺失。笔者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为了提高计算正确率,遇到能口算的题目,仍以竖式计算代之。这种做法虽正确率高,但运算的整体效率也因此降低。缺乏高效的运算能力必然会直接影响数学及其他科目的学习,最终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初、高中阶段高密度、高强度的学习。另外,有些学生虽然运用口算,但技巧不熟练,一方面表现为运算缓慢,另一方面是准确率不高。任何一道计算题,最终都要被分解成一些基本口算题加以解决。例如:在解答14.4x3.5这道乘法计算题时——
在算“1×3=3”时,忘记加进位的“1”,初步的口算出现错误,导致最后计算两个积的和时也出现错误。可见,口算是十分重要的。
(2)知识的负迁移。知识的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小数乘以小数的竖式计算时,学生易与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混淆。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要求小数点对齐,即: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减。而在小数乘以小数的竖式计算中,则要求末尾对齐。笔者认为,学生对算理理解不透彻,是产生知识负迁移的主要原因。
(3)知识的遗忘。学生在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中常会出现诸如下图所示的错误:
图中,学生把除数、被除数都转化成了整数。虽然知道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只需划去除数的小数点即可。可是,被除数该怎么办,这也是对算理理解不透彻。这一类型的计算都是依据商不变规律来操作,即:除数扩大十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要扩大十倍。所以,本题的被除数0.672应转化为6.72。
2.学习习惯方面的原因。
(1)缺乏严谨的态度。学生对待课业的态度不够严谨,也是造成小数乘除法计算出错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看错小数点位置、小数点移动出错、算对抄错得数、看横式列竖式抄错数、忘写横式得数、口算加减法错误、乘法口诀错、验算中将商误做被除数填写横式等。
(2)注意力不够集中。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运算符号相对单调,不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力涣散。另外,小学生注意的范围比较狭窄,若要求其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分配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往往会顾此失彼。在计算中,学生常表现出思维与书写异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边写,一边已转移到下一步的运算上。
(3)思维惰性的干扰。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更多地依赖过去所学的知识解题,对于新授的知识要点领会较为缓慢。例如:小数乘以小数是按照整数乘法来计算的,得出的积如果忘点小数点,结果就是一个整数。究其原因,就是解题时虽然能熟练地运用整数乘法完成小数乘以小数计算的第一步,却忘记了小数乘法中点小数点这个关键步骤。
加强口算训练。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竖式计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运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加强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甚至应不惜以“死记硬背”的方法,“强迫”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算规则和口诀,使学生面对一些基本运算能够脱口而出,准确无误。
1.鼓励学生尽量用口算解题,凡是基本的运算步骤都要求用口算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算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其次,每节课可以利用三分钟左右练习口算,持之以恒,必收良效。另外,口算训练要注重趣味性,利用“对抗赛”、“接龙赛”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注重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教学中常出现轻算理、重算法的现象。很多教师认为,让学生理解算理太麻烦,不如直接示范解题过程来得直接。学生只需模仿、记忆就能掌握一个解题过程。但事实上,只有真正掌握算理,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的内在逻辑,从而形成扎实的计算技能。
3.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1)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题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再确定运算方法。(2)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在使用草稿纸时,要让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书写,在列竖式时数字与数字之间留有空隙,数位对齐。(3)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教师要教给学生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将验算作为运算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估算、验算提高答案的准确率。
4.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数乘除法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综合运用口算、竖式计算进行计算,达到算得准、算得快的目的。利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