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策略在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

2016-05-01 17:59吴先荣
求知导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复习教学策略

吴先荣

摘 要:问题解决的教学思想是人们挑战传统教学而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改革思路,适应了课程的要求,是实践课程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合理地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复习,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关键词: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2-18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发展学生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科学探究能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具备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同时又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问题解决的教学思想是人们挑战传统教学而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改革思路,适应了课程的要求,是实践课程的一种有效方式和途径。本文旨在探索一套适合初中化学复习课中应用问题解决的学习和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中学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提供新思路,推动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初三化学复习课的主要任务除了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外,还应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再提升。当前初三化学复习课普遍存在着教学时间紧、内容多、复习任务重等问题。不少复习课教学随意性太大,复习课演变成了简单的习题讲评课。学生的复习机械重复,学习效率低下,很多学生对复习课缺乏兴趣,甚至厌恶学习。这种复习模式既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淡化了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多维关系,必然导致学生被动学习,学生过分依赖教师对知识的归纳总结,从而阻碍了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发挥。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初三化学复习的应用,旨在打破学生原有的化学知识系统和思维定势,设计丰富且有梯度的问题串,将杂乱、零碎的知识点连接起来,通过问题解决的形式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对化学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解决→反思,不断进行归纳旧知、内化新知、建构化学基本观念。基于“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成就感,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在初三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对于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问题解决策略在化学复习课中的运用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观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教学方式的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前提。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没有努力去引导学生思考,而是关注学生是否知道了“正确”答案,必将打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的学习异化为一种简单的认同和接受。 “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是改善教与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应以问题为中心,引领学生通过收集、整合和分析有效的化学信息,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的基础上达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发展学科思维并形成学科观念的目的。因此,“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应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合作性为出发点,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第二,要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就要彻底转变学生被动地单纯认同和接受的学习心理机制,将学习内容置于一个相对开放的学习问题情景中去,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促进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的主观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并以此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那么,如何在复习教学中具体运用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呢?

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回顾、复习平时教学中所学习的内容,对所学知识做到能正确理解,熟练掌握,灵活运用。为此,总复习教学,一要帮助学生系统复习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念和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发现并补充知识缺漏处,区分易混淆的知识,澄清模糊概念,修正认识上的错误;帮助学生整理、归纳知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整体把握知识体系。二要通过对典型问题的剖析和适当练习,指导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从化学视角分析说明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创造性地解决与生产、生活有关的简单的化学问题。此时的学生已掌握了较多的化学知识,有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能力,这为实施问题解决策略奠定了基础。对问题的设置与对问题的解决的研究是对课程的进一步开发。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若能在创设问题时注意以下几点,就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复习学习。

(1)问题在真实情景中呈现。问题解决的学习起始于问题,终结于问题,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核心。基于真实问题的教学体现了STS教育思想,强调了现实技术与现实社会环境,旨在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真实的情景蕴含的问题是多样化的,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只有真实的情景,才能把学生从教材中学到的零散知识串联起来,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填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空隙。只有通过解决真实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才是灵活的、可迁移的,才能真正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对日常生活、升学或是就业教会产生积极的意义。

(2)利用问题导引,形成知识系统。应用问题导引,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分散在各模块、各章节中的同一主题或有密切联系的内容整理归纳,从新的视角来认识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比较系统的认识。例如,我们在复习“酸的化学性质”这一内容时,可以设置如下这些问题:①酸碱指示剂有哪些?遇酸、遇碱的变色情况如何?②哪些金属能与酸反应?反应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③酸与碱之间能发生什么反应?如何判断它们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④酸能与哪些盐反应,及这些反应有什么应用?⑤酸能与哪些氧化物发生反应?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把与酸化学性质有关的各章节知识点联系起来,把课本变薄,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认识,以此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特点。问题的设置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层次,考虑能给学困生一些具体的能胜任的解决任务,也要能给学优生设置一些困扰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且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也就是说问题的难易应该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设置问题的层次有利于不同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运用与传统的“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有根本的不同,在以化学学科知识为核心的问题解决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化学科学观念、辩证思维、人际交往能力、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独立工作能力、个人展示等方面均能得到锻炼。从课堂反馈、实践性作业及测验效果来看,学生的化学学科观念和高层次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提高,能较熟练地运用化学术语来描述化学事实,并对化学事件持辩证的观点。这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的愉悦体验,而且提高了课堂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问题链”的类型及教学功能——以化学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2010,(5):50-54.

[2](美)贝斯特.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3]刘金虎.“问题——引探”教学模式的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2004,(4):75-76.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复习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多元比较,有效开展第二轮生物复习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对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