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6-04-27 07:46王惠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核心

王惠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也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为顺应时代的潮流,我国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高质量人才为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以实践为核心,构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形成“教学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块,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实践能力;核心;创新创业

经过近几年的教育改革与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本科毕业生的创业就业、服务国家科技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这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平台建立不完全,与专业教育不能有效的结合;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能力不足,培养形式单一,指导帮扶不到位等方面。本文主要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实践为核心的就业教育模式两方面,进行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

一、构建完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以实践为核心,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变以往单一的高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培养”的理论教学模式。注重通识教育,增加综合性跨学科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在学科教育方面,强调拓宽基础性课程,将基础教学与专业培养紧密衔接,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在专业培养方面,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文化教育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在课程的设置方面,调整原有课程设置比例,适量增加选修课比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理论与实践”“创业心理和技巧”“商务沟通与交流”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自立、自信、自强的创业意识。

二、构建符合高校大学生特点的“平台+模块”就业教育模式

1.构建三大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为依托,以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科研、素质拓展为牵引,整合学校内外各种创业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大学生素质拓展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三个平台的链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创业知识普及与创业能力提高相结合,使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每一名学生的实践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2.构建“教学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块

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形成“教学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模块,通过三个实践模块之间的综合实践,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1)教学实践模块的建立。教学实践模块是指在理论教学内容中加入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第一,进行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调整理论课程、应用型学科课程的结构及课时量。调整课程结构,适量减少理论型学科课程,增加应用型学科课程,增加实践课、实习课、考察课的课时量。课程设置以教学的创新性和实用性为重点,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需求出发,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注重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与渗透性。

第二,在实践教学内容设置方面,注重与专业领域用人单位的需求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设置以知识性、讲授性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如学术讲座、实地参观等;针对已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开展以应用性、实践型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以学科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载体的科学研究、专业实习等,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及实际动手能力,进而开阔学生的视野。针对毕业生,可加强实践教学活动,如将毕业设计(论文)与生产实际和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等,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多样化。

第三,加强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及自身业务能力,以适应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要求。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密不可分,应加强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考察、培训、学术交流、赴企业实践等措施,提高专职教师对创新创业实践的认知度。多渠道加强专业教师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操作能力,选送青年骨干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锻炼,帮助其提高教学水平。

第四,构建实践教学的考查及评价体系,推行将实践综合素质学分计入总学分的规定,学生参与的专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专业讲座、学术报告等均可计入实践综合素质学分中。规定实践综合素质学分与学位挂钩,与奖学金评定、推优挂钩,使之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校园实践模块的建立。校园实践模块在内容上和形式上是对教学实践模块的有力补充。以校园为实践载体,丰富校园实践形式和内容,营造校园创新创业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

一方面,扶持与创新创业相关的社团建设。通过社团组织将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有利于各种专业人才的有效整合。学校支持和鼓励学生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 并且对社团在场地使用及活动经费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持,使各种学生社团成为在校学生了解创业、体验创业的大课堂,为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另一方面,搭建高校课外科研创新活动平台,营造相互启发、取长补短、相互碰撞的科研环境,激发创新的氛围。举办各类学科竞赛及科研创新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以学科技能竞赛、科研训练计划、互动式参与教师课题等方式(如挑战杯、省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等),激励学生积极承担科研项目,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达到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3)社会实践模块的建立。社会实践模块即以学生进行专业社会实践为主。针对专业社会实践,学校应有效开发和利用社会资源,发挥社会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用,将企业岗位实践引入创业教育中来。联合知名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基地,聘任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并且在高年级设置“社会岗位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到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基地进行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专业、了解行业,充分检验自身专业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针对自身专业不足的地方进行训练,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的盲目性及对工作岗位的不适应性,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与社会生存能力。另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研究、志愿服务、社会服务等活动,以帮助学生提前认知社会,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促进就业。

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精神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通过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创造优越的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搭建以实践为核心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制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以此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使学生形成创新创业的主动意识,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促进就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阚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张莉,曲振涛,鲁啸军,章刘成,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2(19).

[3]丁新泉,魏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28).

[4]吴升刚,刘文斌,刘锡冬.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5]张岐山,刘虹.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4(34).

猜你喜欢
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